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搭起中国梦
——专访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关晓宏
“昨夜的辗转反侧已成回忆,如今我在中国安好。”
今天是年9月8日,这一天对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关晓宏(中文名)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在中国过的第一个教师节。
下午来上课时,教学一号楼前的“岁月如歌,感谢师恩”的活动吸引了他,听见学生会同学的介绍后,他也想加入这场有意义的活动,感谢一下现在的汉语老师。关晓宏弯着腰,伏在桌子上,在学生会成员的帮助下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着“李娴老师教师节快乐。”字体虽然有些扭曲,但一笔一划全部饱含感谢之情。在来中国之前,他也有一丝焦虑,再怎么样,也是他乡,辗转反侧,彻夜不眠。但还是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来到了兰州,来到了西北师范大学。
果然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努力去做了,就会收获感动。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了一年的汉语,他的汉语已经非常标准,与中国人无异,当然个别单词还需要用手机翻译。
“所以我还要继续学习。”他低下头惭愧地说“中文非常难学,但它是了解中国的桥梁,要了解中国,必须要把中文学好。李娴老师对我帮助很大,所以我要感谢。”长句子表达对他来说较困难,但他还是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出来。
关晓宏也在学习闲暇时展望过自己的未来,不同于其他留学生的汉语教师理想,他是想通过学习汉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我想当一名扎针治病的人(中医)。我觉得很酷。”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似乎要告诉全世界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西北师范大学的路标上这样写到:“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汉语国际教育的老师们身体力行着这句话的意义,对汉语推广和教育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以汉语为桥,搭起千千万万人的中国梦,他们值得被称赞!
文新闻采编部段安莉
排版新媒体运营部李嘉章
新媒体运营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