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0日,由民革中央、四川省政协主办,攀枝花市、秦皇岛市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共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和前景。
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似乎很难和蓝天白云、四季鸟语花香画上等号。而攀枝花是个例外,工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在这里相得益彰,钒钛产业和芒果更是声名远扬。
“百里钢城”曾经使攀枝花闻名于世,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的压力,攀枝花加速转型,仅用10余年就初步实现了由钢铁之城向阳光花城、由“百里钢城”向“阳光暖男”的完美“蝶变”。
新理念开拓新境界
工作人员介绍攀枝花特产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养生,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共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康养产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指示为遵循,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养老健康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一并确定为全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在今年召开的中共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提出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明确要求把攀西地区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以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抓住承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等发展机遇,依托攀枝花得天独厚的阳光、气候、环境等自然资源,致力于加快建设中国康养胜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攀枝花特色的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全省、全国康养产业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这些年来,攀枝花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中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荣获国家呼吸环境十佳城市、全国十大避寒名城等称号,成功打响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新名片。
“康养+农业”探路乡村振兴
参观者品尝攀枝花水果
12月9日,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的成果展览板块中,攀枝花的芒果、石榴、凤梨、释迦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大家一边品尝,一边夸赞着攀枝花的水果味美多汁。
攀枝花和浪漫的夏威夷、秀丽的迈阿密、绚烂的冲绳岛一样,位于北纬26度上。这里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芒果、石榴、枇杷、草莓、樱桃,还有各种早春蔬菜畅销国内外。近年来,攀枝花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探索农业和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如今到农业产区休闲度假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11月20日,迎着冬日朝霞,一辆载有20吨攀枝花芒果的冷链卡车从盐边县益民乡启程,经成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哈萨克斯坦,驶向遥远的莫斯科。这一车芒果只是攀枝花出口芒果的千分之一。今年以来,攀枝花已向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芒果1.85万吨,同比增长13.1%,预计全年出口芒果将突破2万吨,同比增长33.3%。
市场是发展成效最好的量尺。满足世界各地挑剔的嘴巴背后,是攀枝花农业由“特”向“强”的奋进。
范辉建是中国热带农科院的专家,曾在盐边县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一手推动了纳尔河、金河片区5万亩芒果科学、规模化种植。看到芒果产业今天的发展局面,他感到十分欣慰。“攀枝花拥有南方的温度、北方的光照,夏长冬暖、无霜期长,孕育出全国最晚熟、最优质的芒果,具有无可替代的附加值。”
“康养+农业”的“根”在农业,产业不发展,康养就失去了支撑。攀枝花充分发挥“阳光”这一优势,着力壮大优势产业。截至目前,攀枝花已建成四川省设施规模最大的早春喜温蔬菜基地7万亩,早春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产量47万吨;发展芒果、石榴、樱桃、桑葚、脐橙、莲雾等热带亚热带水果面积达66万亩。同时,通过构建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五大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由“特”图强,给“康养+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康养+医疗”铸造康养魅力
近年来,攀枝花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和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阳光花城感受康养魅力。医养结合在攀枝花已经渐成气候,12月1日,中国生态养老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年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中,攀枝花榜上有名。攀枝花打造的健康服务正融入“养老、养生、养心、养颜”新元素,特色医养服务让人如沐春风,健康旅游、地产医疗等正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点燃了“康养+医疗”的发展新引擎。
“在攀枝花养老真的不错,医院都有合作,我们住在养老院放心、舒心。”入住德铭菩提苑养护中心的陈桂芬老人告诉记者,在养护中心,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还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医院在养老院设置了医务室,双方通过签订健康服务合作协议,以互利合作和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老年人健康咨询、慢性病用药管理及诊疗等,同时为养护中心的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在攀枝花生活,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在康养度假区的“候鸟”老人李素凡十分享受在攀枝花养老。在康养度假区,游客一旦体检出健康问题,将及时医院,医院与旅游区协作建立的绿色通道,能为游客提供便利、专业的医疗服务。
攀枝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祥说:“从今年开始,攀枝花市统筹建立了‘康养+医疗’的项目库,截至目前我们已入库项目有34个,总投资达到亿元,主要支持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科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年,我们将打造15个以上的规模化的‘康养+医疗’项目,力争健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左右。”
“康养+运动”倡导阳光运动新风尚
参观者了解相关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完善健全的场馆设施,近年来,攀枝花已发展成为众多国家队、省队青睐的“冬训天堂”。“在全国范围内,像攀枝花这样适宜比赛、冬训的地方不好找。”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垒球部副部长张萱说,在参加完年全国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后,国家女子垒球发展队就直接在攀枝花开始冬训。
