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酒渣鼻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
——梁建楼的志书编纂和法舫文化研究活动
年5月7日梁建楼先生在“泰戈尔诞辰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讲法舫文化
一梁建楼和他主编的《井陉县志》
(一)梁建楼其人其事。
梁建楼,年2月生于河北省井陉县西梁洼村。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已经娶妻生子的他考入河北大学历史系。在大学里他刻苦学习,利用一切时间来弥补“文化大革命”带给他们那一代人的知识缺失。近似疯狂地读书,使他对地方志产生极大兴趣。当他发现保定市图书馆藏有清雍正、光绪和民国《井陉县志》后,立即将此信息告知家乡的县领导,县领导获悉后立即前赴保定观阅历代《井陉县志》并复印带回,同时欢迎他毕业能够回到家乡工作。彼时,全国新编地方志工作刚刚起步,梁建楼提出若回县就参加修志工作,县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在他心里埋下修志的种子。
年,梁建楼大学毕业后,婉拒许多部门的邀请,履行他的诺言,回到太行深处的井陉家乡,担任新编《井陉县志》主编工作。他辛勤笔耕,历经三载,此后,他被县里先后任命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史志办主任、审计局长、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年,井陉县启动第二轮修志,梁建楼又继续担任《井陉县志》(-)的主编。又二年,他潜心修志,用力綦勤,终使《井陉县志》(-)出版发行。行政任职并没有消磨梁建楼对地方志工作的热爱,履职行政工作之余,他先后整理出清雍正《井陉县志》、清光绪《续修井陉县志》和民国《井陉县志料》;主编第一部《井陉县年鉴》《井陉历史文化丛书》《微水村志》《井陉县政协志》《旗与星》《来到井陉》《古今诗人咏井陉》等多部各类书籍;指导县内多部行业志、乡村志的编纂和家谱的续修;参加省内外地方志编纂研讨活动,以及省、市、县三级志稿的评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他退休后,一方面参加地方志各种编研活动,一方面进行法舫文化的研究和推动活动。这一发便不可收拾,他将志书编纂和弘扬法舫文化有机结合,将方志文化延伸到法舫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一位老方志人新的贡献。
梁建楼先生主编部分书籍
(二)梁建楼主编的两轮《井陉县志》。
梁建楼大学毕业回县后,立即投入新编《井陉县志》的编修工作。那时尚无先例借鉴,他踯躅前行,摸索探询,寻求大学老师指导,争取领导群众支持,终于在年将新编《井陉县志》交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编县志首设总述,次为大事记、地理、城镇乡村、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煤炭、工业、乡镇企业、商业、工商管理、粮食、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党政群团、政法、民政、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物、苍岩山、人民生活、计划生育、风俗、方言、谣谚、民间传说、人物、烈士英名录、杂志等38篇。新编《井陉县志》被列为全国地方志“六五”规划首批成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编修的首部新编县志,年荣获第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为县志作序,序云:“今拜读此书,见其篇目完备,资料累累,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且能以新的资料,勾绘出本地特色,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也是教育后代的好教材,不啻是一部地方的《资治通鉴》。”
年,井陉县启动第二轮《井陉县志》(-)编修,梁建楼继续担任主编,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参加两轮修志的主编之一。历经三年,二轮《井陉县志》于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县志首设概述、大事记、次为政区建置、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居民、人物、经济总览、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信息产业、水利、电力、旅游、农业、林果业、养殖业、工业、钙镁业、煤炭业、商贸服务业、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政治体制改革、中共井陉县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团体、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劳动人事、民政、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抗洪救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井陉拉花、文物古迹、卫生医药、艺文等48篇,最后设附录。《井陉县志》(-),又成为河北省二轮修志最先出版的志书之一。
梁建楼先生主编第二轮《井陉县志》
