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646.html马为良,字眉山,东乡族(撒尔塔),清朝晚期出生于东乡族自治县凤山乡池滩村,享年60以上(约-),因他住的地名叫“赤斯拉务”,所以东乡人就称他为“赤斯拉务”司令(当地习惯对于有政治地位的人,不称姓名,迳以地名称呼,或以地名结合官名称呼)。他出身行伍,原在马安良部下任过哨官,后转入马麒的宁海军,由哨官积功至旅长,因其驻防享堂(青海属)多年,故又称为“享堂旅长”。年河湟事变起,他随西北军车长高树勋赴临夏镇压暴动,旋被保为临夏警备司令。民国十八年(年)任编第九师副师长。民国十九年(年)受任临夏警备司令。民国二十八年(年)朱绍良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时,马为良为甘肃第五区(临夏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他出生的“赤斯拉务”地处东乡县境内东南部的风山乡,在风山脚下有一块泥土沉积形成的赤滩。相传这里是一个积水大池,实际上是山体滑坡后形成的塞湖,经多年蓄水,湖的周边林木茂盛,山水相映,景色秀丽,称“赤斯拉务”,汉语称“金龙池”。“赤斯拉务”词在蒙古语中是个多义词,用在地名上,意为秀丽有灵气的地方,用在骑乘上,意为一匹骏马,用在人上意为人中俊杰。在干旱无水的东乡,有这样一泓湖水之地,可称之为“赤斯拉务”—秀丽有灵气之地。大约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湖口被山洪冲开,湖水泄尽,后经多年沉积,湖底便成了一块平整如砥地肥沃土地,俗称“赤斯拉务池滩”。总面积有两千多亩,土壤肥沃,庄稼连年丰收,居民安居乐业。凡出生在这里的人到外地时,往往以地名代替人名,不直呼其名,以示尊敬。
近代以来,这个地方的“赤斯拉务”家族成了东乡地区较有名声的家族之一。从清同治(-年)年间以来,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个家族相继有掌教(掌教是清朝时由地方推举的,有学识高的人或有威望的人员执行一坊教务的人)武秀才、地区专员、县团级以上的人员20多人。除了农耕,还兼营商业,一度成为东乡一大望族。据《甘肃灾害》记载,清道光二十年(年),河州东乡大旱,相继发生瘟疫,“赤斯拉务”掌教一家在地方上有一定声望,但全家伍由于患瘟病几乎都殁了,惟掌教夫妇和一幼子尚存,同时其他各家也有存留下来的幼儿,掌教收养来加上自己的共8个幼孤儿,按出生年龄排行,掌教的儿子排行老三,于是掌教夫妇担负起抚养8个孩童的责任。这8个孩童成长起来后,掌教把自己的土地产业和原属孤儿自己的土地产业结合起来,平均分配给每人一份,给他们娶妻成家,并规定家伍不管血缘亲疏,都以亲家伍相待,永远和睦相处。“赤斯拉务”家族的兴起,是同治年间(-)的事。自掌教收养孤儿以后,便有了8个儿子,在地方上有相当的威信。有些人的家庭纠纷、民事调解都在他的主持下得到解决。在民间流传着掌教查办偷盗邮包的故事。据说,清朝时期甘肃刚开始有了邮政,邮包信件都是邮差用骡子或马驮着一站一站的长途传送,按集镇大站口分的。那时兰州到河州的邮路是经东乡行走的。某年邮差遇雨,住在山区小店里,夜间,所托运的邮包被人盗去。报案后,州府派员并责令地方绅士破案,掌教承担了调查案犯的任务。他明察暗访,掌握了线索,但肯定不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召集附近各村庄的人开大会,人们集中以后,向大家宣告保护邮包信件的重要性,同时也说了密查的情况。讲完后会场里一片寂静,他反复审视怀疑的对象,突然,在静默中他大喊一声:“看,贼的头上火着了!”被怀疑的人猛一惊,在自己头上用双手一摸,大家看清了摸头的人。结果,被盗的邮包信件如数交出来了,很容易地破了案。“贼的头上火着哩”,成了当地有名的典故口头语。“赤斯拉务”家族中有个名人叫马禄,家中排行老三,自幼聪慧好武,曾在清朝光绪初年考取武秀才,未出仕;光绪十八年(年)河州东乡又遭大早瘟疫发生,赤斯拉务八大家中仅剩马禄和其弟老八两家,其他都在瘟疫中病。光绪二十一年(年)河惶事变,马禄携家眷逃往州避难,直到战乱平息后才回乡里,清政府曾颁给“守正不阿”匾额。从此,家中常以“忠顺”皇朝为家训。马为良在任期内兼临夏回教教育促进会会长,把过去河州镇守使管理的东校场上下二十亩水地捐为临夏县教育基金,为此,省政府赠给“热心教育”匾额一面。