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门下青原行思一系,经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传至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师徒二人,遂创立曹洞宗。
洞山良价(—年),俗姓俞,越州诸暨县(今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良价在本村的寺院里出家,两年后,向院主发问:“明明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心经》中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呢?”小小年纪便有问题意识和质疑的精神,让院主意识到良价的非同凡响。于是,院主便领他去诸暨五泄山灵默禅师那里拜师。灵默禅师先于马祖道一门下剃度受戒,再谒石头希迁,在希迁启发下开悟。灵默禅师离开南岳入天台山,后居五泄山弘法。三年后,良价“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宋高僧传·唐洪州洞山良价传》)
良价北上嵩山受戒后,开始了一段行脚僧的经历。在灵默禅师的指点下,良价来到了南泉普愿禅师的驻锡之地,今天安徽铜陵市铜山镇的南泉寺。南泉普愿也是马祖道一的弟子,是良价的师叔。正是在这里,南泉普愿发现,良价是一块可堪雕琢的璞玉。
《祖堂集·洞山和尚》:
南泉因归宗斋,垂语云:“今日为归宗设斋,归宗还来也无?”众无对。师出来,礼拜云:“请师徵起。”南泉便问,师对曰:“待有伴则来。”南泉?跳下来,抚背云:“虽是后生,敢有雕啄之分。”师曰:“莫压良为贱。”因此名播天下,呼为作家也。后参云岩,尽领玄旨。
南泉普愿为归宗智常禅师设斋祭时问众僧:“今天为归宗禅师设斋祭,归宗会来吗?”众僧听后,无人能答。这时,良价走出来向普愿施礼:“请和尚再问。”南泉普愿便再问了一遍,良价回答说:“等他有伴时就会来。”普愿听了,即刻从禅床上下来,抚着良价的背说:“后生可畏,真乃值得雕琢之才!”良价说:“和尚不要把良人当奴婢啊!”因为这一次的出色表现,良价一夜之间天下闻名。
湖南宁乡境内沩山脚下的密印寺,是沩仰宗开创者沩山灵祐的道场,洞山良价到大沩山问法,向灵祐禅师请教南阳慧忠国师“无情说法”的问题。
对于良价所问,灵祐推脱了,让他去找云岩昙晟去理论。在云岩昙晟的启发下,洞山良价有所领悟。在离别云岩昙晟之际,良价开悟了。
又问云岩:“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得师真不,如何祗对?”云岩曰:“但向伊道,即遮个是。”师良久,云岩曰:“承当遮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一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景德传灯录·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师真,即师父的写真,也就是画像。但“师真”一语双关,亦指代师传真法。故良价临行问师真,指向的是云岩的禅法要义。云岩所答“遮个是”,“遮个”即“这个”,指的是“我”、自性、本心,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换言之,此心乃自家宝藏,成佛正在自己。良价沉吟不语,似乎尚未体悟到位。云岩便要求良价仔细慎重,承当云岩禅法,不在表象上的师真,甚至也不在云岩的“这个”,关键在于良价自己的“这个”。
良价开悟的契机终于到了:在经过水滨见到自己的影子时,刹那间醍醐灌顶。良价所作之偈,从“我”和“影”的关系,意识到“我”是主,“影”是宾;“我”是本,“影”是末,此偈大意是:正如求“影”不可得“我”,切忌从外觅佛,越是向外求佛,佛离“我”就越疏远。“我”独立往来,任运而行,“渠”即影,“影”随“我”形,随时随地可逢可见,正如心生种种法生,“我”与“渠”一主一从,“我”为根本。“渠”正是我的影子,因我而生,随我而行,我却不是“影”,不为“影”所决定,“我”与“影”一主一宾。正是在明确了自性如来藏这一根本地位的基础上,良价意识到循此而往,方可证得如如平等的真如大法。良价在此高扬了成佛的主体性、能动性。“他强调的不是理事不二,不落阶级,而是明确强调有主从、偏正、君臣、父子之别,高扬主体,强调自性。”(徐文明:《唐五代曹洞宗研究》)
良价辞别云岩昙晟后,从湖南来到江西,最终从新丰山转至洞山,洞山,因此而成为曹洞宗的祖庭。“止大中末间,住于新丰山,大弘禅要。”(《祖堂集·洞山和尚》)“师至唐大中末,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景德传灯录·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今天,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有一座普利禅寺,唐宣宗李忱大中(—年)末年,良价来到洞山创建广福禅寺,北宋更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书写匾额,清康熙年间,更名为普利寺。
在洞山,良价接引学人,提出洞山四宾主说、偏正五位、五位功勋、绝三种渗漏等学说,和弟子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
一代宗师洞山良价,和茶也有深刻的渊源。
钦山与岩头、雪峰坐次,师行茶来,钦山乃闭目。师云:“什么处去来?”钦山云:“入定来。”师云:“定本无门,从何而入?”(《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钦山文邃、岩头全奯、雪峰义存三人是好朋友,他们一起打坐时,洞山良价过来倒茶。显然,洞山良价是想以茶来制造禅机。钦山文邃便闭上眼睛。良价问:“从哪里来?”钦山文邃说:“刚入定来。”良价说:“禅定没有门,你从哪里入?”洞山良价的一杯茶,是想浇灭对坐禅入定的执著念想。定本无门,自无入处,亦无出处,出定入定,只是方便说法,定于禅定,非真入定。
洞山良价不仅以茶现禅机,还亲自种茶,打理茶园。《祖堂集·神山和尚》:
师与洞山锄茶次,洞山抛却?头,云:“我今日困,一点气力也无。”师
曰:“若无气力,争解与么道得?”洞山云:“将谓有气力底是。”
良价和同门师兄神山僧密禅师一起在茶园锄草时,把锄头扔下说:“我今天很困,一点力气也没有。”僧密说:“如果没力气,怎么还能这样说话?”洞山良价说:“你就是所谓有力气的人。”《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举:“文殊大士与无著吃茶次,乃拈起玻璃盏问无著:‘南方还有这个否?’著云:‘无。’文殊曰:‘寻常将甚么吃茶?’著无对。师代展手曰:‘有无且置,借取这个看得否?’”