编纂首轮《井陉县志》时,由于资料的限制,以及历史的原因,法舫尚不为家乡人所知,因此志书没有记载井陉籍高僧法舫的相关内容。编纂二轮《井陉县志》时,梁建楼发现了法舫的有关资料后,便将这些资料撰写成“法舫传”收入到二轮《井陉县志》的“人物”中。这些仅有的资料,引起梁建楼研究法舫的兴趣,收集法舫法师遗作的念头在他心中由然而生。
梁建楼先生主编首轮《井陉县志》和《井陉历史文化》丛书
二法舫和梁建楼主编的《法舫文集》
(一)法舫其人其事。
二轮《井陉县志》的“人物”中,是这样记述法舫其人其事的:“法舫法师(-),俗姓王,河北省井陉县人。幼年时因避旱灾而到北平,就学于法源寺义学,后返回井陉,在显圣寺落发出家。14岁再赴北平升学。18岁依南岳是岸长老出家,从道阶法师受具足中戒。翌年,太虚大师在武昌创办佛教学院,法舫成为该院第一期学僧。毕业后转入北平藏文学院学习藏文,打算到西藏求法。到康定后无法前进,折回武昌佛学院自修六、七年,埋首钻研大法,学业猛进。年秋,法舫任教于北平柏林教理院,兼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书记。“九一八”事变后,太虚大师召他返回武昌学院,担任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主任,主编《海潮音》杂志,宣传佛教革新,并进一步恢复武昌佛学院及世界佛学院的研究部,集中全国青年僧从事佛学研究,他本人更是终日勤于教学和写作。--年是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的最盛时期。年,应同窗法尊法师之邀到四川主持汉藏教理学院教务三年。太虚大师访问世界各国归来后,征得教育部同意,出资派遣法舫赴锡兰弘扬大乘佛法。于年9月中旬奉命启程飞往南洋,由于战事告急,沿途受阻,年2月到达印度。在印度国际大学一面研读巴利文、梵文及英文,一面任教于该校中国学院及摩诃菩提会,宣扬中华文化,并拜访佛教及其他教界人士,为中国佛教做各种宣传活动。年夏,他由印度转赴锡兰智严东方学院,深造巴利文,修学南传经典《阿毗达摩摄义论》等。年6月,法舫应印度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之邀返印度宣讲佛学,同时完成《阿毗达摩摄义论》的翻译工作。年春,太虚大师圆寂,法舫由印度回国,途经马来西亚、香港时,应当地佛学社热忱邀请,演讲多次,备受推崇。南洋佛教总会奉法舫为导师。年5月,法舫由厦门返抵上海,首先至奉化雪窦寺礼太虚大师舍利塔,并继任该寺住持。年春,又转往长沙讲《金刚经》,任湖南大沩山密印寺住持,一时盛誉,各方景仰备至。同年4月,战火蔓延到长江一带,法舫离湖南,经广东抵香港。在香港八启讲席,场场座无虚席。他翻译的《阿毗达摩摄义论》也在此时刊行,为我国翻译巴利文圣典的嚆始。年春,法舫应锡兰有大学礼聘,重游锡兰,主讲中国佛教史,并专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是年5月,第一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锡兰召开,法舫成为第一位中国佛教徒代表,这对中国佛教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年10月3日清晨,法舫病逝于锡兰智严东方学院,世寿四十八,法腊三十一。”
年11月7日法舫大师舍利回乡安奉纪念大会
(二)梁建楼主编的《法舫文集》
编纂二轮《井陉县志》收集资料时,梁建楼在《佛光大辞典》里发现家乡人法舫的词条。后来,他又通过其在北京大学工作的大女儿,从中国佛教协会收集到法舫的有关照片和资料。这些资料虽然收入了县志,但这并没有满足梁建楼对法舫进一步了解的心愿。中国历史上有唐玄奘到佛国印度取经,近有民国时期的法舫被派往曾是古代佛国的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弘传中国大乘佛法,法舫法师精通梵、巴、英、日、藏、中六种外语,著述颇丰。于是,梁建楼便想发挥自己编纂县志收集资料的专长,继续收集法舫遗作。
年8月,梁建楼办理退休手续以后,利用到北京女儿家接送外孙上下学的机会,跑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等,查阅有关法舫的图书资料。而后又通过同学、同事,在台湾和香港查到法舫的多类多种著作。到年3月,梁建楼收集到法舫的专著1部(《唯识史观及其哲学》)、讲经2部(《金刚经讲话》《心经讲话》)、译经7部,以及译文、讲演、弘法文章篇,近多万字。涉及到的图书刊物多达21种,凡民国时期的佛教刊物所载法舫之文基本被他收全。
此后,梁建楼便“躲进小楼成一统”,开始了有关法舫文字的整理工作。历经三年寒暑,终于整理完成《法舫文集》文稿。文稿共分六卷:“译著?讲经”卷、“唯识论谈”卷,“演讲?办刊”卷、“研学?制议”卷,“时论?答问”卷、“诗书?文存”卷。文集由中国佛协会长传印题词“法海宝舟”,河北省佛协会长明海作序。书稿完成以后,出版经费尚无着落。为此,梁建楼举全家之力,在其夫人、长女、长婿、次女、次婿的帮助下,凑齐30余万元,《法舫文集》终于在年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年夏,我在北京曾前去看望建楼先生。那时他的双眼几近失明,在他女儿的家里,他光着膀子伏在茶几上阅稿。翻阅他抱给我的一大摞文稿,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对他说:“建楼兄,你可是在做一件大的事情!”
梁建楼先生主编法舫文化十卷本
三利用方志资源为法舫文化研究服务
(一)利用方志资料研究法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在他一篇文章的附里写道:“感谢法舫家乡的梁建楼先生,是他将散落在各个佛教刊物上的法舫法师的文章搜集起来,重新标点和录入校对,最后出版了六卷本的《法舫文集》,功莫大焉。此书出版后,佛教界和学术界均予以了重视,对法舫法师的研究也开始展开,台湾的繁体字版也将出版。随着对法舫法师研究的深入,法鲂法师对佛教的贡献将会被愈来愈多的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