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为什么不去高大上点的地方?
感觉好low啊……
那边没在打仗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在国内的时候,每次跟人提到要去哈萨克斯坦做志愿者,都会引来一片不解和议论。
如今在这边快一个月了,只想跟他们说——Naive。真的,这边,好爆了。
打从心底里觉得当初来这边的选择是非常非常正确的,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段可遇不可求的,珍贵的人生阅历。
我给自己的定义是体验导向型,觉得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多体验。
人这一辈子很短,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今天做了这件事,另一件事就只能等到明天去做了,而我不愿意把一个又一个的今天花在同样的事情上,我想看,想听,想说,无论是风景还是故事,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期待一些不一样的。
有人说不过是一个志愿活动,不值得花三个月,有这时间还不如去实习,甚至也听说有些报了名也通过选拔的小伙伴因为考研就业出国等原因中途退出。
我尊重所有人的选择,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可能好处都给你占了。
但我的想法是,错过了这次,恐怕再难有机会以某个高级组织成员的身份到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地方,做这么独特的工作了,那我岂不是失去了一次炫酷的人生体验?
于是,我来了,踏上了这片几乎没有概念的国土,闯进了一场绚丽而刺激的电影。
严格来说,这可以算是我的第一个工作经历。来这边还有个私心就是想解解当学生的腻。
以前以为做学生比工作好得多,学生只要按时交作业,不挂科,也就没人管着,跟老师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而一旦参加工作就成了别人的走狗,生杀大权掌握在上司手里,不仅要搞好工作还要随时察言观色,必要的时候甚至得舍尊严保饭碗...
就不深究对工作近乎变态的刻板印象是谁灌输的了,总之事实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
这些日子接触了各式各样的领导和官员,我总结出一个非常以偏概全的道理:越是居高位者,待人往往越和善,因为正是他们的大格局让他们达到如今的高度。
他们在听我讲解的过程中都非常专注,表情和蔼,完全没有架子,有的还会笑呵呵地跟我唠两句家常,周身散发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却又很放松的气场。
我的领导们,工作的时候非常效率,私下也会跟我们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没有把我们当下属而是当作平等的工作人员看待。
就拿我们礼宾组来说,白天正儿八经地工作,晚上在群里那是相当的欢脱。
除了我们四个充满娱乐精神的志愿者,还有三个贸促会的姐姐,两个性格完美互补的boss。这两位boss都是三十出头的青年才俊,一个是神秘冷峻的独孤求败,一个是不拘小节的的令狐冲,两人同住一寝,日常互动也是萌点多多。
我们四个志愿者在私下有个小群,总是爱强行为他两人的关系添加各种浪漫主义色彩,就连独孤求败在大群里艾特了一下令狐冲问他怎么这么晚还没回,我们的小群里都能炸一会锅——
「令狐冲夜不归宿!独孤求败独守空闺!」
「为什么要在群里说不私聊!是不是在秀恩爱!」
「令狐冲不回去做宵夜,独孤求败又要啃饼干了…」
没有男朋友的女人就是这么可怕。
啊,不对,好像只有我没有……
他们其实也知道我们的猥琐行径,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独孤求败有时会皮笑肉不笑地说「是时候该换一批人用了」,把我们吓得一愣一愣的,令狐冲就会接「他知道你们昨天偷偷给我巧克力吃,醋坛子翻了」
然后五个人一起快乐地享受独孤求败飞来的眼刀。
那三位姐姐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优秀能干的独立女性,这些日子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让我明白了一个女孩子最重要的还是眼界,那是比诗书更能决定你气质的东西。
当然我通过如此小范围的接触没有权利总结群体共性,可我始终觉得,真正干实事的人,是不会陷在人际关系里无法自拔的。他总能看到更高更远的东西,有人管这叫远见,有人管这叫格局。
给我灌输过那些对于工作的刻板印象的人们,也许是时候该审视下自己的平台了,毕竟一个乌烟瘴气,曲意逢迎,把心思用在人际而非工作上的团队,是很难搞出什么大动作的。
我才不是在灌输成功学鸡汤!
啊啊总之,我现在过得非常开心,每一天都能从todolist上划下去点啥,比如见到习大大,比如见到王毅部长(嫉不嫉妒!意不意外!),比如在派对中心尬舞,比如喝香槟,比如吃烤三文鱼...
每天都会交到新的朋友,各种国家的都有,只要会说一些英语,能进行基本的交流,就都可以玩到一起。这边的人除了脸书和ins,还用一个叫WhatsApp的社交软件,相当于国内的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