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年,中国味儿

新春走基层——消费篇(2)

王南

“西安年,最中国”,出现在纽约纳斯达克的巨幅电子屏,当时只道是寻常广告,甚至有些夸张,但真正在西安过了春节,才体会这六个字大有深意存焉。

纽约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万家灯火明如镜”。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周,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疆域辽阔的汉,以及经济和文化国际交往上登峰造极的唐,均定都于此。考虑到年,在工业革命发轫于泰晤士河畔正在形成世界市场的时候,中国已显疲态但经济总量仍然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说这里一度是世界仰望的中心,应不为过。

此情可待成追忆。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场、尤其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处内陆腹地的西安步履沉重。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GDP排名出炉,西安名义GDP增速为19.38%,上升速度中国第一。

盛唐时的西安,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和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当时的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国际市场,也称为“金市”。商业贸易西至罗马、东到高丽(今韩国和朝鲜),商铺栉比,摊点密集,品种多样,涉及多个行业,繁华程度盛极一时。“五陵年少金市东,白马银鞍度春风”以及当时最宏伟的宫殿大明宫落成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见当年的盛世景象。

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西安新的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加速构建立体丝路通道,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在新欧亚大陆桥的节点上传递属于自己的时代声音:满载货物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破解了新欧亚大陆桥20多年来“通而不畅”的难题:“长安号”正让西安与中亚之间的货运物流进入“读秒时代”。

雄浑壮丽、气象万千的唐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全唐诗》近四万首,至今犹如高峰矗立在世界文化园林。浓郁的文化味儿自然是古城春节的特色:西安围绕12大主题推出31项春节系列特色活动。其中,有让游客和市民们感受诗意中国、接受红色洗礼的“文化大寻根”主题活动;将聚焦传统拜年、庙会、灯会结合在一起的“新春,大拜年”“新春大团圆”“民俗大庙会”“迎新春大灯会”“中国年美食大荟萃”,等等,让游客和市民品尝西安特色美食,感受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国年;而“影音大舞台”“体育大竞技”“科技魅力大体验”为游客和市民们带来活力、现代、时尚的西安另一面。位于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的盛世荣景舞台,是“西安年”中最盛大、最国际化的演艺主舞台。在那里每天进行5大类主题、10余场演出、50多个节目,日均50万游客拉动的巨大消费可想而知。

在盛世荣景舞台上演的大型唐文化主题展演剧《再回大唐》,将中国新年里浓烈的思乡情节和团圆喜悦融入在大唐团圆夜的精彩演艺之中。而“您好,中国”主题演出则由来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倾情演绎:包括格鲁吉亚民族舞蹈《节日欢庆》、非洲器乐与歌舞《美好生活》、匈牙利乐器演奏《春风》、巴西舞蹈表演《狂欢桑巴》、哈萨克斯坦男声独唱《喀秋莎》、土耳其民族舞蹈《缪斯》、俄罗斯民族舞蹈《激情西伯利亚》。吉尔吉斯斯坦歌唱家与马其顿分别为市民游客带来女声独唱《茉莉花》、男女对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美轮美奂、梦幻穿越,不禁让人产生今夕何夕之慨,仿佛重回“落花踏尽何处去?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盛唐气象。人们期待着张艺谋的电影《老井》和贾平凹的小说之后,陕西文化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西安在古城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颇费心力,尤其是近年来主政者力推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让人印象深刻。但无法改变的尴尬现实是,西安已成为全国污染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即便在春节休假期间,大范围持续的浓重雾霾,让一切景观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确实载不动现代人的许多乡愁啊!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加上独特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增长一度压倒了环境保护,八百里秦川重化工产业比重较大,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关中一些地方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不仅进一步加剧区域大气污染,严重破坏秦岭地区生态,也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沉重负担。年陕西省将“小散污”3万多家企业列入关闭名单,在生态保护方面似乎动了真格,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天病又何尝不是如此?

“西安年,最中国”,犹如秦腔壮怀激烈,内里有一声叹息,怕是图热闹的看客,未必听得真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qz/12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