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现在已经成为群雄逐鹿的热点地区,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目前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掌控力已大不如前。早已对中亚地区觊觎已久的美国、欧盟、土耳其、印度等国可谓是“各显神通”,纷纷加快了在中亚扩张势力范围的速度。
甚至连地理上毫无关联的日本也专门跑去拉拢中亚各国。
中亚地区究竟有什么不得了的价值,值得世界各大强国都去“跑马圈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想加强对中亚的影响力,应从哪里着手?
一、一家独大的“后苏联空间”
年,曾经盛极一时的苏联轰然解体。但是解体归解体,15个苏联加盟国“打断骨头连着筋”,彼此之间的经济、交通、市场、人文交流却不是一句解体就会立刻消失的。
为了生存下去,这些解体后的国家自发地报团取暖,形成了所谓的“后苏联空间”。其实就是失去了统一指挥后的“散装”苏联。
在“后苏联空间”中,俄罗斯一家独大,其他国家“众星捧月”,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
除继承了绝大部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其他14个国家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划分为四组:
第一组是“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
这三国因为与北欧接壤,既定路线就是加入西方阵营,目前这三国都是北约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可想而知。
第二组是“东欧三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乌克兰。
乌克兰现状不必多说,摩尔多瓦正在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只有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尚可,但双方的关系并不牢固,此前俄罗斯也给白俄罗斯断供过天然气。
第三组是“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虽然暂时顺从俄罗斯,但那是年俄格战争格鲁吉亚战败的结果,其国内对俄罗斯的怨气不小,只是暂时没有爆发。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这一对打来打去的冤家,一个指责俄罗斯的“干涉”,一个指责俄罗斯“干涉的不够多”,让普京非常头疼。
最后一组就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本来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新疆,南抵阿富汗,北及俄罗斯的广大区域。但苏联解体后成了这五个国家的特指。
五国在地理上深入俄罗斯的腹地,因此极易被俄罗斯出兵干预,就算欧美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如年1月哈萨克斯坦发生内乱,俄罗斯上将亲自坐镇指挥,集安组织出动维和部队,70多架军机转运士兵以武力干涉哈国内政。
中亚不仅在军事上依靠俄罗斯,它们的经济也高度依赖俄罗斯。
中亚五国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8-25%,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为世界第四,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储量世界第四,因此也被誉为“第二个中东”。
苏联时期,实行的是分工合作的制度,资源丰富的中亚五国主要是原料生产国,它们的经济结构非常单一。苏联轰然解体后,这五个国家根本没有建立起齐全的工业,根本不知道怎么发展经济。
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初,中亚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抱紧周边最强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大腿。由于中亚五国临近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刚也需要这五个国家作为战略缓冲地带,以此拱卫俄罗斯侧翼的安全。双方的合作基础非常牢固。
可以说,中亚五国曾经是俄罗斯最忠实的盟友。俄罗斯在自己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是大笔援助中亚五国,要把五国打造成自己的“后花园”。
但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失利,中亚五国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曾经忠实的小弟们,如今不怎么听大哥话了。
二、中亚五国加强对华合作
去年10月,俄罗斯为了稳定自己的“后花园”,举办了首届俄罗斯-中亚国家领导人峰会。没想到在这场峰会中,俄罗斯的好几个小弟“不给面子”。
比如,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就没有亲自到机场迎接普京。
要知道,哈萨克斯坦在9个月前才刚刚依靠俄罗斯平定了内乱,托卡耶夫此举无疑是对俄罗斯的无声反抗。
在会上,托卡耶夫称“各方应以和平方式解决遗留的领土边界问题”,明显是在暗指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武装进攻。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更是直言不讳地宣布,“俄罗斯绝不能像在苏联时期那样忽视中亚小国的利益”。
显然,俄罗斯已经没有足够的威信让中亚五国俯首帖耳了。目前中亚五国中,除了自我封闭的土库曼斯坦,其余四国都接纳了大量从俄罗斯逃出的不愿服兵役的人员,其中有不少人是知识精英。
面对这份大礼,中亚各国选择了照单全收,当即简化了俄罗斯人的居留手续,让这些人能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
要知道,之前三十年一直是中亚国家给俄罗斯提供廉价劳动力,如今三十年河西,俄罗斯如今“回馈”给中亚的是自己都非常缺乏的技术型人才,也算是个黑色幽默了。
俄罗斯在中亚的收缩目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各方都在蠢蠢欲动,除中国外,美国、印度、欧盟,甚至土耳其和日本都在试图染指这一地区。
在中美两强相争的大背景下,欧洲是中美之间最重要的变量,中国要尽力避免欧洲对华贸易脱钩的情况发生。中国必须保证中欧贸易通道——特别是中亚地区的绝对安全。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中亚地区对中国来说是事关全局的“棋眼”,必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