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区财政局、杭+新闻
十年磨一剑。12月26日,从北京传来一个好消息!江干区财政局捧回“全国先进”,获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奖含金量很高,五年才评一次,这次浙江只有两个单位获奖,江干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江干区的“钱袋子”,财政的主要工作,既要当好“操盘手”,又要管好“钱袋子”。
当好“操盘手”前不久,江干区城建开发公司获得了全省首个区级“投资级”国际评级。这不仅意味着在国际信用市场的又一重要亮相,此外获得国际评级后,发行外债年利率可下降2%左右,以单笔3年期4亿美元债为例,可节约资金约万美金。
换句话说,江干区财政局在利用外资方面,利率更低,为财政节省更多资金。
除了使用外资,江干区财政局还创新筹资思维,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资本合作办医、外资合作办学等走在全市前列。比如赶在杭州亚运会之前,江干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用到景色宜人的航母级体育公园。要知道,这个全区首个PPP项目李宁体育公园的落地,正是江干区财政局牵头推动,在社会资本参与民生建设领域实现突破。
江干区财政局做好“操盘手”,还体现在以财税研判分析为突破口,建立与街道及税务、发改等经济部门协税护税联席机制,抓住“金税三期”上线契机,深化与税务合作,在全市率先开发财政产业监测平台,实现对税源的实时监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出“财政声音”。
特别是撰写高质量财政分析报告,月度财政收入分析报表成为区领导决策的“宝典”,此外还主导建立以楼宇资源去化率、企业属地率、单位面积产税率为主要监测指标的考核体系,切实提升楼宇亩均产税能力。
管好“钱袋子”除了“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老百姓希望改善的,就是我们财政的保障重点。”
江干区财政局创新建立了涵盖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25项经费定额的支出标准体系和三公经费月度动态报告监管机制,行政运行成本有效降低,“三公经费”从年的.58万元压缩到年的.82万元,同比下降44.2%。
与此相对应的,江干公共财政安排的民生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比重,从年的68.7%增长至年的81.4%,支出金额年均增长率达18.6%,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改革、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创业就业、残疾人救助、文化惠民等重点民生工作,集中保障为民办实事,确保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社区服务用房配套提升、安置房建设及回迁安置等民生项目按期完成。
明年,江干区财政将把目光聚焦在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全面绩效管理上,“让政府过紧日子,让企业和老百姓过好日子,让财政资金取之于民,更要精确地用之于民”。江干区财政局局长徐文明说。
编辑
陈舒阳、艾六天
恭喜江干获此殊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