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宗记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国清寺道场

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大师在圆寂之前,给晋王杨广写了封遗书,此书中智顗向杨广提出了建寺的要求:“今天台顶寺,茅庵稍整。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剪木位基,命弟子营立。不见寺成,冥目为恨。”智顗在天台山下选了一块平整之地,希望杨广能够出钱出力更出政策,在这里建起一个寺院。智顗的这个要求很迫切,他甚至说,如果这个寺建不成,他死不瞑目。这封遗书通过他的弟子灌顶,最终送给了杨广。

成堆的游客

杨广接到智顗的遗书后,颇为重视,于是派扬州总管府司马王弘,负责安排此事,由王弘把灌顶送回了天台山,并在此地给智顗设了千僧斋,杨广还专门写了一篇《答遗旨文》,文中明确的提到了命王弘建寺之事:“遗旨以天台山下遇得一处,非常之好,垂为造寺。始得开剪林木,位置基阶。今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遵指划。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施肥田良地。深蒙拥护。当年别资给行,送经一藏。依法为先师别供养,具钟、幡、香等。又施钱直,且充日费。鄮境灵塔、吴内石像、剡县弥勒、尊仪卧疾之处,并使装饰,亦不仰异。”(《国清百录》卷三)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杨广不但答应建寺,同时还给了大量的供养,以便能保证这个寺长久地运营下去。在这时杨广还是晋王,后来他又升为了太子,几年之后继承了皇位,就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隋炀帝,他在历史上的名称虽然坏了上千年,但他在建议天台寺的问题上,倒是做出了贡献,至于到杨广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帮助天台宗的人建立祖庭?

文保牌

按照潘桂明、吴忠伟所著《中国天台宗通史》中的说法,认为当年智顗并不跟隋朝统治者合作,因为他仍然思念前朝,也就是陈晋,为此受到了隋王朝的迫害,本书中甚至认为智顗的死,都跟受这个迫害有关,这之间复杂的关系、曲折的故事,如果想讲清楚,篇幅会太长,对此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此书吧。

上面提到的天台寺,即后来著名的国清寺,这个名称的来由,按照南宋嘉定本《赤城志·寺观门二》中的记载:“在(天台)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大业中遂改名国清。李邕《记》所谓‘应运题寺’是也。唐会昌中废。”

这段话明确地提到了该寺为智顗所建,其实这个说法有问题,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智顗遗言,即此可证,天台寺或者说是国清寺,是智顗圆寂之后,由他的弟子灌顶所建成者。

香火

智顗在圆寂之前,灌顶“亲承遗旨,乃奉留书并诸信物,哀泣跪受”,并且正是灌顶把智顗的遗书送给了杨广,才有了后来天台寺的建成。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有些记载或者研究者,本能地认为,灌顶就是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佛教文化面面观》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清寺是在灌顶主持下兴建的,灌顶也是国清寺的第一位住持”,然而,在天台宗的重要著作《国清百录》中,有《天台众谢造寺成启》一文,文中有这样的话:“仁寿元年十月三日,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门智越一众启,……寺居五峰之内,夹两涧之流,堂殿华敞,房字严秘,方之净土,用集神仙。……谨遣使灌顶、智璨奉启谢闻。”

即此可知,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应当是智越,而灌顶在这里仅有“遣使”二字,徐文明先生把灌顶视之为,天台宗跟隋炀帝交往过程中的“特使”,既然如此,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灌顶一直被视之为智顗弟子中的第一,更为重要者,智顗几乎所有的著作,包括那著名的“天台三大部”,也是灌顶整理智顗的讲座稿而成书者。

法乳千秋

祯明元年(年),智顗在金陵光宅寺宣讲《妙法莲华经》,灌顶将这个讲话整理为《法华文句》。开皇十三年,智顗回到故乡荆州,在此建起玉泉寺,智顗继续在此讲授《法华经》,灌顶将其记录并整理成书,这就是《法华玄义》。到了第二年,智顗又在玉泉寺讲说《摩诃止观》,该书也是由灌顶根据智顗的讲说,整理成书者。而这三部书成为了天台宗的立宗理论基础,即此可知,灌顶对于天台宗的成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顗虽然有了宏大的构思,然而在现实中,天台宗却没有一个根本的道场,虽然他跟新的王朝——隋朝的统治者并不那么融洽,到最后他还是做了妥协,在临终之前给杨广写了那封遗书,请求这位有权有势的人物,帮助建起天台寺,可见智顗很迫切地要给天台宗建立一个永久的根据地,然而这个根据地建成之后,他却没有委派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天王殿

这件事情让我有些费解,当然,有人认为那时智顗已经建立起了玉泉寺,那里也算天台宗的祖庭之一,而灌顶负责玉泉寺的管理,所以没有把他调来或者是兼任国清寺的住持,但我还是觉得这种解释似乎难令自己满意,毕竟国清寺在天台宗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玉泉寺,否则智顗也用不着在给杨广的遗言中说,建不成此寺自己死不瞑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成为了智越?这一点我确实没弄明白,这位智越在《续高僧传》中有“传”,此传中称之曰,在智顗的弟子中“学徒虽众,其最居称首”,并且说,智顗晚年对智越极其看重。既然智越这么受智顗看重,那为什么他对天台宗的贡献却少有记录呢?尤其天台宗被称为“讲宗”,而灌顶对天台宗文献的贡献,极其巨大,这跟智越的业绩形成较大的反差。

天王前的这两个花瓶不知有何寓意

智越圆寂之后,第二任国清寺住持,仍然不是灌顶,而是智璪,智璪对天台宗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似乎我也没有看到实质性的事件,但《中国天台宗通史》中还是觉得这两位住持有一定的功劳:“智越和智璪相继担任国清寺住持,主要功绩在于:他们成功地保护了早期天台宗的利益,并通过与隋代帝王的联系(周旋),扩大了天台宗的影响,也使天台宗在寺院经济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巩固了天台宗的实际地位。”

