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菜系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菜肴流派。世界有三大菜系,具体是:中国菜系(以中餐为代表)、法国菜系(以西餐为主题)、土耳其菜系(又称清真菜系)。
一、中国菜系
中国菜系又称东方菜系,以中餐为代表,包括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南亚的若干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菜系。中国菜系又分为中国菜系、日本菜系、韩国菜系、东南亚菜系。
1、中国菜系。中国菜系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意、形、养六大方面;中国菜系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菜系。
2、日本菜系。又称为“日本料理”,就是将料配好的意思。日本菜极其讲究形与色,极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轮美奂。每一道菜都犹如中国的工笔画,细致入密更有留白;但却都是冷冷的,不以香气诱人。
3、韩国菜系。韩国最为出名的是泡菜和烤肉,由于其食材匮乏菜系变化也较少。韩国多生产泡菜(发酵的辣白菜)、海鲜酱(盐渍海产品)、豆酱(发酵的黄豆)等各种发酵易于保存的食品。
4、东南亚菜系。东南亚菜包括东南亚以及南亚部分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等以酸辣为主,典型名菜有美味蛋包饭、咖喱红薯小鸡块、辣味金枪鱼、泰式菠萝饭、印度咖喱海鲜焗饭等。
二、法国菜系
法国菜系以西餐为主题,包括欧洲、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占地面积最大。法国菜系又分为法国菜系、欧洲菜系、美洲菜系、大洋洲菜系。
1、法国菜系。相传16世纪意大利女子Catherine(卡瑟丽尼)嫁给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以后,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烹饪方法带到法国。路易十四还曾发起烹饪比赛,即现今流行的CordenBleu奖。曾任英皇乔治四世、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首席厨师安东尼·凯莱梅写了一本饮食字典《DictionaryofCuisine》,这本书成为古典法国菜式的基础。
2、欧洲菜系。主要是在法国的烹饪技法上,再加上欧洲本地民族特色而形成的菜系。在欧洲版图上除了法国大餐外,我们还可以见识到意大利菜、希腊菜、西班牙菜及德国菜,这些菜式多少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饮食习惯。
3、美洲菜系。当哥伦布带着他的船员来到美洲,并且当欧洲人大量的迁入美洲后,他们也带来了自己本民族的饮食文化。这些操着日耳曼语言和拉丁语言的人们把欧洲的烹饪技法也带来了,使得美洲菜既有法国菜的香甜,也有印第安菜的浓郁。
4、大洋洲菜系。以澳洲、新西兰及夏威夷群岛为主。这些欧洲人的后裔,很好的把法国菜系的烹饪技法,和本地的土著烹饪技法相融合。他们借用了土著居民的烹调方法,包括使用当地动植物烹制出特色美食,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要求。
三、土耳其菜系
土耳其菜系又称清真菜系,包括中亚、西亚、南亚以及非洲等穆斯林国家。土耳其菜系又分为土耳其菜系、中亚菜系、南亚菜系、中东菜系。
1、土耳其菜系。土耳其烹饪发源于中亚、发展于小亚细亚。土耳其菜主要特点在于突出原料的自然风味,讲究原汁原味。土耳其菜属于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室流传出来的经典御菜,配料和做工都非常的独特精致。主菜为牛、羊、鸡;基本的烹饪方式为烤、煮;经过大厨的特殊烹调后,牛羊肉毫无腥味且味道独特。
2、中亚菜系。主要还是流行于中亚五国,比如:哈萨克斯坦有拌面、烤羊肉串、马肉肠、马奶;乌兹别克斯坦有油馕、烤肉串、各种水果;吉尔吉斯斯坦有熏鱼和烤鱼,还有各式各样奶豆腐。中亚菜受土耳其菜的影响颇深,不同的区别只是肉多菜少。
3、南亚菜系。当今餐饮流行的南亚风潮并不完全只是印度菜或咖喱,南亚餐饮最大的特色是各种香料的应用。虽然它基本种类不超过20种,但由于搭配比例与使用方法都可以非常的个性化,所以具体的味道却千奇百怪。
4、中东菜系。以阿拉伯菜和伊朗菜为主。阿拉伯菜肴主食以牛羊肉为主,烹调手法多样;其点心味道以咸为主,采用孜然、咖喱和沙嗲等调味品,形成独特的风味。伊朗菜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清新爽口;尤其是不惜成本地使用一些名贵的香料药材使人顿生绮想,比如藏红花、玫瑰花瓣等。
四、西餐的主要特色
西餐一般使用橄榄油、黄油、亨氏番茄酱、沙拉酱等调味料;不同的主食总是相同的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兰花等;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以长形桌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营养,搭配科学。充分考虑人体对各种营养和热量的需求,以此来安排菜,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法国菜选料更为广泛,诸如蜗牛、洋百合、椰树芯等均可入菜。
3、讲究调味,注重色泽。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法国菜还注重用酒调味,在烹调时普遍用酒,不同菜肴就用不同的酒做调料;德国菜则多以啤酒调味,在色泽的搭配上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4、工艺严谨,器皿讲究。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等十几种;而且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品味西餐文化,应讲究以下6个M:
1、Menu(菜谱)。当您走进咖啡馆或西餐馆时,服务员会先领您入座;待您坐好后,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谱。菜谱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常采用最好的材料做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显得格外典雅精致。
如何点好菜,这里介绍一点经验之谈。那就是,打开菜谱后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这道菜可千万不要错过,因为那家餐馆是不会拿自己店的名誉来开玩笑的。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点。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吃中餐的习惯来对待西餐的点菜问题,不要对菜谱置之不理,不要让服务员为你点菜。在法国,就是总统吃西餐也得看菜谱点菜的。看菜谱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种优雅生活方式的表现。
