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年6月21日,北京城建集团与中铁亚欧签订轻轨项目01标土建分包建设合同;年7月17日,由集团国际事业部、道桥公司、亚泰公司、十六公司四家单位组成的项目部进驻哈萨克斯坦,开始建设阿斯塔纳市新交通系统轻轨一期(机场至新火车站路段)工程(后称“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最早落地项目的建设者。
初见哈萨克斯坦
却是历史的故人
“哈萨克”最早出现在公元15世纪,历史上的“哈萨克”与各个时期的中华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往来记载着两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其首都阿斯塔纳与北京飞行时间6小时。
现场成型墩
今年11月15日,记者抵达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部,初次探访历史故人的同时,也记录下集团员工在哈萨克斯坦的建设映像。
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南起阿斯纳塔市南郊的国际机场,北至新火车站,是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骨干线,拟设车站18座,区间17个。集团负责其中的13站13区间及出入段线,平均站间距米,全长约14.8千米,其正线全长约21.58千米,均为高架线、高架车站。
哈萨克斯坦全年近6个月的冬天,一年里半冬半夏,冬季气温日常可达零下40度,赶上暴风雪会降到零下60度伴着16级大风。那半夏的几个月是施工的黄金时间,但在扑面的冷空气里,记者不敢想象这里的夏天会有40度的高温和超强照射的紫外线。
早上8点,记者站在窗口看着依然漆黑的早晨,盼着阳光给点温度。日出是一瞬间的事,转身倒杯水,天就亮了。这寒冷之地似乎从视觉上一下进入快进模式,哈萨克斯坦全貌迅速立体呈现。地面都覆盖着雪,路面都罩着冰甲。
初识哈萨克斯坦,满眼雪白是第一映象。
汽车在穿冰甲的路面上漂移,开往由城建亚泰建设的一工区营地。天气很好,据说比起上周零下20多度已算暖和了。天蓝无风,太阳依旧含蓄着不肯用尽全力发热;身上套了能找到的最厚的衣服,勉强保暖。随着每次的呼吸,快要冻成固体的哈气从鼻子里冒出来,吸回去的空气好像有棱角,划过呼吸道一路到肺里。
一工区项目经理刘小杰是80后,他告诉我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全程以高架侧式车站为主,采用“建桥合一”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现浇施工,全线桩基础。以敷设在道路一侧的两层车站和道路中心绿化带上的三层车站为主要建筑形式。区间工程结构主要采用双箱单室箱梁30米跨作为区间标准梁。刘小杰来哈萨克斯坦工作前,去过越南、伊朗等国家,参加了多个城建国际工程的建设,有7年的国际工程工作经验,但对于一工区要建设的至站标段,他也是在摸索中前行。
雪白的世界固然美丽,但初冬十一月的气温已近零下20度。标准规定低于5度的混凝土施工已属于冬施,这里超低温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凝固。这对于一工区个桩基、个承台、个墩柱的施工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更何况管线改移未完成、临水临电未接通、还有大环境的原因造成了工期滞后甚至数月停工的影响。
一工区面对的困境,整个轻轨项目三个工区都要面对。季节和大环境制约了工期,也考验了施工工艺和质量,更考验了在逆境中前进的全体员工。
浇筑嵍梁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即便是隆冬季节能施工时各工区都绝不停下。因为太冷,这里有一种技术叫做“开水施工”。刘小杰介绍,去年冬施的时候现场靠发电机发电,靠浇开水浇筑混凝土,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墩柱要整体裹上帆布保温养护。一工区地下水位高于承台施工地基深度,整体作业时都靠抽水机边抽水边施工。进入冬季,抽出的地下水刚喷出抽水机就瞬间冻成冰柱。最冷的时候,钻头连浇开水都会冻住。
就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今年3月18日,在几家施工企业中集团冒着风雪第一个复工。7月18日,机场站车站正式破土动工,不足百日完成了5层站厅混凝土施工作业。
年,完成墩柱施工约12个,年,完成墩柱施工约个,实现首段现浇梁浇筑,这是城建标段的首榀现浇梁,从环岛到机场,整体作业面初具规模。
阿斯塔纳室外的温度很低,在室外多呆一会儿都是对身体的挑战,更不要说手拿钢筋铁铲作业的城建工人。与员工座谈中了解到,我们所在的一工区营地是在一片沼泽中建起来的。当时,审批手续还没完成,关于营地的信息只有一组坐标数据,最早去的几位同志靠着卫星定位找到营地位置,开着推土机推平一人多高的芦苇,垫上石子填实地基,建成了营地。
现场测量
这个项目,90后成为项目骨干。在测量技术一线、在不同作业面的现场、在落实集团CIS文明施工中,年轻的城建员工都扎实走好每一步,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打好了每一场硬仗。在中铁亚欧组织的文明施工评比中,一工区数次获评“施工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称号。
再看哈国轻轨项目
这是“一带一路”实践的现场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的现场,这里的每一名城建员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经历着“一带一路”。
任何一个宏大的工程,在建设中难免遇到困难、挫折,难免听到批判的声音,乃至过程中暂时的停滞。作为“走出去”的北京国企,集团不是顺序上的先行者,却是敢为人先的拓路人。
一工区营地坐标出现在沼泽,由城建道桥建设的三工区营地坐标显示的地方却是一片湖泊。初识阿斯塔纳,这里给三工区总工程师熊军辉留下的印象打破了出国前对这里的想象。苦笑中,熊军辉和搅拌站站长李杰、实验室主任李伟栋、副经理向勇向记者讲述起艰难的建设故事。
浇筑预制梁
他们都是来自国内公司的骨干,经验丰富、务实靠谱。他们和其他两个工区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有力使不出,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确,国际工程的打法与国内差异很大。哈萨克斯坦在物资供应并不充足,这是初来乍到的建设者始料未及的。比起非洲的物资短缺,这里的建筑建材市场同样是供不应求,对于劳务、大宗物料大型建设机械更是处于寡头垄断模式。
他们举了简单的例子:抹灰用的抹子,在当地想买10把同款都难以实现。笑看工人挥舞着型号各异的抹子工作,还要叮嘱他们珍惜着用,坏了焊上接着用。项目从抹子到实验室、搅拌站、吊梁架,甚至吃饭的圆桌都是一点点淘回来的。
年底阿斯塔纳刮了场暴风雪,十几米高的移梁机被吹出了轨道,当时风速16级,体重稍微轻点的人根本站不住。第二天风停了又遇上一米厚的大雪封门,大家在雪面上打着滚前进,为的是把被风吹走的物资捡回来。
移梁机在移梁
三工区有一个负责全线实验检测的实验室,按照当地要求,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从业资格方可上岗。在进门的墙上,挂着三大排资格证书。这里不仅检验了材料质量,还见证了中哈两国就各类建设标准的差异与融合的过程,其中检验的一项内容就是梁场的预制梁。梁场将承担城建标段内所有预制梁生产任务,预制梁的质量问题更是阿斯塔纳轻轨建设管理公司、总包方中铁亚欧、中资监理等白癜风康复成果展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