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30期总第期
年暑假,带着几个小朋友,包租一辆七座金杯面包,从乌鲁木齐出发,游逛新疆半月。第一站是北疆。
一、喀纳斯
当年,北疆只有喀纳斯名声在外,乌鲁木齐到喀纳斯路途遥远,路况不佳,中间需在布尔津住宿一晚。
乌鲁木齐到布尔津约公里,行车约十几小时,走准格尔盆地东侧的国道,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上观沙漠奇景,经火烧山、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保护区。
沿途连绵不断的戈壁沙丘,荒无人烟,毫无生气,只有一丛丛的红柳、梭梭草和一些不知名的矮小植物,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将沙漠固定。
布尔津至喀纳斯约公里,途中翻越阿尔泰山,沿途可见成片盛开的向日葵。
一路看“金山”,观“银水”,阿尔泰山的雄伟与秀丽,额尔齐斯河的清澈和汹涌。
当年,国道路况不好,有一半的道路正在维修,汽车经常要下到戈壁便道上绕行。
当年,北疆游人不多,车一直可以开进喀纳斯景区。
到目的地后,就近欣赏美丽、迷人、纯净的景色,神仙湾、月亮河、卧龙湾尽在眼前。
8月份的喀纳斯,大部分树木的颜色还没有变黄,但也有一些白桦树,树叶已经全部掉完,只剩下洁白的树干。
观赏喀纳斯湖全景的最佳点是位于湖边的哈拉开特山顶的观鱼亭,海拔公尺。
傍晚,突然一阵暴雨浇头,但十几分钟后就停了。之后,太阳从乌云里钻出,余辉洒满大地,正逢外出吃草的羊儿回家。
炊烟袅袅升起之时,熟门熟路的羊儿们回家了。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雨后的山色特别纯净,雨后的阳光特别迷人。
第二天早晨,喀纳斯湖的上空晨雾弥漫,一幅人间仙境图出现在眼前。
河面的水汽在树林上空形成一条蜿蜒的白丝带,飘荡在村庄与大山之间。
蜿蜒的河流孕育着这一片世间的净土,迷雾与阳光一起缔造了喀纳斯的美景。
清晨,群山倒映在水面,无风无澜,清净无比。
湖边的白桦树,努力伸展着弯曲的身姿,仿佛要与湖水亲吻。
喀纳斯河像宝石般的翡翠色玉带,蜿蜒地缠绕在山岭之间,随意地舒展在草原之上。
日落时分,清澈灵动的河水,在夕阳的余晖中依然奔腾不息。
湖边吃草的牛群,平和安详的羊儿,白发苍苍霸气的老山羊。
珍藏在北疆深处的喀纳斯,是一个需要付出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的净土,只有亲自去过,方知当之无愧。
在喀纳斯湖边的小木屋住了两个晚上,离别前,与小木屋的图瓦族小姑娘服务员合影留念。
二、禾木
年9月底,跟摄影团又一次前往北疆,这时候的喀纳斯声名鹊起,失去了往日的清净,外来车辆也被拦在了大门之外。我们在喀纳斯短暂转留,目标则是北疆三个图瓦族小村的另两个——禾木和白哈巴。当年,这两个小村和喀纳斯以图瓦族村的名义一起入选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已被誉为中国摄影家的天堂。
到喀纳斯的第二天是10月1日,喀纳斯到禾木村的公路正式开通,我们一早赶赴禾木,50公里路,一个多小时后,在太阳升起之前赶到,但拍摄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太匆忙还没有进入角色。
村子西面的小山山不高,只有一百多米,是俯瞰禾木全景绝好的拍摄点,牧归牛羊,小桥流水、村庄炊烟,尽收眼底。
第二天,再次起早,7点半前到达小山山头(新疆时间要比内地晚2小时),老天不负有心人,天时地利人和,禾木美景终于收入囊中。
太阳出来之前,冷冷的色调,静静的禾木。
从那圆木小屋袅袅飘出的炊烟,一片片,一团团,形态各异,交错相融,浓淡相宜。
8点半,太阳从东边的山凹里升起,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头照亮白桦树树梢时,那原本一片单一素色的白桦林被染上一片金黄。
阳光像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猛地一下子把所有的山头、树木点燃,斑斓的色彩,扑朔迷离,充满生气,犹如一幅梦幻般的油画,阳光的神奇魅力被凸显得淋漓尽致。
禾木村被层林尽染的秋色包围,禾木河曲折蜿蜒穿过村子,无言的美景,在于她的魅力,她的传神,她的稀有。
在耀眼的阳光里,炊烟似雾如纱,躲藏在烟雾红叶之中的小村,若隐若现,诗意盎然。
白桦树林里,隐隐露出几顶帐篷,户外野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合在天地之间。
阳光照射到山间草甸,沿着熟悉的小路,老牛慢慢上山吃草。
