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卡脖子的不只科技行业,疏堵成为中国企业

最近热播的中宣部指导的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洒满阳光的上午,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铁路闽行站始发,满载着装有服装、电子产品、光伏产品等货物的50个集装箱,一路向西。两周时间中,它将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汉堡。目前,中欧班列已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构建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国际物流通道,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中国产业寻找新朋友、新路径的积极尝试,也是中国企业疏通产业堵点的典型缩影。

然而在逆全球化、全球政局复杂多变、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风险下,中国企业的向上之路上依然面临众多堵点。依靠自主科技创新攻克难关,成为中国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主要路径选择。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打破国外的低端锁定。

近年来,由于芯片断供等事件,我们常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qz/12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