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领域的女精英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

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第一届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审会,会议评选出苏文等10人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根据《中国地质学会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选条例(暂行)》规定,现将苏文等10名获奖者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予以公示。

根据中国地质学会报道整理

苏文

职称:研究员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简历

.08-.04中国华东有色金属勘探总公司地质队(南京),技术员、工程师;

.04-.09安徽地矿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06-.07意大利都灵大学矿物学系,访问学者;

.09-.07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生;

.08-.0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06-.07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0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获得的科技奖励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4;

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2;

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排名第4。

获过何种荣誉称号及奖励

年被安徽省地矿厅授予“七五”期间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之奖励;

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年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

苏文同志自83年本科毕业以来,积极投身于科研和野外地质第一线,主持、完成6个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4个部级项目,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成了野外地质填图、找矿勘探、3个项目、1个创新研究群体、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苏文同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出版专著一本,发表论文7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28篇,其中24篇为SCI文章;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等奖,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年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年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其所做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

1)分析了花岗岩含矿性,确定成矿母岩,提出了皖南西坞口-岭脚一带花岗岩可能的找矿远景。

2)发现了微粒金刚石。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榴辉岩中有金刚石包体存在,这是陆壳型榴辉岩中世界首例,变质岩中第二例微粒金刚石(哈萨克斯坦片麻岩中的为世界首例)。表明大陆地壳能够俯冲到>km深度,这对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及下地壳物理化学过程的传统概念构成挑战。

3)发现了硬玉中的柯石英及其假象,确定硬玉可以在P>2.8Gpa下稳定。

4)石榴石中发现了高压水分子团,证明俯冲陆壳是一个含水体系,而不是以往所认识的“干体系”。

5)首次展示了水在大别山超高压“名义上”无水矿物硬玉中的赋存和分布特征。通过超高压硬玉的含水性和绿辉石的实验研究,揭示了俯冲过程中水的循环,折返过程中矿物中OH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早期退变质作用的水-岩反应。

6)在对硬玉、石榴石显微构造变形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分子团导致了硬玉和石榴石的水解弱化,通过位错攀移而引起矿物强烈塑性变形的新机制。

7)系统研究了高压变质角闪石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特征,为角闪石的生长和退变质反应过程中离子的迁移和扩散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8)通过对西南天山榴辉岩锆石原位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榴辉岩的峰期变质年龄为Ma,精确限定了塔里木和伊犁地块间的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晚古生代石炭纪,而不是三叠纪。该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和,在科研工作中富有协作精神。她多次深入到人烟稀少的新疆西南天山等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尤其是14年8月在野外地质取样时摔伤造成锁骨及腰椎骨折,在她养伤期间仍坚持工作,在构建一套水平光源的红外光谱显微系统的实验平台上费尽心血。作为一名对事业有不懈追求的知识女性,她对家庭也极其认真负责,为此她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特郑重推荐苏文同志为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侯选人。

范宣梅

职称:研究员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专业:地质工程

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简历

.09-.09荷兰地理信息与对地观测研究院(ITC),博士,助理研究员

.03-.10成都理工大学,讲师

.02-.01联合国培训研究所(UNITAR)培训专家、副研究员

.01-.07成都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07-至今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

.01-.12比利时烈日大学(UniversityofLiege)兼职客座教授

获过何种科技奖励及排名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7,共15人);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9,共10人)。

获过何种荣誉称号及奖励

年获谷德振青年科技奖;

年入选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千人计划”;

年获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年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Richard-Wolters奖;

年获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年度杰出会员奖(OutstandingICGdRMemberoftheyear)。

推荐理由

被推荐人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评价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以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地震诱发滑坡和滑坡坝的形成机制、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构建了“地震→滑坡→堵江成坝、堰塞湖→坝体溃决→洪涝灾害”灾害链预测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开辟了地质灾害链效应研究新途径,具体为:

1.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新的预测方法;

2.首次揭示了震后滑坡坝和堰塞瑚的消亡过程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滑坡坝稳定性的新指标;

3.建立了堰塞湖溃决与洪水泛滥全过程分析预测方法;

4.建立了震后大型泥石流灾害链效应的定量评价理论模型和方法。

以上研究成果被用于指导汶川地震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汶川地震区余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与治理、震后多个大型泥石流沟谷的工程治理、重要城镇和基础设施地质灾害安全评估、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成果在芦山地震和最近的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有效应用,并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害的预测评价与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借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合作者身份在本領域知名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近5年SCI收录论文16篇,总引用次数次,单篇最高SCI他引次数为次,1篇进入Elsevier出版社近5年前50名最高引用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Geoscience?(影响因子13.)的文章受到了广泛的国际







































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
招聘SEM(竞价)总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z.com/htsc/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