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孤独的游牧人之声博物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杨俊钦

内地人比较熟悉的冬不拉曲子,恐怕便是《黑走马》,这支节奏明快的曲子经常出现在各种晚会中。冬不拉是哈萨克语,“冬”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为乐器定弦的意思。冬不拉琴身为木质结构,形状类似一把大勺子,一般拥有两条弦。冬不拉是中亚地区,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的哈萨克人的传统弹拨乐器。冬不拉在哈萨克人生活中的地位,用一句哈萨克谚语来描述便是,“冬不拉是哈萨克,哈萨克就是冬不拉。”

冬不拉的外形分两种,一种是扁平的,以19世纪的哈萨克诗人阿拜命名,叫作“阿拜冬不拉”;另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江布尔比阿拜小一岁,一直活到20世纪中叶,他们都是哈萨克人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冬不拉弹奏的力度与速度变化很多,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的琴杆过去一直固定在八个品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哈萨克艺人对冬不拉的弦和品位进行了革新,增加了品位,让现在的冬不拉有了更多种类,比传统的冬不拉拥有更大的音域和音量。

以目前的史料看,在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吹笛和弹冬不拉的伎乐人》中,可以看到冬不拉在古代演奏的风貌。据说,早在公元三世纪,冬不拉就在哈萨克民间流传了。

关于冬不拉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古代英雄哈木巴尔汗的传说是一种。冬不拉的琴身一般是用木头做成,过去弦都是用羊肠做成。这些都是哈萨克人游牧、狩猎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古代的哈萨克人,有狩猎后将动物心脏、肠子等高高挂在木头上,留给天上的鸟吃的习惯。哈木巴尔汗便是这样一位哈萨克人。一天,他从自己搁置动物内脏的木头经过,听到一段极为美妙的音乐,原来是已经风干的羊肠被风刮出的声音。哈木巴尔汗将这些羊肠绑在木头上,经常弹奏,这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把冬不拉。冬不拉曲子《哈木巴尔》讲述了这段经历,这段曲子至今还在哈萨克人中传唱,而曲子本身据说也是哈木巴尔汗所创作。

按照哈萨克人的说法,冬不拉的各个部分都是以人体命名的,面板叫脸,背板叫身子,琴杆叫脖子,琴头和弦轴叫耳朵,马子和缚弦叫肚脐。作为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的生活是相对孤独的,这或者也正是他们需要冬不拉的原因。哈萨克人弹唱冬不拉时,忌讳做作地背诵,而喜欢临场发挥,充满感情地直接描述当下,这也让节奏明快的冬不拉曲子更扣人心弦。

流传在民间的冬不拉乐曲有多首,其中以马为题材的乐曲最多,其次是描写他们狩猎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男女爱情的。近代的冬不拉名曲有《我的冬不拉》《白色的小岛》《故乡》《姑娘的温柔》等,解放后出现的较优秀的独奏曲有《高潮》《热爱祖国》《延安颂》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协奏曲有《美丽的巴尔鲁克山》。冬不拉音量不大,自弹自唱、独奏是最常见的表演方式,冬不拉的独奏曲被哈萨克人称之为“葵依”。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哈萨克音乐创作的一个活跃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冬不拉演奏家,拜山布·杜南拜便是其中的一位。拜山布年出生在阿勒泰,少年时家境贫寒,先后创作了《孤胆英雄》《马奶曲》《四位头领》等作品。他的名曲《孤胆英雄》歌颂了他父亲的勇敢。在拜山布14岁那年,八个强盗来到当地抢掠他们的村子,拜山布的父亲杜南拜非常勇敢,先后制伏了六个强盗,但最终因为精疲力尽,被剩下的两个强盗用箭射死。拜山布父亲的勇敢感动了村民,也感动了拜山布自己,他因此创作了这首冬不拉名曲。

哈萨克人在参加孩子的出生纪念、割礼、婚礼时,冬不拉都是少不了的乐器,而阿肯弹唱更是冬不拉最闪光的舞台。大型的阿肯弹唱活动中,演唱者的唱词与姓名都会被登记入册。这仿佛是一场重大的历史记录仪式,而冬不拉的声音似乎难以被文字记录,它们随着其乐融融的歌唱,继续与在大山深处的孤独游牧人为伍。

版权声明:本文为GOWEST《多浪龟兹》杂志原创稿件,版权归《多浪龟兹》杂志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抄袭、盗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若违反上述声明,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7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