知识干货高中历史专题资料汇总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在线诊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年9月、北平。

(2)内容:

①确定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施政纲领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地点:年10月1日、北京。(2)意义: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③为国家的政治建设逐步展开奠定了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

①确定了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构——全国和各级人大;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③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开创人民民主新阶段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年,一届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制度确立。意义:是中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与发展:①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②年一届全国人大——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意义: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条件:①统一的多民族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③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和命运确立过程:

①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到年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1)对公民的民主政治、人身权利和尊严的践踏。(2)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①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③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④民主党派人士受到严重的人格侮辱。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④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意义:

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1、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宪法:年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3、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年,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

①首次提出: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②进一步阐释: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③最终定型:年亚非会议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2、中国代表团参加年日内瓦会议和年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意义:①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亚非(万隆)会议()意义:

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③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万隆精神”)。

5、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

①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概况: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

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日邦交正常化

实现: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

进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总统访华

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研究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江泽民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发大的建设性作用

3、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①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②年,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一一“上海合作组织”模式: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意义: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往期推荐01

每日一题丨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02

每日一题

优秀是一种习惯,不优秀也是。

03

每日一题丨总不能还没努力就妥协吧。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编辑:小白

标签:高考历史知识汇总

在看吗?风里雨里,船长等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fz/7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