当年,禾木已经有了名声,早晨的禾木,周边的山头都被慕名前来的摄影人占领。
虎视眈眈,长枪大炮一致瞄准着山下的小村庄。
伴随着太阳的升起,村子开始苏醒,炊烟四起,整个村子被笼罩在烟雾之中,在山上已经拍不到什么了,去山下村子里逛逛吧。
下山后进入村子要过禾木河,河上有一座木桥,三墩四孔,有点俄罗斯风味,跟村子里那些全木结构的房子同出一辙,相得益彰,在四周白桦树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协调。
从网上找到近年禾木村的照片,木桥的门廊和桥面,都经过了修整,还加装了木栅门,好像是在这里设了收票点。
小桥是村子的交通要道,游客上山、徒步穿越、牛羊牧归都要经过这座小桥,木桥看上去已不堪重负了。
小桥全为原木搭建,不通车,牛羊与人相遇,都会互相礼让。
在村子里转转,悠闲的很。村落里随处散落着原木搭成的木屋,充满了原始的味道。村子与外界通了公路,但村子里还都是泥路,牧民和游人骑着马,来来往往,很是热闹,掀起的阵阵尘土,在逆光下,也是一道风景。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唯一的通讯工具是乡政府里的一部卫星电话,恍然隔世的感觉会让人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图瓦人属于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以游牧、狩猎为生,语言为图瓦语,但没有文字。
近年来,他们定居在喀纳斯湖畔,住在用原木垒起的木屋中,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基本保持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很有特色,村民将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形成人字形坡屋顶。
禾木村的秋天,满目皆如画,每个摄影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觉去寻找梦中的秋天,拍摄自己心目中的天堂。
在这个如童话般的小山村里,色彩的丰富达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慢节奏的生活洗却了都市人的烦躁。
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犹如一块调色板,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
游人一多,当地的小孩也都揽客骑马,骑马上山、骑马穿越,都是很好的生意。
喀纳斯、禾木、白哈巴之间的徒步路线已经非常成熟,号称是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在村子里可以看到许多徒步背包爱好者,也可以骑马穿越。
山谷里的穿越马帮
村子之间,许多时候还得靠马帮转运物质。
傍晚回驻地吃饭,隔窗一望,立即放下饭碗,拿起相机冲了出去。晚霞映满天际,灿烂辉煌,可环境不熟,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前景,就着路面的水洼,拍下禾木村的晚霞。
在禾木村,它那迷人的光线,从早到晚每时每刻都令人振奋。那天,拍完日落后,大伙回到住地,围着火炉高谈阔论。此时,窗外路灯点亮了,散发着温暖的色调,与西边的湛蓝色调,形成明显的对比,那一幅冷暖色调交相辉映的画面又一次激动了我们。
那年,我们就住在这个青年旅舍的小木屋里,度过难忘的2天2夜。
禾木之行,它的美,让人身在其中却被其美丽所恍惚,有点不知所措;离它而去后,心中那美好的回忆,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脑海不断重现,被勾勒得更为清晰明了。
离开禾木前,我又登上小山。中午的阳光下,村子一览无余,没有了早晨炊烟下的朦胧,没有了晨雾里的光影。
从网上找到年的禾木村照片,同样在山头俯瞰,与10年前相比,村子密集了,几乎没有了空地。公路通车,游客开始大批涌入,我们之后,禾木村就开始收门票,据说现在禾木村里80%都是外来人口,来这里做游客生意。
三、白哈巴
白哈巴村离禾木村只有20多公里,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这是一个宁静的北疆边境小村庄,跟哈萨克斯坦接壤,被誉为"西北第一村"。
深秋,泛着金色光芒的白桦林、苍翠欲滴的松树,出没白桦林的牛、羊和马群,是构成白哈巴村独特迷人的风景,但尤为神奇的是早晨的炊烟。
白哈巴村很小,也是在一个山谷之中,一条S形的土路穿过小村。村口的一个小山包,是早晨拍村庄拍炊烟的理想位置。
从网上找出年禾木村的照片,村子扩大了,木屋多了许多,穿越村庄的土路被水泥路替代。
