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旷吐鲁番行记之阿斯塔纳古墓

01

年4月9日中午,我和台藏塔隔着一道栅栏。

台藏塔是典型的麹氏高昌时期佛教建筑风格,14世纪末,察合台汗国以极其暴力和血腥的方式强迫高昌地区民众改奉YSL教,台藏塔逐渐被毁弃。

今天的台藏塔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残塔高度居然还有20米,佛龛位置清晰可见,只是龛内供佛早已彻底毁坏。

心头不由浮起两句诗:龛内佛像何处寻?残塔无语立斜阳。

我只是不明白:三大宗教的思想核心都指向“善”,为何宗教间的血腥争斗不绝于史?比如十字军的东征,比如YSL教的刀剑传播。

人类的悲剧,又何止宗教一端?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带着困惑与疑问,我默默地离开了台藏塔。

从南边拍的台藏塔

02

从台藏塔向北偏东方向,驱车2公里,我们来到了阿斯塔纳古墓群遗址。

我没有记错的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也叫“阿斯塔纳”。也许,吐鲁番的这个“阿斯塔纳”之名也是源于哈萨克语?其汉语意思也是“都会”之意。这和“吐鲁番”的“都会”之意倒是可以互相印证。可见,吐鲁番地区在古代是非常繁华非常重要的地方。

我是因为一幅画,才要来寻访阿斯塔纳古墓的。

此画的名字一般叫做《伏羲女娲图》。在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这种画,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高度汉化程度。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幅画里,女娲手持的是规,伏羲手持的是墨斗,而在一般此类图画中,伏羲手持的是矩。

在我的书房,有一本《剑桥插图中国史》,封面用的正是这画。

这画,于是成为了阿斯塔纳古墓群遗址的标志。

我背后的雕塑,即是上述图画的立体呈现,只不过,伏羲手持的还是常见的规。

你现在知道,“规矩”的由来了吧?

可以稍微附会一点地说,女娲持规,规以画圆,圆者阴也,女性亦为阴;伏羲持矩,矩以成方也,男性为阳。人首蛇神成交尾状,象征着阴阳交泰、生生不息之意。蛇,中国人称为小龙,所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从此类图画中可以直观地看到。

也可类比家庭教育,母亲要圆柔,父亲要方正,所谓“严父慈母”,正有其自然合理处。考诸今日之家庭,“严母慈父”比比皆是,阴阳颠倒,也就难怪乱象迭出喽!

阿斯塔纳古墓群遗址景区大门

03

据说,此古墓群发现墓葬多座,以汉人墓葬为主,其他各民族墓葬均有,可见当时民族间的平等和睦关系,因为没有按族别分葬。

围墙内就是墓葬区,工作人员带领方可进入。

身穿保安服、臂带红袖标的工作人员,落锁开门,引领我们走进墓葬区。

吐鲁番无愧“火洲”之称,午后的阳光没遮没拦地泼洒下来,像是男人的拳头重重地砸在背上,墓园里一眼望去,跟戈壁滩差不多,没有直直的墓碑,没有高高的坟丘。

我看过不少名人墓地,还是第一次走进如此荒凉的墓群,完完全全弥散着死亡的气息。

一身玄衣的工作人员,像是神秘的使者,引领我们走进地下的世界,那是属于死亡的世界。

只开放两座墓室,斜坡式的墓道通向未知的世界。我忽然想到,罗丹的思想者雕塑,应该安放在此处才更有哲思的味道。

我只是没有想到,玲儿竟大踏步地向墓道深处奔去,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一般。今天用这张照片时,玲儿说,照片名字应该叫《古墓丽影》。

很多时候,玲儿真的像一个孩子,天真且好奇。

木心说过一句话,“我不喜欢孩子,我喜欢孩子式的成人。”

木心像

墓室里是不允许拍照的。按照中国人的老规矩,也是不能拍照的,更不能与墓室里的东西合影。老人说,小心有些“脏东西”沾上身!这不是迷信,这只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其中包含着一种尊重。

04

第一座进入的墓室很小,应该是平民的,没有家里的客厅大,左右各一玻璃罩,罩里是干尸。

没有任何过渡,从阳光灿烂的世界一步踏进墓室,猝然地面对着两具干尸,真的考验心理素质呢!

不敢细看,因为栩栩如生;也不敢说话,因为怕他们随时醒过来。

墓道口,有介绍的碑文,是夫妻合葬墓,唐朝的。

05

第二座墓的入口也是一样的斜坡式。

墓道口的介绍文字告诉我们,也是唐朝的,也是夫妻合葬墓,尸体已朽,不见干尸,墓室后壁有绘画,有花草,有禽鸟,有山有云。

以上两张照片真不是我拍的,网上的。

左起第一幅画,画了一只欹斜倒立的钟,此钟为盛水的器皿。

网上好不容易搜到的图,凑合着看吧!

画的意思是:无水或水少钟欹斜,水适中则钟平正,多过一半乃至满,水则完全倒出。其内涵可概括为: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正是孔子“过犹不及”思想的直观体现,妙哉!妙哉!

中间的一幅画,像是微绘本,一样的耐人寻味。

图片来自网络

从右到左,画了四个人像:玉人、石人、金人、土人。

玉人,“玉”谐音“欲”,人要戒“欲”戒贪;

金人,“金”谐音“禁”或“谨”,画中人物嘴蒙布条三匝,寓意金口难开,三缄其口,做人须慎言谨行;

石人,“石”谐音“识”,画上人物张着嘴,双手做摊开状,仿佛正在侃侃而谈,寓意当说则说,要有担当,和金人相反相成;

土人,“土”谐音“朴”,“土”居五行之中,文化内涵多指向“和”。这幅画,让我想到了孔子的一生。

(以上解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见解,难免穿凿附会,望方家指正一二。)

最右边的一幅画,简直像是哑谜。

图片拍自高昌故城的博物馆内,后人仿制图。

右边绿色的为生刍一捆,生刍即青草;下方为素丝一卷;画中央为扑满一具。

好“蒙太奇”哟!您看懂了吗?

扑满为存放钱币的陶器。《西京杂记》载:“汉武帝时,官至丞相的公孙弘初为贤良时,朋友邹长倩送他这三样东西,望其以此为戒。生刍一束告诫其择主而事,去恶就贤,不以待遇厚薄作为去留标准;素丝一卷比喻自少至多,自微至渐的道理,劝其立功行事,要从小处着手,积小成大,勿因善小功微而不屑为之;扑满有入口而无出口,蓄满钱后即被打破摔碎,告诫其当官的要清廉,不可聚敛无度,否则就会像扑满的下场一样。

太有文化了!只能拍手称绝!古人死了都要学习!

今天在网上才学习到,这总共一组六幅的画,叫做《六屏式列圣鉴训图》,流行于秦汉时期。

——年4月9日游访

——年6月11日写于拾梦斋

邱旷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z.com/htsc/2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