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哈萨克斯坦州(Восточно-Казахстанскаяобласть)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北与俄联邦的阿尔泰边疆区接壤,西北与哈国的巴甫洛达尔州相邻,西与卡拉干达州相邻,南与阿拉木图州相邻,东与新疆伊犁州交界。东哈州地理位置优越,跨国铁路运输和航空业发达。塞米巴拉金斯克自古就是中亚的交通枢纽
该州设立于年3月10日,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和巴甫洛达尔州的一部分都曾为其组成部分(后分别于年和年独立出去)。年5月,塞米巴拉金斯克州(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并入东哈州,使该州面积达到2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奥地利、匈牙利、爱尔兰和比利时四个欧洲国家的总和,位列全哈第三。人口约.46万(年10月1日),其中54.5%为哈萨克族,40.5%为俄罗斯族,其他民族占5%。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使得东哈州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州府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市汇集了该州37%的居民。相对较大的城市还有列宁诺戈尔斯克市、济良诺夫斯克市和阿亚古兹市。
东哈州自然景观丰富,有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永久冰川和高山。东部和东北部是山区,有些地方长满针叶林(鲁德内山脉和南阿尔泰山脉);北部和南部以丘陵、平原和带有山丘的草原地貌为主;东南方与塔尔巴加泰山(最高峰塔斯塔乌峰高米)相连,东哈州名胜之一别卢哈山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最高山(米),当地居民把它称作“穆兹套”(冰雪山);整个西部是东萨雷阿尔卡丘陵,属草原和半荒漠地带。
该州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一月份平均气温是零下16—20度,七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上20—23度,但东北山区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5度,而恰尔斯克市所在地区最高温度可达零上43度。东哈州西部地区冬天常见暴风雪,夏天常起沙尘暴,全州的降水极不平衡,高山地区年降水量达-毫米,在山麓地带为-毫米,而在斋桑盆地和草原地带则不超过毫米,在半荒漠地带仅有-毫米。州内土壤类型多样化,有黑色土、棕色土、金碱土、森林土壤和山地土壤。山地植被多为云杉、冷杉、松树等,草原上则长满茅草和禾本植物。
哈超过40%的水资源汇集在东哈州,在东哈州有条长度超过10公里的河流流过。州内主要河流额尔齐斯河是世界大型河流之一,发源于蒙古阿尔泰山脉的西部支脉,总长4千米,其中千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哈大型湖泊也多位于东哈州,最大的湖泊是斋桑泊湖(该湖面积原为平方公里),年下游水坝建成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水库——布赫塔尔马水库后,目前湖面已达到5平方公里。其他较大的湖泊有阿拉湖(面积平方公里)、萨琴克科尔湖(平方公里)、马尔卡科尔湖(平方公里)。此外,东哈州还有舒里宾和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两个大型水库。
东哈州的矿产资源丰富,山区多金属富矿区,可开采出金、铅、铜、银、锌、锡、钨及其他金属,铅铜矿层不仅规模大,还含有镉、硒、镓等多种稀有金属。从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东哈萨克斯坦就成为前苏联主要的工业区之一,如今采矿冶金业仍是东哈州的经济基础,哈出产的所有的镁和镁合金、锌、镉、钛、精度银,97%的黄金,86%的铅,40%的铜精矿及许多稀有和稀土金属都产自东哈州的有色冶金企业,该行业产值占全州商品产值的一半以上。
全州可分为三大经济区,即西北部的矿区和工业区,中部的农业区。该州工业门类齐全,包括冶金矿业、电力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业等,工业产值在哈全国14个州中排名第6。其中冶金工业是该州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55%以上。农业用地面积万公顷,同时哈70%森林资源位于该州,木材储量和木材加工业居哈首位。年1-9月该州生产总值达2.08万亿坚戈(约65亿美元),同比增长9.5%。
现任州长达尼阿尔·阿赫梅托夫,年出生,哈萨克族,曾任哈总理、国防部部长等职。年起任该州州长。
中哈间边境5对开放口岸中有2对位于该州,即巴克图—巴克特口岸、吉木乃—迈卡普恰盖口岸。中国主要从该州进口锌,铝,铜等有色金属及大麦等农产品,出口服装,建材和轻工产品。近年来,该州与中国特别是新疆各领域合作不断开展,目前有40多个中哈合作项目,以冶金业和矿业为主。
该州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互为友好区州。
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系东哈州首府,位于乌尔巴河与额尔齐斯河汇合处,距阿拉木图市约公里,是河港,也是铁路枢纽,机场可降国际航班。始建于年,最初是一个俄国要塞,旧称厄斯克门,20世纪40年代以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纷纷来到这里采矿并对当地的铜、铅、银和锌进行加工处理,这座小城才逐渐为人所知。矿工业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居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比邻很高。年建市,年成为东哈萨克斯坦州首府,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3.57万(年10月1日),其中俄罗斯族占58%,哈萨克族占38%,还有德意志族,乌克兰族,鞑靼族等。该市冶金工业规模最大,有大型铅锌和稀有金属冶炼厂。机械制造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电力工业也相当发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