2、Music(音乐)。豪华高级的西餐厅,通常会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西餐厅也会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在休息放松时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3、Mood(气氛)。吃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桌台整洁干净、所有餐具一定要洁净。如遇晚餐,需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4、Meeting(会面)。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是要有选择的,吃西餐的伙伴最好是亲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为联络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在西餐厅内氛围一般都很温馨,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5、Manner(礼节)。这一点指的是“吃相”和“吃态”。既然是吃西餐就应遵循西方的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是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
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确: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是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6、Meal(食品)。一位美国美食家曾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中餐是以味为核心;西餐则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五、为何土耳其菜能跻身于世界三大菜系
“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之分不仅是国家烹饪技术高度的体现,也是饮食文化辐射圈的划分。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远东文化圈的核心与输出国,日韩及东南亚诸国的饮食都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法国亦无需说,是西餐系统的登峰造极者;至于土耳其菜,它所代表的是伊斯兰与地中海两大文化圈。
地理上,伊斯兰世界大约包含阿拉伯世界、北非、土耳其、伊朗等伊斯兰教国家,地中海地区则是环绕着地中海的诸国;文化层面,伊斯兰文化本就是地中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土耳其菜是地中海菜系的集大成者,无可厚非。
地中海地区的诸国在历史上交流频繁,文化上相互包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至今日,“地中海菜系”已是个整体概念,无论从辐射圈范围还是影响力来说都不逊于“欧陆菜系”。
1、地中海菜系有什么特点
地跨亚、欧、非三块大陆的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大的陆间海,沿海国家或地区共有19个,而处于这一文化辐射圈的国家则超过30个。毫无疑问,每个国家都有专属的文化,也有独树一帜的烹饪风格。其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普罗旺斯、土耳其、希腊、阿拉伯、摩洛哥、黎巴嫩、犹太等菜系在世界上流传较广。
若要从如此之多的子菜系中提取出共性,最主导的两大文化来源就是“罗马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强大的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也让葡萄酒、橄榄油和面包,成为了地中海饮食文化的根基。穆斯林与天主教徒兵戈不止,使穆斯林饮食深深植入地中海菜系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香料。
于此同时,地中海文化还受到很多失落的国家或民族的影响,如迦太基、腓尼基、亚述、凯尔特人、西哥特人、吉普赛人等等。因此,尽管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地中海文化本该是海洋文化,但它同时具有极大的游牧文化的特点。
要简单概括地中海菜系的特点总是偏颇的。综上来说,大致可归纳为“食材选择广泛,兼有肉食、海产、谷物、蔬果、乳制品;以葡萄酒、橄榄油和面包为基础,以香料为调味核心;烹调方式以烧烤、煎炸、焖炖、腌渍为主,相对轻简随性”。
2、土耳其菜何以成为地中海菜系的集大成者
如果要从错综复杂的地中海菜系中剥离出相对纯粹的“罗马文化”与“穆斯林文化”,那么毫无疑问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意大利、罗马文化的源头希腊、以及代表最纯粹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而要体现这两大文化的交流融合,最佳范例是先后被天主教徒与穆斯林占领过的土耳其和西班牙。
都知道意大利是正统的罗马继承者,其实土耳其也是。年,罗马帝国“分家”,成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帝国定都于由君士坦丁大帝命名为“新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也就是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将国祚延续至年,足足比西罗马多活了将近年。
终结东罗马帝国的,是由来自中亚的赛尔柱人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从此,这片土地的主人由说拉丁语的罗马人变成了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也改称为伊斯坦布尔。
新主人自然要将这个顽固的天主教国家“穆斯林化”,但并非全盘推倒,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最好的例证是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这是由天主教堂改建成的清真寺。尽管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但他们也允许民众信仰天主教、犹太教,不同的文化因素得以延续、传递乃至融合。
罗马人与穆斯林先后在土耳其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前面说过地中海菜系的两大源头正是罗马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只有继承了这两大文化的土耳其,才最能代表地中海菜系。
3、土耳其菜系有什么特点
与索菲亚大教堂一样,土耳其饮食走的是“混搭风”的路子。土耳其菜大约可分为两大来源:其一是原生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饮食,有着鲜明的地中海风格,尤其类似希腊;其二是中亚穆斯林带来的奥斯曼饮食,更接近阿拉伯饮食。这两大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饮食文化,历经数百年的融合,终于形成了独特的土耳其饮食风格。
土耳其与希腊在历史上交战不止,甚至年的洛桑条约还导致了一场涉及数百万人口的希族、土族大交换。这对“老冤家”偏偏在饮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爱用橄榄油、酸奶和蜂蜜,有很多地中海特有的冷盘,土耳其甚至不像其他伊斯兰国家那样禁酒。
另一方面,穆斯林带来的香料成为了土耳其菜的灵魂。不过他们并不像阿拉伯人那么痴迷香料,而是在不损及食材原味的基础上,谨慎地使用香料,仅起到提味的作用。和其他穆斯林国家一样,烤制的牛羊肉,是土耳其宴席中最重要的主菜,体现了他们祖先的游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