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杜尔日中欧班列首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班

金华-杜尔日中欧班列首发载有工程机械、防疫物资等出口货品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天上午9时,载有82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19次列车从铁路金华南货运站鸣笛启程,驶向万里之遥的法国杜尔日,标志着金华到杜尔日中欧班列成功首发,这也是金华开行至法国的首趟中欧班列。至此,金华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增至14条。

这趟班列主要载有工程机械、防疫物资等出口货品,货值约万美元,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程1.1万余公里,是金华中欧班列14条线路中最长的一条,预计18天后抵达法国杜尔日。

作为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杜尔日拥有大型海运、陆运和空运综合货物转运中心,在欧洲物流链中处于关键和优势地位。这趟班列所载产品将在杜尔日的洲际物流中心配送至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市场。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铁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积极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运输组织,努力提升运行品质,金华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运输量同比大幅增长。截至11月26日,金华中欧班列今年以来共开行列,发送标箱,发运量同比增长%。

特别是7月份以来,金华回程班列开行列数增长到同期发运班列总数的47%,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循环。搭乘金华回程班列的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纱,源源不断地进入江浙闽等地的纺织业生产线;进口的俄罗斯纸浆则为皖豫等地的造纸行业解决了环保原料不足的难题,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电解铜则成为沪浙等地电子元器件厂必不可少的原料。(来源:新民晚报)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今年超列

11月24日上午9时,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年的第列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电子设备、服装等产品从钦州东站发出,驶向四川城厢站。截至11月24日17时,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达到列。

从年开行不到列到如今突破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力军,北部湾港旗下北港物流、北部湾联运公司主动作为,开展降费优服行动,联合船代、外轮代理先后2次率先在船代和报关业务上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调价降费,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元/票。

今年以来,北部湾港务集团加快推进北部湾三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制定《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主干线运营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通道发展举措,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先后在南宁、昆明、贵阳和成都等地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座谈会、推介会,大力宣传推广新通道产品和服务,与通道沿线各省区市企业进一步强化合作,不断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

随着市场开拓步伐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内外开行班列线路不断拓展。截至目前,班列线路以及“一口价”“一站式”物流服务已覆盖西部7省23市48个站点,运输品类增加至目前的多个,多条班列线路发运量成倍增长。(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数量实现逆势增长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与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今年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取得优异成绩,国内经济强劲复苏,向世界展现了强烈的吸引力。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在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利好情况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数量实现逆势增长,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已达42条,涉及全国27个省市38个城市,辐射全国中欧班列大部分首发城市。截至11月10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累计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列、同比增长52.8%;运送集装箱数量达到标准箱,同比增长65.7%。

按照国铁集团公司工作部署,二连浩特站将中欧班列纳入车站日班计划重点掌握,从精密铺排作业计划着手,通过不断优化列车接发、车辆取送、货物装卸、联运交接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加强铁路内部关键环节卡控和协调配合,最大限度的提升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效率。在此基础上,该站还积极加强与海关、边检部门及蒙方铁路的联系沟通,随时协商解决结合部问题,通关手续删繁就简,充分利用“数字口岸”系统,实现铁路与海关数据网上共享、通关状态自动反馈等功能,最大限度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为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国际防疫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央广网内蒙古频道)

将郑欧班列“运贸一体化”打造成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昨日,河南省国际陆路运贸互济发展战略合作会议在郑州国际陆港召开。当天,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国际贸易商代表与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多边战略合作协议,多方将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开展多式联运提单的签发、流转、结算和融资等业务。

本次会议是在探索建立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规则,贸易方、承运方和金融方等多方前期沟通的基础上召开的。郑欧班列自开行以来不断创新,由单一的铁路运输到成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由最初的班列业务进军到国际贸易并实现“以运带贸,运贸一体”发展;由唯一阿拉山口出境口岸到现在的“八站点、六口岸”,构建“通道+枢纽+口岸”开放格局;由传统低效的物流模式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班列”,并形成境内境外“1+N”多枢纽,沿途多点集疏网络体系;获批并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经过7年的发展,郑欧班列稳居中欧班列“第一方阵”,做到开行质量领先、市场化程度领先、创新能力领先、硬件设施领先、信息化程度领先和国内国际双物流枢纽网络布局领先的中欧班列典型。

按照郑州市“一门户两高地”发展目标,郑州国际陆港公司积极推进郑欧班列创新运营,促进郑州交通优势升级为贸易优势,塑造“郑欧”品牌,致力于将郑欧班列“运贸一体化”打造成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郑欧班列“运贸一体化”模式,成为中欧班列带动产业发展的旗舰项目,物流与贸易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显著,被国家发改委推荐在全国中欧班列中广泛推广,获得“—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十大创新案例”。

下一步,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将充分发挥国内循环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门户枢纽作用,为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助推我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来源:郑州晚报)

厦门严查冷链运输车辆重申“进口冷链车辆不得开箱”

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断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的传播风险,自年11月20日零时起,厦门地区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两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消毒证明)的执法检查。

连日来,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同安大队执法人员兵分多路,在冷链运输车辆出现频率较高的同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路口、龙山寺中路等地开展冷链运输车辆专项检查行动,切实加强运输环节的执法监管工作。

24日上午,两路执法人员采取定点检查和流动巡查互相结合的方式,对过往的冷链车辆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消毒证明进行检查。上午10时,在城东中路附近,执法人员发现路边停着一部泉州牌照的大型冷链车辆,执法人员上前检查时驾驶员表示,自己运载的这车里是包菜,正准备进市场卸货。执法人员对车辆相关证件进行核查后,再次交代驾驶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宣贯了厦门目前对于冷链车辆的相关规定。

由于运输车辆往往具有跨地域长途运输的特点,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在此,市交通执法支队提醒广大驾驶员:疫情防范的那根弦不可松懈,首先要先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同时需严格执行“运输过程,承运企业不得开箱”的相关规定,落实车辆消杀等措施,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fz/6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