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历经了繁复的变迁,但任凭岁月更替,时光流转,西北大学总是昂首阔步,以顽强的毅力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西大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在这非常重要的十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与石油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国家旅游局、国家医药管理局等二十多个国家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办学,探索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办学新路。
从年开始,通过与多部门的联合办学,西北大学的办学规模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地质、经济、历史、考古等如今的强势学科,无论是从办学规模还是从办学水平上,在当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文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也在这一时期成立。
年,张岂之先生担任西北大学校长。在这期间,他带领着西北大学师生,为联合办学与综合改革做出了不少贡献。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张岂之先生就谈到,“只要把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理顺了,必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比新办多少所大学都合算”。联合办学既促进了西北大学的发展,又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人才,西北大学也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走出了新路子。
记录着西北大学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锦旗
联合办校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在联合办学中得到快速发展的学科,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如在物理学方面,年,西北大学物理学系成为全国最早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作为国家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的侯伯宇教授,也因此成为最早的博士后流动站主持人和指导者。侯伯宇教授严谨治学任教,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首批进站的周玉魁、卫华、张耀中三名博士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完成专著一部,做出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受到学界高度评价。此外,西北大学的法律系,也在年得以重建。
除了发展优势学科,这时的西北大学同样注重国际化办学。年10月,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正式成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南斯拉夫、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大批留学生来到西北大学学习,此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多年来长短期留学生人数在陕西省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西北大学也朝着建设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昂首迈进。
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西北大学被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年建站的物理博士后流动站铭牌
“今天你以西大为荣,明天西大以你为荣”,这是西北大学对每位学生的殷切期望,“成为母校的骄傲”的信念,也因此被镌刻在心头,成为每位西大人的奋斗目标。这段时间的西北大学,相继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品行上,都为西大人树立了榜样。
在历史、考古领域,史学大师侯外庐先生以万言的《宋明理学史》填补了解放后我国史学研究的空白。盖山林先生作为中国岩画学的开拓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数年艰苦跋涉,在阴山地区和乌兰察布草原一带发现岩画近三万幅,亲手描摹三千多幅,出版了《阴山岩画》一书,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