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哈萨克斯坦将“切利諾格勒”改名为“阿克莫拉”。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自阿拉木图搬迁至阿克莫拉,并将新首都改名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年3月20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为了纪念前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年,一隊由俄羅斯鄂木斯克出發的西伯利亞哥薩克軍隊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個城堡,以後變成了阿克莫林斯克(Akmolinsk)。在20世紀初,阿克莫林斯克成為哈薩克的鐵路樞紐,也為阿克莫林斯克帶來經濟的影響。在史達林時期,哈薩克有11個勞改營(古拉格),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坐落於努尔苏丹附近,專門用來關押史達林政壇敵人的配偶。年,這城市改名為切利诺格勒(Tselinograd)。這時的努尔苏丹成為墾荒運動(處女地運動)的中心,目標是成為蘇聯第二大的糧食生產地。墾荒運動時期,有大量移民移入阿斯塔納,當中大多數是俄罗斯人。
當哈薩克斯坦在年獨立後,這城市改稱為阿克莫拉(Aqmola,白色墳墓之義)。在年,為了哈萨克化北部俄羅斯人佔多數的地區,哈薩克政府把阿克莫拉預備為新的首都。於年,哈薩克由阿拉木圖遷都往阿克莫拉,並改稱為阿斯塔納。[8]哈薩克政府認為阿拉木圖作為首都有許多麻煩,例如受地震威脅、擴充土地不便,再加上阿拉木圖離吉爾吉斯的邊界太靠近,哈薩克政府認為遷都有助解決以上問題,但當時遷都活動卻不受矚目.
許多哈薩克人卻不同意遷都。有人批評阿斯塔纳在哈薩克草原上很孤立,來往交通不方便,而且阿斯塔纳冬天氣候嚴峻。事實上,阿斯塔纳是全世界第二冷的首都,僅次於蒙古首都烏蘭巴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