洞山举说:“文殊大士和无著吃茶时,拿起玻璃茶盏问无著:‘南方有这种茶盏吗?”无著答说:‘没有。’文殊大士问:‘那平时用什么喝茶?’无著无以作答。洞山良价就代无著摊开双手作答:‘有与无且放一边,这样是否算是回答了呢?”洞山举出文殊大士对无著的追问,文殊意在拷问无著对佛性的领悟。茶盏在这里似乎成了佛性的象征,而无著以“无”作答,自然为文殊所不满意,故进一步逼问用什么喝茶,意思是那你们通过什么修行工夫来成佛?无著一时答不上来,洞山良价便展手代答,佛是超越有无对待的,也无法以言语描述,展手动作,意味着这一答案里蕴含着诸法皆空、无修无证的意思。
《祖堂集·洞山和尚》:
有一僧到参,师见异,起来受礼了,问:“从何方而来?”对曰:“从西天来。”师曰:“什么时离西天?”曰:“斋后离。”师曰:“太迟生。”对曰:“迤逦游山玩水来。”师曰:“即今作么生?”其僧进前,叉手而立。师乃祗揖云:“吃茶去!”
有个僧人来参问良价,良价看到这位僧人不同凡响,便从禅座上起来受礼,问说:“你从哪里来?”来僧答:“从西天来。”良价问:“什么时刻离开西天的?”来僧答:“吃斋后离开的。”良价说:“来得太迟了。”来僧说:“我慢慢悠悠游山玩水一路过来的。”良价问:“现在做什么?”来僧上前一步,两手交叉齐胸,俯首行礼,良价回拜后说:“吃茶去!”
看来,洞山良价和这位云游僧人相当默契,只需一杯茶,相对无言,即进入难以言表的奇妙禅境。
洞山良价告别尘世时,竟然也有着非同凡响的经历。良价因弟子对于自己的圆寂过分留恋,而死后复觉,并令办愚痴斋教化弟子,可见良价至死都不忘开示弟子获得圆满。
但弟子似乎并未领会良价的宗旨,为迁延十日,愚痴斋的筹备竟然拖拉七日之久,只能说弟子对良价是何等的不舍。到了第八日,良价终于沐浴端坐,溘然长逝。春秋六十二,僧夏四十一,后唐懿宗敕谥悟本禅师,慧觉之塔。
今天,人们在洞山普利禅寺的后山,可以拜谒慧觉塔,这座古朴的六方灵塔,提醒人们,这里氤氲着曹洞宗绵延不绝的智慧之光。
一杯好茶,健康一个民族《茶经》闲读48
茶神陆羽的爱情
《茶经》闲读47
凡尘与禅境:陆羽和皎然的故事
茶源探秘5
冰岛古茶园
茶经闲读46
陆羽往事
王阳明与茶
冰岛茶:收藏级珍品!
和气祥普洱茶巡礼
和合·昔归
和气祥普洱茶巡礼
和合·那罕
为何好茶无须多置一辞?
勐库大叶种,本色何在?
这款茶,神似冰岛茶!被发现!
茶与禅
他焚烧佛像,因为一杯茶的机缘成为一代宗师!
茶与禅
参禅为何饮茶?这则禅林史料透露出奥秘!
吃茶去!进入禅的境界......
和气为何生财?
有好茶喝,和乐而不为?
茶·禅
茶与剑南禅派袈裟传位的传奇
茶与禅
茶在北方流行的幕后推手:降魔藏禅师
茶与禅
智常禅师:打翻茶釜锄断蛇
茶与禅
茶性与佛性
拉祜族竹筒烤茶
滇茶纪行1
岩上紫茶,云中珍奇
茶与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头边
茶与禅
南泉普愿:一杯茶里独超物外
茶与禅
赵州和尚:吃茶去!
茶与禅
庞居士:一杯茶里现机锋
滇茶纪事
朝圣普洱茶发祥地勐库大雪山
茶与禅
胡钉铰:给虚空打个补丁?
茶与禅
陈尊宿:茶果示禅机
滇茶纪事
神奇的勐库大雪山1号树
茶与禅
一代名相裴休的禅、茶之缘
和气祥和润克生茶,仅售元!
识别下图小程序,即可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