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本民族的传统都被忘记,但死亡不能忘记,你也会有葬礼,转发给你的朋友们,让他们知道哈萨克的葬礼是怎样的。
哈萨克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其文化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它的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哈萨克族深层次的草原文化积淀。哈萨克人认为在主麻日(星期五)去世是死者的福分,)(63岁去世的话,被称为“活到了圣人的寿命”(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人活了63岁)。某人如果在开斋节或古尔邦节等伊斯兰教节日期间去世,也被认为是吉利的事。
哈萨克的丧葬礼仪具体情况如下:
当人停止呼吸时,家人要请来阿訇,把死者的头朝向麦加的方向,并祈求真主和天使保佑。要用白布绑住下颏,让眼睛合拢,并使之平躺,用干净的白布盖上脸,把尸体单独放在一个毡房中或用帐篷围起来。从此死者的名字前面要加上“马尔库姆”,意思是过世的人。根据死者亲属居住的远近和气候的冷暖,遗体要在家里停放—到三天,并点长明灯一盏,由死者的亲戚、好友和邻居守灵(一般是老人)。哈萨克族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家人身边停留,第三天才会从天窗飞上天去到腾格里。有威望、有地位或富有的人去世以后,家人要从毡房的天窗向外竖起一根上面挂着灵旗的长杆或长矛。旗子的颜色因年龄有严格的区别,死者是年轻人的话,要挂红色的旗子,是中年人要挂一半红一半白的旗子,是老人要挂白色的旗子。外人一看便知死者是多大年纪的人。
人咽气后,在死者周围的亲朋好友开始大声痛哭,唱挽歌。有些地区只有妇女们唱挽歌,主要是死者的妻子、女儿、姐妹、儿媳妇及其他亲属中的妇女。这时候必须立刻派人报丧。报丧的人多为善于言辞的青年或中年男子,但不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死者亲属得知噩耗后,都必须前往吊唁。吊唁之后,要为死者净身。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人死以后要洗去尘埃,干干净净地进入另一个世界。一般要由三四个公认是清洁正直的中年或老年人为死者净身,一个洗头部,另一个洗中间部分,剩下一个洗下身,由死者的一个亲属给他们倒水。净身者细心地用清水将死者全身沐浴三遍。要求全身各部分都要洗净,不能有遗漏的地方,并且要为死者剪指甲,理发,如果是男性还要刮胡子,然后用白纱布或白布缠裹身体。古时候死者家属为感谢参加净身的人,要给他们赠送死者用过的衣物,到后来则改为赠送新的衣物。缠裹遗体时,男性一般要用16-20米长的白布或白纱布,在尸体上缠裹三层,用白毛毡把尸体包起来;女性用20-25米,先用一块白布把胸部缠绕五层,头上还要围一块白布,再用白毡包起来(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提前为自己准备好白毛毡)。用毛毡或毛毯包好遗体,安放在灵柩内,接着举行祈祷赎罪仪式。赎罪的人用黑白的绳拴住赎罪的牲畜,拉到门口,替死者祈祷。他会抓住绳子说:“为了这位死者一年斋礼、礼拜和其他。”然后将绳子交给毛拉。毛拉接过绳子之后,再交还给他,意思是真主已接受了赎罪。小孩夭亡一般不举行赎罪仪式。为了给死者赎罪,必须将一些牲畜施舍给无
依无靠的穷人。赎罪仪式结束后,人们把尸体的脚朝门口抬出毡房,门帘翻过来朝外搭在毡房上,表示这个毡房刚死了人。
当尸体抬出毡房后,即举行加纳扎仪式
参加者全体起立,为使别人容易判断,某些地方死者的家人要站在人群最后一排。由辈分高的人总结死者的一生,然后由阿訇主持念经,阿訇或死者亲人向众人发问:“这个人生前是怎样的人?”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好人、善良的人,祝他进入天堂,愿他安息!”这就是对死者生平的总结。死者生前若有债务没有及时偿还,如果债主提出来的话,家人可当面偿还,也可托付给死者的后代以后偿还。债主如果不想要也可以就此了结。按教规死者不能背着债务负担到另一个世界去。有些地方在办丧事时,要给自己家及近亲的每个男子一条白布带子,系在腰上;对丧家女眷及近亲中的妇女,除了给一条白布带子,还要给一块白纱布围在头上。这种装饰除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外,还作为一种标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人是在办丧事,以及谁是死者的家属。加纳扎仪式结束后,即举行出殡仪式。亲属中所有男子都必须为死者送葬,女亲属也必须哭着送出家门,这时候都要唱挽歌。妇女一般不能参加安葬仪式。如果墓地比较近,人们就把灵柩直接抬过去,这不仅表示对死者的敬意,还能赢得真主的喜悦。如果离坟地较远的话,则用马车或汽车等交通
工具。在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村,就把遗体用毛毡包好,绑在骆驼上驮到坟场。
哈萨克族实行墓葬。首先要把挖出的第一铁锨土,放在一边,不能与其他的土混合。墓穴可根据地形挖成土坑或洞穴。一般是先挖成一个直土坑,长2米多,宽1米多。在坑底部西边再挖一个洞口,挖成长2-2.2米,深1.4-1.8米,宽0.8-1米的洞穴,尸体即安放在洞穴内。一般是一个墓葬一人,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坑的两边各挖一个洞,下葬两个人。毛拉念经后,先将尸体下到墓坑,稍加整理坑的底部,再下去两人,把尸体慢慢安放在这个西边的穴中,仰身,头朝北,脚朝南,脸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天房所在的方向。尸体安放好后,将首先挖出的第一铁锨土放在死者的头上方。参加葬礼的所有人都要往墓坑里撒土,然后再用树枝、石头或土块把侧穴垒起来,接着再往直坑里填土至满。最后再
把墓堆石成丘,并作记号。有些地方的男女墓形状不同:男子墓呈丘状,女子墓似丘,但中间有一点凹。安葬完后,阿訇念古兰经,这时,人们要跪坐在坟墓四周。念完经下葬仪式结束。“哈萨克人崇拜祖先的坟墓,没有生过孩子的妇女要到祖先坟地前祈祷求子。如果牲口得了病要让牲口穿过祖坟。因此,墓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在其附近严禁修
