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沟微讯河东地区最有价值,用户最多的公众平台,每天带给大家最新的资讯、实用查询、生活信息平台←长按可复制
清徐,位于山西省中部,有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人口34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年由清源、徐沟两县合并而成。春秋时清源、徐沟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当时的梗阳县即为清源县,涂水县在徐沟附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置清源县;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年)置徐沟县,两县在历史上互为分合,互为依存。
清徐背倚青山,环抱绿水,汾河纵贯南北,有“文化名城、醋都葡乡”之赞誉;清徐交通便利,距省城太原35公里,国道、国道、大运高速、太中银铁路穿越全境;清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三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源、徐沟两县素有教育文化大县之称,据有关史料记载,在隋唐时就在全国声名显赫,历史上有记载的举人以上及科举及第者达人,武进士18人,武举人人。特别在清代,这里曾培养出了建功海疆的台湾总兵王介福与出兵大小金川、官至总兵并提督的温承弼,孕育了名宦大儒乔松年、武状元贾廷诏。清徐现存古建筑处,古遗址12处,古墓葬8处,其中清源文庙、狐突庙两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徐沟背铁棍艺术、清徐砖雕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清徐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广而告之平台广告位出租,联系或
清徐有考证的文明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境内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有4处,即东马峪古文化遗址、马家坡古文化遗址、都沟古文化遗址和新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进,踏着时间的脉络,清徐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至少有尧文化、醋文化、葡萄文化、贯中文化、晋商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6种形态。
尧帝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华夏部族首领,正因为尧帝的存在,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才显得那么辉煌。尧帝建都在清徐,迁都到临汾,我县孟封镇尧城村是早期唐国都城。尧城现存明代复建的四合院庙宇一座,前有牌楼,后有尧王殿,侧有配殿。周围还有奶奶庙、狐仙庙、戏台等附属建筑。近年来又在尧城村附近发现了古都遗迹。《清源乡志》记载:尧王初为部落首领时,建都于此。他还根据荚草的生长期,制定了历法。尧城作为陶唐古都,它是清徐五千年文明史的最有力见证,清徐尧城、临汾尧庙同样都应是人们祭祀尧帝的重要场所和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清徐醋史源远流长。有民谣称:“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源溯流在清徐”。相传清徐醋始于尧帝时期,距今已余年了。据史志记载,当时,尧城一带生长着一种叫“荚”的酸性植物,尧帝命天文官依据荚的生长规律和气候变化制定出历法,同时还用此草取酸制成调味品,这就是原始的醋,这种直接取酸制成的植物醋,开创了制醋的先河。“清之美,始于耒”(《淮南子》)。从尧帝发展农耕,到夏、商、周粮食富裕,俱备了酿造酒醋的物质条件,于是产生了用粮食发酵酒造醋的方法。夏、商、周时代,清徐民间酿醋规模很小,多为家庭作坊。春秋到汉朝时期有所发展,唐、宋出现兴旺势头,明、清进入鼎盛时期。醋作坊规模逐渐扩大,使“山西老陈醋”不仅在全国闻名,而且其酿制工艺也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泛传闻。数千年来,清徐醋业在创新酿造工艺(淋醋、熏醋、陈酿)、改善饮食调味、提供医药治疗、增强人类健康、发展饮食文化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清徐被誉为“中国醋都”,清徐老陈醋被誉为“华夏第一醋”,年5月20日,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徐是全国四大葡萄产地之一,清徐葡萄起源远古,名盛汉唐。据《太原府志》载,太原葡萄产于清源(今清徐)者佳,是闻名全国的佳果之一,有马乳、水晶、鸡心等许多品种。境内葡萄栽培历史可上溯到年之前。汉朝时,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到了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成为进贡皇帝的贡品。清徐葡萄果粒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束腰形或瓶形、鸡心等,色泽有粉红、绿白、黄绿、金黄等;果肉有多汁、软、较脆、脆等;口感有极甜、甜酸、酸等。不管什么色泽、什么肉型、什么品种的葡萄,只要在清徐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栽种结果后,就产生出独特的口感。
元末明初,文学巨匠罗贯中在清源出生,他著作的《三国演义》等多部作品脍炙人口,闻名中外。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忠义与诚信,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更影响着罗贯中的故乡人,在县内的众多村庄里都有关帝庙,可见人们对关公的崇敬之情了,正因为有了关公的诚信理念,清徐才创造了那么辉煌的晋商文化。
清徐商史悠久,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地方处交通要冲的清源、徐沟逐渐发展成为三晋商业重镇。清代,徐沟成为南北商品交汇和晋商云集之地,徐沟和祁县、平遥、太谷、榆次等商业重镇一起形成了晋商活动的中心区域。徐沟商人与俄罗斯通商最早,清雍正5年(),徐沟商人已在恰克图开设互市,以南方的丝织物及茶叶易俄之毛织物。当时徐沟城已十分繁华,城内时有当铺36家、木店22家、花市48家、粮店40多家和规模较大的饭店13家。清源城商贩时来时往,贸易十分活跃,是当时晋中一带重要的果菜市场。明清时期,清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生长在清徐大常的商界巨子秦肇庆和祁县的乔贵发共同创造了包头市的商业辉煌。没有清徐的秦肇庆,就没有乔家的兴盛,也不会有包头城的繁荣。毁于“文革”的徐沟天禄堂府第是历史上徐沟商业辉煌的见证,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晋商大院。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八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中曾在此驻跸。
清徐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清徐民间文艺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徐的民间文化,大体有街头文艺表演(俗称“社火”),民间焰火,就地设置的游艺活动和舞台演出的戏曲、民间小调及民间器乐演奏等形式。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集民间口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戏曲和民间手工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品,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架火起源于唐代,经过千年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源于唐代的剪纸艺术也成为本县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水土酿一方民俗,在清徐这方沃土上,民间文化璀璨夺目。
岁月的长河,淹没不了清徐悠久的历史;流逝的时光,冲不掉清徐灿烂的文明。清徐文明历史是祖先赐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依然要依托的力量源泉。
公众名称:龙城百家徐沟微讯
公众帐号:xugou
扫一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