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人的七十年新疆相册摄影展6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
七个人的七十年《新疆相册》摄影展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新疆新闻摄影学会新疆摄影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乌鲁木齐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时间年11月9日--12月22日(每周一闭关)

前言

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代表着中华56个民族的56门礼炮和象征着新中国70载春华秋实的70响礼炮轰鸣时,《七个人的70年——新疆相册》摄影展各项筹备工作也基本就绪,并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与广大观众见面。《七个人的70年——新疆相册》,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新疆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系。7位作者都是普通的新疆人,其中有两对父子,虽然出生年代不同,年长的已经作古,但他们都用一个微纪录的方式,用不一样的镜头在光影变幻中开启各自人生与时光的对话,引发人们对新疆70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沧桑巨变的礼敬。历史是这部相册的源头活水,生活是这部相册的基本格调,7名摄影人是这部相册的深情讲述者。这一张张图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缕曙光中走来,历经七十载,为新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空变迁影像档案。这些影像档案从南疆到北疆,从天山、阿勒泰山到喀喇昆仑山,从塔里木盆地到准噶尔盆地,绿洲草原、大漠荒滩、山川河流、人文景致……,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新疆历史壮举和伟大成就,用影像的形式多维、立体、直观地呈现了出来,无一不是一部部鲜活的无字史书,无一不是一个个厚重的人生故事,无一不是一篇篇历史的忠实记录,无一不是作者一次次情感的真实流露,讲述的皆是中国故事新疆篇章。这些厚重的影像档案的意义,不仅让我们开启情感的阀门,更引发我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三个坚持”,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新时代中国梦而凝心聚力。这部相册中的作品,均是从7位摄影人成千上万的作品中精选而出,经过精心剪辑,精心构思,精心结构,创意力求宏伟,角度力求新颖,坚持民众视角,微观叙事,接地气,力图梳理出新疆70年真实的历史发展脉络,其中有大量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文/叶尔克西·库尔班拜克自治区社科联原副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

自治区有关领导在观看展览摄影王琦铭

第二篇章:新篇章

这一组影相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人的生活在摄影人的镜头中不再多现共和国刚刚成立、自治区刚刚起步时底片上的几分贫瘠。相反,这个时期的新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民族团结进步,各族儿女共建美好家园的勃勃生机。这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拉开序幕,伴随沙漠公路、大油田、西气东输的开建,城市楼群拔地而起,边境贸易日益兴盛,等等,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生活空间越来越宽广,同时伴随新一代摄影人的成长、数码相机代替胶片相机,新的素材不断刷新镜头,为我们留下了更为壮观的影相。(下)

棉花地的午餐

年,新疆广袤的棉花地,正值棉花丰收的季节。一名女拾花妹正操着乡音,把午饭递给她的同乡。他们来自内地,曾自备行囊,自带干粮,与浩浩荡荡的拾花大军一道,乘绿皮火车将白天与黑夜连在一起,穿越河西走廊,荒漠戈壁,来到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绿洲,度过一段拾花时光,棉花地里的午餐便也成了家常。不会有人忘记拾花的人们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汗水。沈桥摄

吐-乌-大高等级公路

年8月21日,《新疆日报》一版刊发消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昨天上午,数千名各族干部群众和中外建设者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吐乌大高等级公路通车典礼,热烈庆祝这条标志我区跨入高速公路时代的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吐(吐鲁番)—乌(乌鲁木齐)—大(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全长.3千米,是新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第一条现代化公路,此举开创了新疆利用世行贷款修路的先河。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交通建设进入大跨越、大发展阶段,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高速公路、沙漠公路遍布天山南北,贯穿准噶尔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此相晖映照的是高空电网,路电畅通,焕发的是南北疆的“气血”,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李杨、沈桥摄

歌舞传友谊文化促交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对外文化交流领域逐渐拓宽。近年来,新疆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先后在欧洲主要国家和海湾、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国新疆文化周”活动,让新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新疆。年9月,“中国新疆综合文化周”活动,在素有“北方威尼斯”美称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各界嘉宾与新疆的演员即兴跳起了新疆舞蹈。年5月,“中国新疆文化周”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近60个国家的多名驻俄罗斯各国大使及夫人前来观看演出。年12月,澳门回归之日,新疆文化交流团参加了庆祝澳门回归的盛大庆典活动。李杨摄

国家地理——新疆“天河”

年一组科考队正牵着马和骆驼穿过喀喇昆仑山中的一条冰水河。这条河源自叶尔羌河上游的冰川“天河”。“天河”宛如固体乳汁,化作条条细流,流向下游的草原、绿洲,不仅哺育沿河百姓,更滋养灿烂文化,将高山冰川的奇峻壮美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塔里木盆地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可能,成为地质水文、人文专家考察探访的宝地。年10月,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喀喇昆仑特拉木坎力冰川荣膺中国最美冰川。只是,喀喇昆仑腹地高峻,空气含氧量不足40%,恶劣的气侯环境,艰苦的交通条件,突发性的洪水,总让科考人和摄影人举步维艰。郝沛摄

深山里的阿肯弹唱

年,乌鲁木齐南山,一名哈萨克族阿肯正即兴咏诗放歌。此时,远在北京正在举行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两大主题,“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这名阿肯正用阿肯弹唱这一特有的诗歌语言方式,唱颂北京奥运故事。宋士敬、李杨摄

中国石油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式开工

年7月14日,数名电焊工正用炙热的焊枪焊接一根输气管道。在他们身后,是中国石油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式开工庆典,现场彩球飘扬。画面上除了焊枪发出的咝咝声,还有彩球那边纳格拉鼓的咚咚声和唢呐的激情奏鸣。镜头中,声与光聚焦的是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的瞬间,是当地人生活的变迁,是中国石油力图以“大扶贫”走出一个样本,引发人们对中国扶贫模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fz/7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