东校场上下水地二十亩,每年收租粮三十石,原先充作镇守使马料来用;他捐给临夏县当做教育基金后对发展地方教育起了重大作用。年(民国7年)“果园”哈智马万福从新疆押解至永登境内时,马为良奉马麒的命令,带领8名士兵,改扮成打柴放羊人(一说是装扮成商人)在囚车经过的沙沟埋伏,袭击押解兵卒,救出“果园”哈智,送到西宁。年抗日战争时期,马为良动员临夏、东乡地区名民族子弟兵随师长马彪、旅长马秉忠,团长马思融,奔赴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军,祖国的大西北真正成了抗日救国大后方的作用!年在河西发生抢劫苏联援华物资汽车运输队的重大事件,作为临夏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的马为良得知有的案犯逃到河州东乡潜藏,即调拨专人搜捕,终于在东乡捕获12名案犯,追回了部分苏联援华抗日物资。年6月29日,马为良皆其堂弟马福良、侄马海如等一行人去东乡汪集开展工作,推行新的政策,由于一部分群众特别反对他的新政策,进行了密谋,当日凌晨一些刺客开始了行动,马为良当场被刺身亡,马福良受刀伤抬到家中身亡,马海如也当场身亡,唯有哈拉团长怀枪自卫,得以逃脱。马为良兄弟五人,哥哥马赞成,家名哈麦德,专管家事务农,操持全家生产经营和生活管理;马为良的弟弟马福良(马禄三子),字碧臣,生子六人,其中一人早逝。福良的长子名绍融,字尧如,曾在国民军中仁副官长,年任西宁市市长。年到年被推荐为东乡县政协常委、临夏州政协委员。马为良的弟弟马玉泉(马禄四子),字昆山,家名胡塞尼。曾在马安良部下到回条送勤最方着任管带,后回家经商。生子三人,长名海如,次名学融,又名敏如三子名效融,字子亮。年后举家迁居临夏市落户。马为良的弟弟马存吉(马禄五子),著名学者,后在家务农。马为良之子马继融,字耀先,曾在国民军中当过旅长,后改任青海民政厅长。马为良家族的一部分人在年到年三年困难时期迁居新疆伊犁居住。这部分人现已发展到30多户,约百十口人,其中马为良之堂弟马如良之孙马永祥(家名伊思马力)承包地伊犁皮革厂,业务已扩大到哈萨克斯坦,效益良好,成为伊犁地区较有名气的一家企业。现位于东乡凤山乡的“伊”姓姓氏的人,当时是马为良家中的雇佣工,他们是外地人,其祖上是汉族同胞,后同当地的群众通婚后定居了下来,现今成了一个大家族。平心而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国各军阀混乱,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犯,而以马为良为首的东乡人组织民众积极抗日,奔赴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军,他们义无反顾,大义凛然,高举爱国旗帜,前辈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马为良桑梓办学,重视教育,支持临夏教育事业发展,这点值得赞颂。但他也有点过错,依附国民政府的军阀势力在东乡地区强行推行新政策,这点笔者是持批评态度的,天有上天,我有权利,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参考文献:
[1].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总编:马凌祖.《东乡族自治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8.
[2].《中国东乡族》[M].
[3].《东乡族自治县概况》[M].[4].文章.我们的“赤斯拉务”家族马克勋.往期文章:
东乡民间故事——那拉斜户的故事
东乡焦裕禄式干部——闵五果
9月23日-东乡人民心中最伟大的一天
东乡族的英雄史诗《米拉尕黑》
小编寄语:东乡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东乡族文学从13世纪到现在,以口头形式流传至今,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能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语言、民俗传承下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