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婆姨”,是巴里坤人常常对妇女和妻子的方言称呼,巴里坤的婆姨们既有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孝义明理、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巴里坤县域文化熏陶下质朴善良、勤劳能干、贤惠周到、勤俭持家的地方优秀品质,更有与时代精神相接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现代女性风格和巾帼不让须眉贴近群众,为民办实事的人民女公仆。记者采访了几位巴里坤婆姨,她们是巴里坤婆姨们的缩影,彰显着巴里坤婆姨们的传统本色和时代风采。
徐文明:肩挑孝义追幸福孝义高于山岳,亲情深似大海。提起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板房沟村的徐文明,很多人都知道她。年,徐文明被评为第三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3月3日,记者来到徐文明家,徐文明个头不高,脸颊因为常年在外劳作而变得黝黑,她的丈夫周如坤坐在炕上,眼神温柔地看着妻子徐文明一个人屋里屋外地进进出出,给记者端上瓜子和花生,给火炉里添上煤炭。周如坤心怀歉意地告诉记者:“这20多年来就她一个人撑起我们这个家,我作为丈夫,心里对她满是感激。”
周如坤是徐文明第二任丈夫,徐文明第一个丈夫因为淋巴癌早逝,留下了一双不满十岁的儿女。为了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徐文明和周如坤于年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女。不料小女儿出生还不满半岁时,周如坤就因类风湿关节炎无法行动了,家里还有一位六十岁的母亲。从那时起,徐文明就成了周如坤的“双腿”,她不仅要背着丈夫吃喝拉撒,照顾年迈的婆婆和新生的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要一个承担起地里的农活,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生活的重担就此落在了徐文明一个人身上。
徐文明说话时,嘴角总是挂着笑容,她说:“我是一个苦命人,我婆婆也是一个苦命人,公公也在她年轻时就过世了,留下了他(周如坤)们兄妹五个,我能感受到婆婆的辛苦,就想着把娃娃拉扯大,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家里虽然只有十来亩地,但是年之前基本没有机械化,地里的活儿就成了徐文明最大的挑战。农忙时,早上五六点徐文明就把小女儿包裹好放在洗衣服的大铁盆里,吆喝着驴车拉着小女儿去地里播种或是秋收,小女儿有时候就从铁盆里爬出来,小脸儿和小手上沾满了泥土,忙不过来时徐文明就偷偷地躲在没人的地方抹眼泪,心情平复一些后又开始忙碌,中午不回家,就吃一些干粮,一直要忙到太阳下山干不了活儿为止,回到家里还要给一家老小做饭。
20多年如一日,徐文明极少抱怨,从没有撂过挑子。去年11月83岁的婆婆去世了,去世几年前,婆婆双眼就失明了,徐文明既是周如坤的“双腿”,又是婆婆的“拐杖”,还是三个孩子的依靠。但是她从没有和婆婆红过脸,从没有想过离弃家庭,而是用她的脊背驮着这个家坚强地行走,徐文明脸上的笑容是幸福的。
如今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跟着徐文明的父亲生活,奎苏镇政府还要给她协调一套廉租房。徐文明说:“这些年来幸亏有政府和乡亲们帮我,我五十多岁了,今年背着他(周如坤)上厕所感觉有些吃力了,政府非常关心我们,要给我们协调廉租房,我要照顾他(周如坤)不能走远,可以在镇里找些活儿干,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巴里坤,像徐文明这样孝老爱亲的婆姨们还有很多,如大河镇旧户东村四组孝敬婆婆如亲妈的何秀美、旧户西村五组的好媳妇徐英等。
文:陈丽文郭振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北京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