那年,在白哈巴的摄影人还不多,也只有近百人,如今在全民摄影的年代,不可想象,这个小小的村子会面临一个什么样子。
8点不到,村里升腾起第一缕炊烟,渐渐地,全村炊烟四起。不知是炊烟呼唤了太阳,还是太阳赶来陪伴炊烟,几乎是同时,朝阳翻越山脊,霞光洒向村子,与缕缕炊烟相遇。
这种碰撞,产生了一种令人迷幻的光影,让人感到震撼,此时,山坡上没有人说话,只听到一片快门声。
早晨的阳光和炊烟所共同营造的唯美画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和旅游爱好者。
太阳出来了,村子开始苏醒,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来来往往的路人、牛车马车、悠闲的牛羊,好不热闹。
生活在白哈巴村的图瓦人,淳朴、善良、豪爽、好客,至今仍保留着朴素的部落文化和生活方式。
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
村子开发不久,条件艰苦,少有旅店,我们二十多人,晚上挤在两三间木屋里,通铺,还没有电。
图瓦人的住房是用松木垒砌的尖斜顶木屋,出门见山,草垛与栅栏,错落有致。
禾木村的白桦林中隐藏着一所小学,小学生们在原木搭建的教室里认真学习。
村子边是一大片牧场,牛羊顶着晨光,悠闲自得地埋头吃草,这里也是牛羊牲畜的天堂啊。
一群小马驹刚从马厩放出来,活蹦乱跳,憨态可掬。
一群鸡在木屋边觅食,玲珑活现,精神气十足。
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老牛,走在回家的路上。
村子里淳朴的图瓦族人,小木屋前,正在门口晒太阳的祖孙俩,淳朴淡定,友善好客。
白哈巴村的西北遥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界河,路不远,但不通车,我们坐马车前往。
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沿着界河在大片的白桦树中穿行,穿行在如梦如画的北疆秋色里。
后记
庆幸十多年前就去过北疆,去过北疆这三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小村子。如今,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在全民摄影的冲击下,淳朴的图瓦族小村,能够抵抗住滚滚而来的人流,以及随之滚滚而来的财源吗。
年,喀纳斯景区接待游客量破万。
年8月,单日的游客量破3万,全年有望突破万。
喀纳斯大景区现在分成三个景点,喀纳斯、白哈巴和禾木,需要买3次门票,3次区间车。
喀纳斯门票元,一进区间车元/人,二进区间车元/人
禾木门票60元,村落维护费20元,区间车元
白哈巴门票50元,村落维护费20元,区间车元
外来车辆一律停在贾登峪露天停车场,10元一晚
相关内容
大美新疆/地貌年第28期总第期
大美新疆/美食年第29期总第期
摄影反思录目录
年盘点第1-24期
年盘点第25-74期年第1期总第75期
括苍山山色苍苍然接海年第2期总第76期
家门口的风景年第3期总第77期
天地之间年第4期总第78期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今昔年5期总第79期
浙江大学今昔年第6期总第80期
诗画浙大年第7期总第81期
建设中的浙大紫金港西区年第8期总第82期
浙大小学——求是传承的结晶年第9期总第83期
文琴舞团在浙里年第10期总第84期
文琴民乐在浙里年第11期总第85期
舞台摄影之我见年第12期总第86期
记录成长红苹果5岁红樱桃3岁年第13期总第87期
雪域高原/藏人年第14期总第88期
雪域高原/祈福年第15期总第89期
西湖船——山水画卷点睛之笔年第16期总第90期
明州8月图文记事年第17期总第91期
走沁河探古堡(上)年第18期总第92期
走沁河探古堡(中)年第19期总第93期
走沁河探古堡(下)年第20期总第94期
美国加州园林小区年第21期总第95期
明州十月秋思秋韵年第22期总第96期
天地之间/水年第23期总第97期
天地之间/光年第24期总第98期
天安门情结年第25期总第99期
明州11月图文记事年第27期总第期
大美新疆/地貌年第28期总第期
大美新疆/美食年第29期总第期
“摄影反思录”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摄影的激情和快乐,分享光影的魅力和奥妙,回味历史的记录和积淀。你可以长按下面的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过量使用苯酚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