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张璐瑶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图/受访者供图
01:01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在广州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
在英国求学期间,安然就开始学习、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并尝试向外介绍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将继续就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提出建议,并建议设立“汉字纪念日”,以增强文化自信。
来华留学生成传播中国声音“友好使者”
从年回到中国,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至今,16年来,安然一直致力于来华留学生教育。
“这个群体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她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波及数万来华留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漫长寒假里,安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她的学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克尔克用中文讲述了在家乡的疫情见闻:
“我身边有一些人不知道中国实际的情况,相信不可靠的消息,指责中国。我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相反,多亏了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和中国医生高明的医术,这才控制住了疫情,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一样做到这些。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
收到这份作业,安然告诉记者:“我为学生感到骄傲。在来华学习期间,他们学会理解多元文化,并主动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友好使者。”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安然一直密切关心最新疫情形势。今年2月初,她便撰写并上交了一份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参考。
疫情以来,她还看到一批批高校留学生管理干部日夜辛劳,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她对北大、复旦、哈工大、华工等全国22所高校留管干部疫情期间的现状深入调查,形成报告,并形成代表建议,准备带到今年“两会”上。
她告诉记者,留管干部担负着留学生的生活安排、身心健康、思想引导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中外学生融合、中国社会融入等工作,他们的工作对世界如何看中国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她建议,教育部要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把留管干部当作“人才”加以重视,高校要有系列举措来稳定留管队伍,留管干部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实现自我能力全面提升。
疫情期间,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网课,线上国际中文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调研,她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中文线上教育。
她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孔子学院开展的中文教育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是目前的中文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她建议,国家层面要多视角多渠道开拓国际汉语教育,尤其是线上教育,鼓励民企参与。
建议将4月20日设为“汉字纪念日”
“作为汉字的发源地,我们国家有责任设立一个‘汉字纪念日’,引导中国人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字,热爱自己的文字。”
今年两会,安然带来了一份《关于设“汉字纪念日”的建议》。
她告诉记者,中国的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表意文字之一,至今仍为14亿中国人所使用,且具备强大的传播能力。
起,联合国新闻部将每年4月20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她认为,汉字不仅有科学性,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与数千年中华历史文化血脉相连。
如今,以汉字为载体的中文,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她建议,作为汉字发源地,我国应设立一个“汉字纪念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汉字纪念日”应设在哪一天?安然建议,将每年4月20日作为“汉字纪念日”。
她解释道,《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并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我们可以参考并以4月20日谷雨这一天作为‘汉字纪念日’。”
她还建议,这一天,在国内,可以在各地各社区、各单位、各中小学或大学等举行汉字文化讲座、书法讲座、书法展、书法比赛、“我爱写汉字”活动、字谜游戏等等,让习惯电脑或手机打字而疏离书写汉字的现代人在这些活动中重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培养和升华对自己国家文字和文化的热爱。
在海外,可以与联合国中文日形成合力,组织全方位、多角度的覆盖式文化宣传活动,并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依托,在当地广泛开展与国内类似的、各式各样的、适合当地汉语水平的汉字活动,让海外华侨和国外当地居民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激发学习中文的兴趣。
“设立‘汉字纪念日’可以让全世界人民更主动积极学习汉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喜欢甚至爱上中华文化,将为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推广起到广泛而积极的意义。”安然说。(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