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也是一种动力,为了这种信任,请不要辜负这一年的住村生活。让它的存在成为你以后生活里美好的记忆,记得,你如此郑重的走过这里的春夏秋冬,你的生活里,从此又多了许多乡亲和朋友。——巴里坤县委宣传部住大河镇干渠村工作组田蓉红
年2月,春节的气息尚未远去,田蓉红和同事一起走进巴里坤县大河镇干渠村,开始为期一年的住村工作。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作为一名新疆作家协会会员,田蓉红以自己敏锐的触角,感知和记录着今日农村的变化。她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情友好的处事风格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干渠村坐落在巴里坤县大河镇最东部。住村后,田蓉红和同事们一起入户走访,对村里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干渠村算是当地的小康村,生活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住村第一天,村里喜欢唱小曲子的秦吉化老人特意过来看望他们,“听说这批工作组是宣传部来的,我可高兴了,你们来了,以后我们的文化活动就不用愁了。住到这里了,毕竟不如家里方便,缺啥少啥给我说,千万别客气,改天一定上家里转转去。”老人爽朗的话语,让田蓉红和同事们心头暖洋洋的。
干渠村有很好的群众文化基础,初去时虽然春寒料峭,可是村里的文化活动室里天天都活跃着当地妇女舞动的身影,看到她们跟着电视学习却不得要领的着急样子,田蓉红跟大河镇文化站站长联系后,特意邀请了地区广场舞队的指导老师来现场做指导,村里的胡凤兰大姐开心的说“有专业老师指导就是不一样,以前怎么也学不会的动作,她一说就明白了。”
面对国旗,老人眼角噙着的泪水让我感动,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置身其中的存在感,才能获得同等的骄傲和自豪。
工作组住进干渠村的第二天,组织村民一起开展升旗活动。雄壮的国歌声里,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冉冉升起。升旗结束后,田蓉红注意到一位老人久久凝视着那面飘在蓝天中的五星红旗,眼角分明噙着泪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真是第一次和村里人一起升国旗,今天亲眼看着国旗升起,觉得很激动”在老人心里,因为有了自己的参与,那面一直高高飘扬的国旗更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人质朴的话语让田蓉红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置身其中的存在感,才能获得同等的骄傲和自豪。以后开展活动,田蓉红有意识的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每逢节日,他们精心策划,开展了“道德讲堂”“表彰先进”“文艺汇演”“趣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村里的男女老幼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借助活动传递正能量,普及新知识,是宣传部住村工作组一直坚持的理念。“道德讲堂”上,为大家讲述了李守奎、王娜、于友花、徐文明等巴里坤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感知到了与人为善的快乐和力量。现场讲述了许多自己身边的故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住村工作组既是开展活动的设计员,也是惠民政策的宣传员,更是脚踏实地的调研员和为民解忧的服务员,做好这些,你才能不愧对这一年的住村生活。
田蓉红曾是《亲情哈密》、《巴里坤诗文集》和《腾飞·巴里坤》画册的编辑者,她知道,大家更喜欢阅读自己较为了解的内容,在“世界读书日”,她把书籍和画册里跟大河相关的内容介绍给大家,熟悉的乡土风物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也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家乡的自豪感,许多村民索要书籍,表示要留给家里的孩子们看看。
六一儿童节期间,当了解到干渠村学校因为校舍修建,不好开展活动的现状,田蓉红联系了东头渠工作组,三家共同在大柴沟村委会为孩子们庆祝六一,并邀请哈密电台的朋友来给孩子们举行图书漂流和公益读书讲座。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孩子们传递了一种全新的读书理念,第一次接触这种阅读方式的孩子们情绪饱满,他们对书籍和阅读的热情被高度激发。
干渠村没有复印店,当地群众复印一些证件要坐车到距离干渠村八公里以外的镇上去,来去车票花费不少,还耽误劳动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组和派出单位联系,为村里捐赠了一台多功能一体复印机,并设立了“便民复印点”,田蓉红经常在这里为群众打字复印,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这片农耕文化气息浓厚的村落,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纯正的民俗,它的故事,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
田蓉红是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对文字的喜爱,填补了她住村生活工作之余的所有空隙。住村期间,她感知着这个村落的故事,并以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展现给更多的人们。
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田蓉红了解到干渠村五组有一位97岁的孙秀珍老人,是解放后当地的第一批新法接生员,从34岁开始,接生了上千个汉族和哈萨克族婴儿。此后,田蓉红多次登门,详细了解老人的故事,整理成文,整版刊发哈密广播电视报人文周刊和新疆经济报,并计划将老人的事迹写成剧本,以微电影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背后的伟大故事,以倡导感恩、向善的社会风气。
大河镇是巴里坤农耕文化的始发地,是移民文化的汇集地,为保留当地较好的农耕文化遗存,田蓉红和同事积极行动起来,将部领导提出的建立“干渠村乡土记忆馆”的方案落到实处。她撰写了乡土记忆馆筹建倡议书,向广大村民发出倡议,建立乡土记忆馆的想法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支持。年6月29日,巴里坤首个乡土记忆馆在干渠村正式挂牌。目前征集物件二十余件,布展工作正在筹备进行中。同时,她在工作之余创作记录的反映大河镇当地群众端午习俗的作品《巴里坤,农耕文化映射下的端午习俗》在《新疆人文地理》杂志刊发,纯正的地方习俗引发了很多读者的白癜风怎样防治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