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文化智慧经商办企业到幸福彼岸

(邝会长大会致辞)

注:年9月26日,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云浮市举办“文化自信.商海悟禅”——广东云浮首届禅商高峰论坛,主办单位云浮市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与有关单位共同努力,邀请了国内禅学界、经济界的大咖徐文明、麻天祥、黄铁苗、林有能以及本土专家,与本地(外地)企业家共同探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高峰论坛以禅文化的智慧之学、心性之学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质,做新时代的禅商,实现禅文化在企业运行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新发展。社会反应良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与会者要求主办方多办这些有益、有效、有心的活动,并且扩大活动范围,让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企业家获益。本台专栏禅学家孙老师应邀作为本地专家参与论坛圆桌会议演讲,现将讲稿大纲分享如下:

(专家论坛叠采纷呈)

历史上,西方心理学和东方玄学都在世界精神分析方面各有千秋。自从《坛经》面世后,东方的玄学进化到心灵学,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成为觉悟宇宙人生的灵性心灵学,远远胜于西方的心理学说。

年,西班牙传奇哲学家格拉西安,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智慧书》,这本书迅速风靡欧洲,四百年来畅销不衰,是公认的“为人处世第一书”。

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坛经》才是承源于印度佛教智慧,教导觉悟的智慧书,对世出世间的道理和真理直接披呈,抓住了宇宙人生的大根大本问题,直切心源,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明心见性,既找到自身的智慧宝藏——如来藏真心,又找到烦恼的根源五阴十八界,标本兼治,从自身的五蕴世间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都毫不例外地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身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维共荣,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宇宙人生命运共同体。

所以,《坛经》能够指导人们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以及化解烦恼赢得究竟解脱,由此而走上远离颠倒梦想获得大自在的智慧境界。因此,《坛经〉才是最究竟的智慧书、幸福书——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

在新时代,由传统意义的儒商,转向现代意义的禅商,既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又是对企业家精神境界的希望,唯有智慧,才能提升企业和企业家的心灵空间以及发展空间。身处禅宗六祖的故乡,有着深厚的禅文化底蕴,以禅文化撑起企业家的精神天堂,开辟企业发展的新里程,正当其时。

(全国著名书法家康庄先生闻讯远在千里喜赠书法)

下面,试就《坛经》的几个观点,对企业如何结合禅文化进行禅企合作,焕发企业家的文化道德气质和经济能量,作出简述:

一、下下人有上上智——员工是创造企业历史的英雄。六祖惠能提出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充满着辨证法思想。人有男女老少,岗位职业有高低,但是,佛性(觉悟的功能)却是一样的,没有上下之分;由于下下人心地纯净、没有烦恼遮障,旁观者清,又工作在第一线,对企业的内部问题,对企业的发展走向,认识得更深切、更清楚,应对更加有办法;而企业家则因忙于应酬、忙于事务,被烦恼迷惑,对企业存在的矛盾或者新产品的开发销售等等,当局者迷,不象员工心中有数。六祖还说:“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也即是说,人无愚智,只有迷悟,愚人悟了,也是智者,因此,下下人与上上人并无区别。所以,企业管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宣传员工,发动员工,一道篱笆三道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志成城,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激励、发挥企业员工的首创精神,把企业员工的智慧充分运用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去,使下下人的上上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忽悟大乘真忏悔——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企业家的品质、企业的品格。企业家其中一个良好的品质,就是诚实不撒谎,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揭丑亮短,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管理层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早做好企业的“保健医生”,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纠错功能,也即是佛教禅宗的忏悔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也即是儒家的吾日三省乎吾身,检查自己的心理烦恼,及时化解,以免影响工作,如果因个人不诚实而撒谎,应该及时向大众忏悔,后不复作,取得大众的谅解和理解,六祖在《坛经》中对这一忏悔法门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解释。六祖认为,一要心中要有戒律,戒除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这些烦恼是心理垃圾,影响自己的工作决策和人际关系;二要心中有定力,对外界环境保持定力,以定力这个不变应万变;三是心中有智慧,积极行善,消极作恶性,敬上念下,矜恤孤贫,施恩不图报,积善不称功,不计较、不执著,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六祖还再三强调,不是自己有福德,或者自己有贡献,等等,就可以弥补罪过,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各不相干,因果历历在目,所以,他劝告大众:“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六祖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做人抑或做事业,只懂得种福、修福,就不是修行,因为,你没有修除心中的贪嗔痴三毒,贪嗔痴三毒在心中潜伏着,一有机会就随缘出现,就牵着我们的鼻子作奸犯科,做出损害企业、国家、家庭的事情来,人的地位越高,事业越大,心中的贪嗔痴三毒不清除的话,危害就越大、影响就越严重。综观国内外一些大企业,都是因为企业家的贪欲、嗔恨、傲慢、愚痴无智慧而一错再错,最后,把好端端的企业拉作了陪葬品,令人痛心,可见,真正的忏悔是锲而不舍地修除自己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换成清静庄严的心态,这种心态必然决定企业的良好业态。所以,圣贤之士善于反观要求自己,而凡夫俗子则时时要求别人,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和效果,希望大众时时向心内除罪缘、求智慧。