猪圈、厕所,大小便,绝对不许牲畜在坟场中乱跑,也不许在墓地上取土。下葬后,要把死者干净的衣服和鞋都挂起来,在古代还要把其生前用过的武器:矛、剑、刀等,以及马具、马鞍、马鞭等都挂起来,并在四十天或一年内,重修其墓,坟墓的形式视其威望、地位和经济状况而
定。坟墓的方位坐北朝南,普通人的墓用石头垒成,有地位人的墓将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对一些有名望的死者,还在墓上用砖砌成高塔或毡房的形状。按照传统,人们要对死者进行长期的哀悼。一年之内,死者全家禁嫁娶,不设宴,妇女四十天不出门,男性不得参加娱乐活动,有的地方死者的妻子一年之内要穿黑衣、戴白巾。期间,凡遇到与死者相关的事,都要唱具有固定的曲调的挽歌,主要是唱死者一生中的主要的经历和业绩,表现家属和亲友对死者的缅怀和哀悼。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哈萨克族的先民一般将死者生前的坐骑和其他物品一起入葬。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他们逐渐改变了这个习俗。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世间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如果死者是男性,须将其生前所乘坐骑的尾巴打成辫子或剪短马尾马鬃,以后谁也不骑这样的马,这叫做图勒阿
特。妇女去世一般没有这个做法
在搬迁的时候,“图勒阿特”由家里的妇女牵着,死者的马鞍要倒着
套在马背上,然后在马鞍上放死者的马鞭等物品。妇女们穿着黑色的衣服,反戴帽子,一边走,一边要小声地哭泣。死者安葬后,必须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哈萨克族同样有七日祭
、四十日祭和周年祭。一般长寿且威望高的人的周年祭最为隆重,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七日祭是在葬礼后的第七天举行,死者亲属牵着图勒阿特,带上祭品(奶疙瘩、油果子、方糖和水果糖等食品)。这次妇女们可以一同前往。在念经和唱挽歌结束后,人们在坟地上要吃祭品。回家以后,家人在死者生前居住的屋里点七盏灯,亲属们都来哀悼,唱挽歌。挽歌的内容因唱者身份而不同,如女儿是这样哀悼去世的父亲:“何等浮华世界,!已成过眼云烟。!慈父离我走后,!悲痛永存人间。”而儿媳妇是这样哀唱的:“歌曲开头颂真主,!无尽眼泪自此
流。!信仰伴随我公公,!愿与义人归一处。!仁厚长者登程去,!可怜堂上人迹无。”四十日祭和七日祭基本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在死者生前的屋中点四十盏灯。周年祭是在死者去世满一年时,为死者宰图勒阿特为首的很多牲畜(如牛、羊、马),这叫阿斯。周年祭不仅对一个阿吾勒(村落)来说意义重大,对一个部落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该部落的声誉,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整个部落共同操办。邀请的客人要提前几个月通知,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周年祭的时间不一定在死者去世的那一天,而往往要提前几天,选在一个主麻日(星期五)。
周年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召集亲友讨论准备工作,主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宰一些牲畜给他们摆一桌宴席,(起炉宴)。周年祭期间
为了赛马、摔跤而来的人都要送来牲畜、马奶酒和其他物品,以表示周济。第二步:当参加周年祭的人来齐后,先将死者生前使用的坐骑图勒阿特牵到毡房前面,这时死者的妻子、儿女要哭着与它告别,然后由一有威望的老人祝福,并亲手宰杀死者的坐骑,这象征着一年的痛苦日子的结束,周年祭正式开始。哀悼的物品都要解除并将灵旗取下,折断旗杆,这由一个老人完成。与此同时,系在男子腰上的白布和女人头上的白巾都要拿掉,这说明家属们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仪式结束以后,
接着要将死者的衣服、马具等物品分给死者最要好的亲友,并举行赛马、摔跤和阿肯弹唱等娱乐活动,以纪念死者。周年祭举行的时间为一至三天或七天。周年祭宰杀牲口的皮不能留在主人家里,而要分给鳏寡孤独者,死者坐骑的马头、四只蹄子要拿到坟上去掩埋。哈萨克族在肉孜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要到墓地为亡灵念经,一起祈求他们后世的平安。参加葬礼的时候,如果亲戚的墓在附近,也必须去念经。在办事的途中路过亲戚或威望高的人的墓时,也要前去念经。历史上,在哈萨克族先民中先后流行过天葬、火葬和土葬等,这些不同的葬礼不仅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而且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生产方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9至14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使当地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受到重大的影响。但是游牧的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阻碍了他们像定居民族一样的伊斯兰化,哈萨克族因此保留了许多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这些习俗与伊斯兰教的丧葬仪式相结合,成为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丧葬礼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