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国家中,有三个国家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一个是广袤的俄罗斯,一个是“欧洲粮仓”乌克兰,还有一个就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坐拥图兰平原西南部,拥有耕地.5万公顷,居世界第九位,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49公顷,不仅是中国人均耕地的16.5倍,也力压俄罗斯、乌克兰,列前苏联地区第一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在独联体国家中,其粮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居第三位。就面粉生产而言,年,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出口国,年面粉出口量超过世界面粉出口总量的18%,居世界面粉出口大国第一位。
作为一个耕地资源大国,哈萨克斯坦的土地政策却像七月的天,大姑娘的脸,动不动就变。年,哈国允许外国人租赁土地最高期限为99年,年缩减为49年,仅仅两年后,耕地租期就变成了10年。年,议会修订并通过了《土地法修正案》,根据修正案,哈企业和个人可以购买农业土地,外国人租赁土地最长年限从10年延长至25年,于年7月1日实施。然而,在年该法案实施前夕被冻结。
哈萨克斯坦人口不到万,但全国有2.22亿公顷农业用地,其中耕地面积将近万公顷,牧场面积近1.8亿公顷,农业牧业条件优越。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许多集体牧场和国营牧场被解散,成为私营牧场。这些小型牧场因缺乏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而经营困难,导致哈农业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政府本着资源立国的方针积极发展本国能源业,石油生产和出口成为国家经济支柱,原油出口占该国出口收入的60%,政府收入的40%多来自石油出口。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暴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为减少本国经济对能源业的过度依赖,哈政府近年来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大力发展农业作为推动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措施。为吸引投资到农业领域,哈政府因此修订了土地法,允许本国公民和企业通过拍卖方式购买农用土地,统一将外国人租赁土地的最长期限从10年延长到25年。按计划,《土地法修正案》将从年7月1日生效。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农村人口占总人口40%,全国20%的人从事农业。如果不发展农业,就很难搞好经济。
然而,在反对派和民众的抗议下,年8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继续冻结《土地法修正案》5年。这意味着,去年底议会通过的《土地法修正案》在2021年底前都不会实施。
政策的频繁变动和民众的持续抗议,中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中国农业大学韩一军教授表示,年某国有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数十万公顷的耕地投资因遇到当地农业农业政策频繁变动的难题,至今未能结局。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中国希望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农民提供万公顷土地以种植大豆和油菜等作物,引发反对派和民众抗议,自此没有下文。
年,中国再次成为背锅侠。4月底到5月初,哈萨克斯坦多个地方的民众举行集会,抗议该国即将生效的《土地法》修正案延长外国人租赁该国土地的年限。集会者担心可能让外国人控制大量土地资源,少数抗议者甚至将矛头对准中国,担心中国在经济领域对当地“更严重的扩张行动”。部分集会组织者甚至在在社交网站上散布针对中国的视频材料,号召当地人抵制将租赁给中国人,这些人老调重弹,说土地法实施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将凭借资金优势从当地人手中购买大量土地,一旦大量土地落入中国手中将威胁哈国家安全。
中哈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哈萨克斯坦盛产优质小麦并大量出口,畜牧业也十分发达,这正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又是哈萨克斯坦市场所急需的。另外,哈政府希望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吸引中国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农业。
END
声明: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趣,有料、有逼格的国际农业交流与信息分享平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