这段评价让我读起来总感到“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意味,因为这些贡献都太过虚幻,尤其文中提到的跟隋代帝王的周旋,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个周旋者正是称为“特使”的灌顶,而非这两位住持,也正因这样,《通史》中对他们的夸奖,也有“但是”后的转折:“但是,他们都未能在天台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从理论方面对天台宗予以辩护,并扩大其影响的是灌顶。”正因如此:“天台传承,向以教理为重,虽然灌顶未曾担任国清寺住持,但由于他对天台宗教理的述说和发扬,故被后人列为天台五祖,以为智顗天台止观佛法的继承者。”

大雄宝殿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天台宗把龙树列为了初祖,而后则是慧文和慧思,而把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列为了四祖,灌顶则排在四祖之后,成为了五祖,这样算起来,灌顶实际上是天台宗的二祖,但这问题是,国清寺的那两任住持,智越和智璪怎么算?因为这两位当住持的时候,灌顶只是他们之间跟皇家接触的往返使者,这位使者后来成为了五祖,虽然名至实归,但同中国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儿习俗上来讲,多少有些怪异。

正如前面所说,国清寺是在智顗圆寂后,由灌顶与官家周旋而建成者,他有一度也住在此院内弘法,最为奇特者,他所种的一株梅花,至今仍然茂密地开放在寺中,因为章安是隋代的人,这种梅花被称之为“隋梅”。这种梅花经过了植物学家的鉴定,树龄已超过了年,即此确实能跟灌顶所在的时代相符。而尤为奇特者,听说当地人在这株梅花开放时,会把花朵采下来,制作成古梅罐头,这可真是:前人种树,后人得福。因此,我到了天台山,当然要到国清寺去瞻仰一下这株隋梅。

层层登高

灌顶所种的这株梅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南麓国清寺内。国清寺距天台县城仅有3公里路程,跟智者塔院寂静的情况相反,国清寺的游客之多鼎沸如潮,既然是这种局面,我也只能跟着大队的人马,像游行般的走在前往国清寺的大道上。排着大队走进不大的山门,门的侧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跟着队伍走到了大门口,我才注意到导游正在跟检票员逐个点人数,到我的位置时,导游都没抬眼,就把我数了进去。

在进门的一刹那,我想自己就此进去后,排在队尾的正式团员肯定会被卡在门口,看来这是临时组团,导游并不认识她的这些手下,想到自己无意间会把最后一位游客卡在外面,颇觉不忍,于是毅然地掉头往出走,检票者告诉我这不是出口,我想到了“出家人不打诳语”,我虽然是在家人,但是不能无意中坑人,这点道德底线还未曾泯灭,于是我直言自己没有票,那个导游立即提高了嗓门训斥我:“没有票为什么还要往里混?”我没有跟她理论,径直地挤了出去。

雨花殿

我到旁边去买门票,然而在窗口却看到了我那位包车的司机,他站在售票口,笑呵呵地看着我,手里捏着两张门票,他的这种诚实,让我心下一暖,问他多少钱?他笑着说,不贵,5元一张,并且坚决不接我递上的票款。在这么著名的道场,再加上全国著名的游览区,这个门票再加20倍都不算过分。司机说,当地旅游局多次让寺方涨价,但国清寺的方丈就是不同意,为此还跟旅游局的有关人员吵了起来,于是旅游局就在寺庙外上山的路上另设一道门槛,额外收取每人10元的进山费。我二人又拿着票来到了检票处,那个导游仍然逐个点着人数,我把票出示给检票员时,她瞥了我一眼,我清晰地听到他嘴里嘟囔出“神经病”三个字。

隔离的护栏

进入山门第一座殿,名雨花殿,叫这个名字有些特别,似乎在其他的佛寺中,从未见到有这个殿名。回来后查资料,方得知,当年智顗曾经在此讲《妙法莲华经》,因为其所讲太过精湛,为此感动了天廷,故而天上下起了法雨天花。这个故事确实很神奇,但问题是,直到智顗圆寂,国清寺还没有建起来,他怎么可能在此殿宣讲《法华经》,但转念一想,智顗在天台山时,说不定真在此处宣讲过《法华经》,为此而发生了神异,后世则在此建起了此殿。想到这一层,因为这种自圆其说,而让自己放下心来。

穿过雨花殿,即是大雄宝殿,从大雄宝殿的右方进入另一个小院落,这里就是我要寻找的章安灌顶的遗迹——隋梅。这株古老的梅花处在一个百十平米大小的小院侧墙上,梅花的下方围成一个十余平米大小的花池,一株梅花盘墙而上,后墙上嵌着的碑写着“隋梅”二字。

终于在侧面看清了“隋梅”二字

我很想看清题字的落款儿,然而,齐胸高的护栏把参观者跟梅花,隔成了两个天地,真不明白为什么要隔这么远。这让我想到了当地人制作古梅罐头的传统,可能是想以此来阻止人民群众的这个爱好,可是我还是想看清后面的这个碑记究竟写了什么样的文字,来这里参观隋梅的游客太多,我耐心地想等到人少时趁机翻入。

墙角一支梅

这样耐着性子等了十几分钟,正准备实施我的计划时,旁边一位“1分钟照相”者看出了我的意图,他立即跟我说,你拍两张我的快照,我就让你翻进去,否则肯定不行。我反感他这种威胁的口气,于是站在栏杆外,选择着角度,拍着这株古梅。因为我来的时令不对,这株树既无树叶,更无花朵,眼前所见只是铁灰色的老树虬干,没有一点儿要发芽的痕迹。

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白癜风医院拉萨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