年四省十城市第二届中老年网球邀请赛、全国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刚刚结束,又迎来攀枝花恒力杯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攀枝花市充分发挥优势,以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为驱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康养与运动相结合的阳光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兼具海拔米以上的亚高原地形和年均小时的日照,以及超过20摄氏度的气温,占地亩的红格训练基地涵盖了18个运动项目,最多容纳人同时训练,是独一无二的亚高原冬训场地。自年11月投入运行以来,红格训练基地已接待国家、省各类运动队余人次的训练和比赛。
早在年,攀枝花便打造了冬训基地,此后4个国家级和省级竞训基地相继建成投用。目前,每年有30余支国家、省级、市级运动队余人到攀枝花训练。冬训带来人气,赛事带动周边发展,训练基地所在的红格旅游风情小镇集体育竞训、高尔夫运动、温泉旅游度假于一体,走出一条“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宜居等多功能叠加发展”的“康养+运动”产业发展之路。
受邀来到攀枝花参加此次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的国家跳水队队员任茜在参观完红格冬训基地之后感慨:“攀枝花真是个冬季训练的好地方,如果我们跳水队的冬训基地也能搬到这里来就好了。”
每天早上9点开始,攀枝花市老年大学就热闹了起来,教学楼外的空地上,是太极拳柔中带刚,教学楼内的排练室,是民族舞热情洋溢。通过学习太极、舞蹈等,这些中老年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感受到了快乐喜悦。不少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习之后,将所学带回社区,和身边的朋友一起练习,刮起全民健身之风。
这种全民健身的氛围不仅展现了当地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感染着来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65岁的陶思祥10月从内江赶来过冬,现在他每天早上都要跳两个小时的“坝坝舞”,感受运动带来的活力。
攀枝花把“康养+运动”作为全民健身活动载体,每年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余项,参加人数10万余人次,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7人,超过文明城市每千人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建立健全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了强大支撑。
今年11月,攀枝花被纳入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康养产业发展屡获国家支持。未来,攀枝花市将在“康养+运动”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又针对来攀康养人群和康养基地开发定制一批健身项目,促进健身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到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时隔3年,康养盛会重回攀枝花。10余个参会城市一致发起康养产业城市联盟倡议,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艳”,康养之花如今在大江南北竞相绽放。
专家访谈
补齐“短板”打响特色品牌
◆王汉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记者:您认为攀枝花市发展“康养+农业”的基础如何?
王汉中:“康养+农业”是一种与健康养生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业态,它以特色农产品绿色生产为基础,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资源,创新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攀枝花连续多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且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个、园艺标准化示范园3个。另外,攀枝花市场品牌效应凸现,“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被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农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多,消费知名度日益崛起,已成功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记者:您对攀枝花发展“康养+农业”有哪些建议?
王汉中:攀枝花是全国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热带作物适宜区,也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产业带。因此,攀枝花丰富的光热资源、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为“康养+农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我认为攀枝花发展“康养+农业”产业应当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不仅要持续发展特色产品,打响属于攀枝花的特色品牌,更要注重发现农业发展“短板”。只有补齐发展“短板”才能实现更好更全的发展。
发展康养医疗必不可少
◆樊瑜波:长江学者、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长、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记者:请问“康养+医疗”与传统医疗事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樊瑜波:“康养+医疗”产业既有传统医疗发展的基础,但又比传统医疗的要求更高,是在传统医疗基础上打造的升级版本。相较于传统单一的医疗防病治病服务模式,“康养+医疗”一方面坚持运用传统医疗手段防病、治病,康复身体机能;另一方面,采用健身养生的方法延缓衰老、修身养性、维护健康精神状态,实现医疗与康养相结合。
记者:您认为攀枝花发展“康养+医疗”产业有何优势?
樊瑜波:据我了解,医院6所,医院9所,医院心血管培训基地、中国医院、医院医院等先后落户攀枝花。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18个,市级重点专科33个,具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其次,攀枝花独特的资源优势如森林、阳光、温泉、水果等,非常适宜病患进行康复训练。攀枝花现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温泉、森林康养等养身保健基地,相信未来攀枝花“康养+医疗”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普及全民健身做响品牌赛事
◆田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记者:请问攀枝花发展“康养+运动”产业有哪些优势?
田野:攀枝花具有发展冬季训练服务产业的经验,为“康养+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攀枝花已建成多个体育场馆及体育活动中心;二是重点建成了5个省级乡镇、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全市城乡体育基础设备较为完善;三是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率较高,全民健身组织已实现全覆盖,每年举办网球、游泳、太极拳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高达余项,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四是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体育训练和户外锻炼,海拔高度对运动员技能形成和巩固能起到积极作用,对提升运动员心肺功能和运动成绩十分有利。
记者:您认为,攀枝花如何做大“康养+运动”产业市场?
田野:首先,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快健身休闲产业的成长,引进、培育一批在“康养”方面已具规模,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中小微企业。
其次,要打造适合“康养+运动”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应用,加大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相关建设。
再次,要做响“康养+运动”的特色项目和品牌赛事,加大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申办力度,培育扩大竞赛市场。在推广普及传统赛事的同时,加强对高水平赛事的塑造,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知名的“康养+运动”赛事链。
来源丨《四川政协报》年12月12日第02版
图文编排丨董彦
责任编辑丨胡萍
终审丨刘姝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