三、布施、利行、爱语、同事四摄法——团结就是力量。企业家需要知道和懂得心怀苍生、心念员工,在物质上、精神上和心理上关心爱护员工,及时化解员工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困扰;在企业管理上以员工的利益为重,义利并重;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利益,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在处理员工之间、企业之间、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做到结缘不结怨,比较不计较,坚持不执著,以结缘的心成就善恩善果;大众结缘、大众认同、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把个人融于大众,把企业融于社会,把利益融于分享,真正做到结人缘、结善缘、结财缘、结慧缘;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最后做到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做心灵的清洁工人。《坛经》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见贤思齐,由凡人一步步成为圣贤,有着量变到质变,渐悟到顿悟的修学程序,第一阶段就是由神秀提倡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慢慢清除心理垃圾烦恼痛苦欲望等,好像拨开遮障在太阳上面的浮云一样,还原太阳的光辉,我们的智慧光明犹如太阳的光辉一样,本自具足,本来我们过着的都是光明的人生,可是,由于烦恼痛苦的不良情绪,如同乌云一样遮盖了智慧光明,所以,过着的都是痛苦不安的黑暗人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快乐幸福却不属于我们拥有,所以,我们要拿起禅宗文化里的智慧扫把,对自己言行举止以及思想上的不良心行及时清除,达到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玄的境地,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好像清洁工人一样,时常对心地进行清洁扫除,保持身心宁静纯洁。修行到第二阶段,六祖提倡: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大师所揭示的核心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真心里面因缘和合的条件论,宇宙人生都是因条件而发生、成长、灭亡,条件成熟了,事情就成立,条件不成熟,就创造条件办成事情,如果条件不成立或者时机不成熟,就顺其自然,心无挂碍,但是,从心性上来说,本来就没有一个既定的事物在那里发生作用,都是随条件的生成变化而变化发展消亡,所以,事来即应,事去不随,如雁过虚空,了无痕迹。六祖的缘起性空条件论,是在神秀渐修的基础上的深化、发展,直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到了根本即心性源头,也即抓住事物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神秀只是在事相外表上、从心里已经生起的念头上下功夫,已经落后了,烦恼已经出现并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了。目前,社会的浮躁,都是由心的浮躁引起的,是心随外境转了,心粘在万物上了,被事情牵着鼻子走,一波才起万波随,一个烦恼生起,便有众多烦随之而生,于是,有些人便转移烦恼,靠金钱名利美色或者靠吃喝玩乐去填补烦恼引起的空虚,或者拼命工作暂时忘记烦恼,但烦恼仍然潜伏着,如同毒素一般默默扩散,最后,对身心造成伤害,等到发现时,已经是病变晚期了,一些优秀的人才,懂得优秀的管理,工作也很出色,但就是不懂得管理好自己的心,当心这台发动机坏了,就病倒如山,实在太可惜了,虽知,医生只能医身病不能医心病,古人所言,相由心生,病因心起,所以,用禅文化养心,养活一团春意思,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闻者生欢喜心)

五、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以禅文化提升心灵境界。六祖禅文化对人的心灵建设有重要作用,可使人的心灵得到宁静和谐,是心灵维稳力量,只有心里维稳,才能达到社会维稳。《坛经》是心灵维稳的重要宝典。“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六祖大师这首《无相颂》,就是在家修行,人人可做的提升心灵境界的方法论。也是企业家们修心养性的安心良方,同样是指导社会普罗大众学习人生幸福的法宝,即使在当今社会,六祖大师提出的《无相颂》,仍然闪烁着智慧光芒,短短的百多字《无相颂》,就涵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从为人处世、修身齐家到感恩报恩,谦卑忍辱、自省自律等等,都是提高幸福指数,给社会带来清凉,带来维稳力量的修心宝典,只要天天依此修行,天堂(幸福)只在目前,身心世界必然会焕然一新,以六祖禅文化智慧建设和美家庭、和畅企业、和谐社会,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稳定和繁荣。

时下有些东西方的观点认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辨。但是,自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由六祖惠能开创中国佛教禅宗后,禅文化如来藏核心妙理具有至高无上的哲学实证主义思想,禅文化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心髓之学,对中国文化起到四梁八柱作用。无论是为人处世,修行出世;抑或是从政经商办实业,禅文化都起到以大智慧到达幸福彼岸的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六祖故乡石都云浮举办“文化自信.商海悟禅”——广东云浮首届禅商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定会唤醒企业和企业家的内在潜能,焕发出勃勃禅机,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出丰硕的改革开放成果!

                







































怎样治白癜风
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qz/4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