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8日晚、19日上午,“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新格局”两场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及闭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何思敬讲堂及会议室举办。研讨会由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亚洲电影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主办,30余名业内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从不同的领域共同针对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的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
第一场分论坛于4月18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何思敬讲堂举办。研讨会由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文科处常务副处长聂伟主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左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郝延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黄望莉、台湾电影研究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韩晓、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吴海清、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覃晓玲、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张侃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李啸洋等业内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左衡针提出讨论亚洲电影新格局首先要辨清“亚洲电影”中“亚洲”在使用中到底是文化意义还是地理政治意义;提出要认清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现状到底是“神话”还是被“神化”,在尊重资本的基础上才能再谈尊重文化。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郝延斌以《作为一种关系的亚洲电影》为题,认为紧张感是亚洲电影内在性格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紧张感与混杂性,才让亚洲电影形成了对文化的不同关照。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黄望莉则以东亚电影为例,重点探讨“泛亚”合作下的华语电影合作与亚洲市场探寻。台湾电影研究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韩晓从政治、文化与消费三个层面对台湾民粹电影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此阶段的台湾电影有商业、民俗两个转向。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吴海清以《冲突之中的可能性:中国电影与亚洲》为题,探讨了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的关系,以及中国电影如何整合亚洲电影资源以形成亚洲甚至全球电影文化和电影市场的可能性。
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覃晓玲认为中国跨界女导演的创作亲向表现在创作题材上,女导演在创作初期更多看白癜风要多少钱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