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即一生新疆,是一扇窗一种人生更

喝着飘香的奶茶、听着悠扬的旋律,骑上奔腾的骏马、驰骋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这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画面,是生养我的故乡——内蒙古。

机缘巧合下,草原儿女来到了让她心神驰往的第二故乡——新疆。

滋滋作响的烤羊肉、麻辣过瘾的大盘鸡、香色诱人的抓饭、嚼劲十足的拉条子……这是她的味道;巍峨的雪山、神秘的喀纳斯湖、气势恢宏的火焰山、神仙眷顾的天池、夕阳余晖下的沙漠驼铃,这是她的美艳;悠扬的冬不拉、欢快的麦西来甫、豪气的刀郎舞、舞姿飞扬间的眉目传情,这是她的风韵……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魅力,让人魂牵梦绕。为了圆心中的求学和探秘梦,行程余公里,穿越山西、北京、陕西、甘肃等多个省区市,历时三天两夜的颠簸与周折,我来到了被誉为“优美的牧场”的乌鲁木齐,即将在新疆大学度过三年的研究生时光。

初来时的温暖,至今难忘

初到乌鲁木齐,坐上出租车,发现司机竟是一位维吾尔族大叔,颇为惊讶。没等我说话,大叔先操着一口浓重新疆味的汉语普通话和我打起了招呼:“第一次来新疆吧?”我默默点了点头。“家是哪个地方的?”他接着问着。“内蒙古”,我谨慎地回答着。“内蒙古,大草原,好地方!这儿,内蒙古的,不少,我这个车的夜班,就是你们那儿的……”说到内蒙古,他的谈性越发浓了,讲了许多他对内蒙古的了解,仿佛俩人已经认识了好久一样。

短暂的交流,进一步勾起了我对这个城市的好奇,我开始主动发问:“这里哪个地方的人多些?”“全国各地的都有,甘肃、河南、陕西、东北的,还有广东、江苏、山东的……天南海北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老乡。”“为什么……”,还没等我把疑问说出来,大叔就开始抢答了:“新疆是个开放包容的地方,你在这容易找到归属感;新疆气候好,冬暖夏凉,冬天暖气烧得好,比南方又冷又潮的气候舒服得多,夏天只要是阴凉的地方就特凉快,又没有蚊子,是天然的避暑胜地,还有啊,新疆瓜果多又甜,美食别的地方你吃不到,各个地方的菜在新疆都能吃到,而且很地道……”在大叔眼中,新疆的好,就像吐鲁番的葡萄一样,一串接着一串的,数不完。

“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地方呢?”,我好想去看一下啦。“这个嘛——多了去了。好玩的,二道桥大巴扎、红山、天池、火焰山,南疆的胡杨林、伊犁的薰衣草、克拉玛依的魔鬼城,还有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艾提尕尔清真寺、慕士塔格峰……说全,还挺不容易嘞,你自己一点点感受吧!”大叔对我嘿嘿地笑着,眼里满是幸福。

健谈的维吾尔族大叔,传递出了这个城市的温度、包容与特别。下午,按照大叔的指引,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传说中”的二道桥:古色古香的建筑、擦肩而过的维吾尔族姑娘、哈萨克族帅小伙,让你仿若已走出国门;甘甜的哈密瓜、酸爽的石榴汁、透心凉的手工冰激凌、啤酒+蜂蜜调和成的卡瓦斯,带你的味蕾经历着全新的旅程;和田的手织地毯、色彩艳丽的小花帽、造型别致的民族乐器等手工艺品,雪莲、阿魏、红花等名贵药材;巴基斯坦的铜器、土耳其的首饰、俄罗斯的盖子布……各色本地及异国情调的商品,让我流连忘返,迟迟不愿离去。

新疆,帮我打开一扇窗

因所学专业(汉语教学)的关系,我有了给少数民族和留学生上汉语课的机会。在民族学生的课堂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同在一起学习,大家聊着自己民族的风俗、饮食及起居习惯,别有趣味。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还会时不时地闹出一些笑话,很有意思。我教过的多数维吾尔族学生很认真、刻苦,有的人汉语说得很标准,不看外貌只听声音,你真的感觉不到他是个少数民族。

克里木江是我的一个维吾尔族学生,学汉语不到一年,却已经比较流利了。他有自己的窍门,上课时把老师讲单词、读课文的内容,全用录音笔录下来,回去后跟着反复读,课文要全文背诵,而且要做到当天学当天会。无论春夏秋冬,他都一直这样坚持着,从不间断。维吾尔族学生不仅刻苦,还能歌善舞,随欢快的舞曲翩翩起舞,是他们朋友小聚时的必备项目。“新疆素有‘歌舞之乡’之称,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群众都是天生的歌唱家、舞蹈家。”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团长麦米提米尼·萨迪克曾如此自豪地说过。

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也是很多外国朋友留学的首选。这里的留学生以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周边国家居多,也有部分美、日、韩、瑞典等国的留学生。在与各个国家留学生交流后,我才发现,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差异竟非常的大。比如周边的哈萨克斯坦等国,由于轻工业不发达,在我们这里供应充足的纺织品、服装,以及铅笔盒、小镜子、发夹等“小玩意”,在他们国家都是稀罕物,所以每次回国他们都要带上很多,送给家人、朋友。

