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经济安全系列的第二期,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民生之本。但是,“全球粮荒”正在逼近,这不是我瞎说,更不是无中生有、危言耸听,这可是联合国说的。联合国早在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称,全世界6.9亿人吃不饱饭,这是个什么概念?全世界总人口目前是70多亿,6.9亿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全世界每10个人里,就有1个人吃不饱饭。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当然,我们中国还是好的,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是11亿,我们中国的总人口是14亿,如果去掉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的人口,剩余的45亿人里面,饥饿人口的占比达到了15%左右,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全世界面临粮食短缺威胁的人口数量,一年就增加了万,5年增加了万,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极大的减少了人们的收入,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和暴力冲突,也加剧了全球粮食的困境,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的吃饱饭都做不到,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了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对粮食危机感触没那么深,大家都能吃饱饭,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方面,多年来未雨绸缪、多措并举,有效保证了我们的吃饭问题。但是,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粮食危机已经很严重了,以至于联合国不得不发出预警,当前全世界来个国家当中,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全球正遭遇最严重粮食短缺的威胁,成为了近50年来之最。
例如,在肯尼亚贫民窟,成千上万的人为了争抢有限的食品援助,甚至发生了踩踏和互殴等恶性事件,在南苏丹、也门、海地等国家,几乎每天都有人死于饥饿,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南苏丹有至少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的状态,津巴布韦、也门、海地、中非、叙利亚等国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即使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依然有大批的贫困人口在为吃饭而苦苦挣扎,每天忍受饥饿的痛苦。另外,年美军突然撤离后,阿富汗也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万阿富汗人面临饥荒,另有万阿富汗难民和万人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国际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一个是“吃不上”,一个是“买不起”。
“吃不上”是说,全球粮食产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一些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出于对未来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都或多或少的对粮食出口进行了限制,甚至禁止出口。例如,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俄罗斯、柬埔寨等粮食出口国,都先后宣布暂停或禁止出口部分农产品,或者是为农产品设定出口上限。近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危机持续升温,乌克兰可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外号叫做欧洲粮仓,其大麦、玉米、小麦的出口量,都位居世界前五名,如果危机短期内无法好转甚至真的爆发战争,势必严重影响到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届时,全球粮食供应紧缺的局面无疑会进一步加剧。
“买不起”是说,国际粮价近年来大幅上涨。自年8月以来,国际粮价就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年以来,世界粮价以十多年来最快的速度持续上涨,连涨了十几个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设计的粮食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超过了35%,其中,玉米价格涨幅已超过%,大豆价格已升至历史百分位的89%,小麦、稻谷的价格也是双双大涨。粮价大涨的原因,主要还是发达国家前段时间毫无下限地放松货币政策,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导致各类资产价格都在上涨,全球流动性过剩。同时,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导致物以稀为贵。此外,近年来全球灾害天气不断,洪水、飓风、寒潮、台风,影响了粮食产量,以及疫情等原因,也都推高了粮价。
所以说,“全球粮荒”确实是正在逼近,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那我们国家的粮食供应情况怎么样呢?有没有危机呢?
我们中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秉持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始终是影响我们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之一。我们以前常说,中国的耕地仅占淡水世界的6%、但是我们却养活了世界18%的人口。事实上,我们做得不止这些,不仅实现了温饱,而且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非常伟大的历史成就。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4.12亿,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大丰收,保持在6.5亿吨以上,年克服了天气灾害影响,达到6.83亿吨。除了总量,人均和单产也不低,粮食单产是每公顷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是公斤,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从库存水平来看,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尤其是小麦、稻谷库存充裕,口粮储备超过7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的粮食安全储备率17%~18%的水平,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中国人口增长了2.6倍,但粮食产量增长了6倍,粮食单产增长了5.6倍,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2.3倍。在全世界闹粮荒的当下,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堪称奇迹。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国家的粮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安全保障不断得到巩固、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粮食问题始终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土壤质量影响粮食生产,人们对粮食多样化的需求刚性也在日益增长。虽然总体上我们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主,但部分粮食对进口的依赖还是很大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大豆,我国大豆消费量的84%需要依赖进口。
因此,我们要毫不松懈地做好粮食安全问题。
第一个要做的,我觉得就是要以人为本,切实提升粮食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当前我国农民不愿种田的情况长期存在,这与农民收入低、农业利润少有着很大的关系,粮食产业从业人员种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将削弱粮食安全的人民基础。因此,必须想办法想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扭转国家粮食安全在民心上的不稳定。要把农民和民营粮食企业从业人员的贡献和待遇,放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进行定位,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要发展好粮食产业经济、提升农民地位、建立并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行业协会框架,让更多的粮食产业人员,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和民营的中小微粮油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自豪感,要从心理上觉得种地、生产粮食,是一种很光荣、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稳定提高粮食产量。比如,必须严守我国的耕地红线,可以借助大数据、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对全国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耕地进行管控和精细化利用,确保平原地区的种粮面积不能减少,并积极探索山区边际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路径。另外,要完善对农民、农企等各类种粮主体的多元化资金补贴,完善金融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不要让农民寒心。还有就是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生物科技水平和农业的科技含量,认真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涉农科研应用,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程度,减少危害化学物品的使用,坚持休耕轮作制度,增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有必要完善涉及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对《农业法》中涉及粮食安全的部分做进一步的细化。
第三个,在立足国内资源、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充分借助国外大循环,发展与有关国家的友好互利关系,巩固国际市场上安全稳定的粮食供应渠道,利用国际资源建设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于粮食安全,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讲金融安全。#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