在新疆大学读研的学生,很多来自内地省市,下课后,操着四川、广东、江苏、河南、陕西等口音普通话的人,坐在一桌同吃大盘鸡、抓饭、拉条子,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幕,也是新疆最平常的景色。记得一个河南籍同学曾说过:“我去过很多城市,那里基本都有自己的家乡话或主流方言,外地人到那里后,要去适应当地的语言习惯,更重要的是,你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总有脚不着地的感觉。但在新疆,没有这种感觉,大胆地说你的家乡话就好,只要别人能听懂,没人会因此投去异样的目光。我毕业后想留在新疆,就因为她能‘真心’接受我们外地人。”一段话,说出了万千外来人的心声。我想,天南海北的人,愿意来到新疆、留在新疆、加入到建设美好新疆的队伍中,绝对少不了这个原因。

这就是新疆,很大气,不仅仅因为她辽阔的地域,更在于她开放与包容的胸襟,一视同仁地对待着不同国界,以及天南海北、不同民族的祖国同胞们。

新疆,是一种生活方式

新疆很特别,这里的人有着与内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到新疆你绝对很难懂。不信,让我一一讲给你听:

计时上,有两种时间(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彼此相差两个小时,在这里不出国也要倒时差的,想过没有?举个例子,北京时间上午十点钟,北京人已经快吃午饭了,新疆人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晚上十点,北京已是夜色漆黑、深度睡眠了,新疆还是亮似白昼,孩童玩耍嬉戏不绝于耳。

休假上,新疆人过两类节日,汉族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古尔邦节、肉孜节),也因此,新疆人的假期要比内地多几天。古尔邦节时,新疆人可以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凑零为整,凑个小长假,不赶人潮也能尽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饮食上,世界各地的食材和香料在此汇集,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新疆美味。大盘鸡就是这种交融的典型代表。整鸡剁件,青红椒、土豆切块,糖炒至焦黄,放入鸡块,依次加入川味中标志性的辣椒,甘肃人钟爱的土豆,再用先炒后炖的中原做法,让肉和菜相互浸润。鲜美的鸡汤与土豆中的淀粉形成丰盈的汤汁,最后放入陕西特色的裤带面,五味俱全。大盘鸡不断变化融合,满足着不同籍贯劳动者的味觉需求,也见证了各族群的智慧在美食上的碰撞。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段解说词,完美地诠释了新疆饮食的独特个性。

交友上,作为民族自治区,新疆人不仅有民族朋友,还有民族亲戚,有的还有民族亲家呢。跟你说说我的民族亲戚吧。工作以后,响应自治区结对认亲政策,我有了一个维吾尔族亲戚,阿克苏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库尔巴格村的阿里木·艾散一家。来新疆已有12个年头的我,此前仅去过北疆,多数时间都在乌鲁木齐。正是因为认识了我的民族亲戚,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走进南疆农村、近距离了解和感受民族朋友的生活情况。

温宿县的各个乡镇算的上是富裕地区,我亲戚所在的村子,盛产大米、红枣、核桃,很多村民日子都很殷实,不仅有很多土地、牛羊,有的家中还做着很不错的生意。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村民们精心准备、家里摆放着各类干果、水果,同时用家中土鸡、绿色蔬菜准备了大盘鸡、抓饭等可口的美味,处处都是他们的用情与热心。

看亲戚回来的路上,大家分享着与各自亲戚的合影照,感受着房屋内讲究的装修、讲述着亲戚家中愉快的交流与盛情的款待,体会着驻村干部与村民亲如一家的交往,我们不禁感叹,自治区“结亲”的政策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没有走进这里,南疆的诸多美好,我们不可能有了解与感受。

再讲两个走亲戚中发生的事。一件是今年母亲节时的故事。母亲节前夕,在外工作的一个维吾尔族女孩回托万克库尔巴格村看望自己的母亲,听母亲说到驻村工作组的贾世萍对母亲很照顾,经常帮着解决实际困难,过来嘘寒问暖。女儿听了后很感动,当天晚上快12点时,专程来到驻村工作组,为工作组的贾世萍送上了康乃馨,祝她母亲节快乐。再讲一件今年五月份的小事。这个村子一户村民家中鸡下的土鸡蛋是当地的“热销”产品,五月份初,驻村工作组可以回家探亲的人,都要去这户村民家买鸡蛋,可是他却一个鸡蛋都不卖。大伙就搞不懂了,纷纷问为啥,他憨憨地笑着说:“我亲戚要来了,亲戚要来了,我要都留给我的亲戚。”这就是村民的情谊,淳朴而真挚,让人心里暖暖的。

这就是新疆,各民族不仅是朋友、是亲戚、更是亲人,大家在心贴心的交往交流中,关系融洽了,民族间的友谊越发深厚了。

这就是新疆,让生在草原的我因好奇而追逐,因钟情而义无反顾地留下,在此工作、成家并结婚生子,将这种爱一直延续下去。

这就是新疆,她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旦被她吸引就难以自拔,偶然的相遇也会促成永恒的相守。因为在爱这片土地的人看来,新疆不只是一个地域,更是一扇窗、一种人生、一个全新的世界。

现正式向广大读者征稿

征稿方向:参照本平台以往发布稿件类型;

征稿形式: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直播等。

按稿取酬。

投稿邮箱:xj_shuohua

.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