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宏的艺术视野深厚的民族情怀赵

“行未动,思先行”,年5月17日,中国音协讲师团来到古城西安,让文艺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行动落到实处,以专家诠释将其更好地带到基层,这种“无死角,全覆盖”式的演讲以其深入浅出的内容、鲜活生动的事例,从而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具体执行方式的指引。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赵塔里木教授以丰富的民族音乐工作经验,将他在西北的“丝路”题材探研中的心得,在民族音乐、经典文化发扬中的经验以及国家层面的文艺精髓的理解仔细呈现,讲座从具体案例出发,涵及研究方法、学术观念,其发言可参考、可索骥,有思想、有高度,令听者感触颇深。这是赵塔里木一直以来从事教学、科研、领导工作中朴实、真诚作风的一个缩影!作为专业音乐学教授,他带领学子们耕耘在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西北地区,广袤的田野之中,将它们挖掘、整理、学理思辨,最终上升到文化层面的认知,其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严格要求的引导力、广种博取的开发度,都给予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名博士生论文成绩优秀即是明证;作为研究型学者,他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至今已发表40余篇(部)著述,他从新疆额鲁特民歌、中亚东干人的民歌到目前主持的“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等专题的研究中,他的民族音乐考察视野愈来愈广。作为音乐学院的领导,他带领新疆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真正地扎根到民间音乐实地、腹地,深入贯彻其办学宗旨,而在中国音协的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社会音乐事务,引领广大音乐工作者深入理论内涵,将国家层面的文艺政策通过引导而落到实处。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协讲师团等场合多见其活跃的身影。多重身份,多维视角,赵塔里木在多领域探索中取得了广泛学术及社会影响,将学院与民间、官方与学界之间予以了多方架构,实现了艺术跨文化融会的研究。而这,正是来自于他深入的学术探蹟、宽广的学术视野、浓厚的人文情怀、深重的民族意识等综合而成的思维构建。

1早期:从作曲技术理论到民族音乐学

取名为塔里木,常使人们认为他可能是地道的维吾尔族。出生于乌鲁木齐的他,其籍贯实际上是湖湘,他在人生的早期并不与地理位置上的塔里木盆地有何牵涉,但起名为塔里木确实有其父母从北京援疆时心理上的寄托,而这无意之举却将其人生甚至学术的发展与新疆建立起深度联系。他长期行走于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浸润于新疆多彩浓郁的民族文化之中,研究领域的侧重,最终使其成为新疆音乐文化现代纵深发展、推进的代表人物之一,新疆的首位音乐学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获得即是例证。

年,秋在北京香山与同学合影

在乌鲁木齐市的某中学毕业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特殊文化氛围,为赵塔里木置于民族文化的腹地工作而创造了客观条件,他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工团一干就是七年!正是这次长期而深入的接触,他对蒙古草原特有的长短调、哈萨克阿肯弹唱、维吾尔麦西来甫等乐种有了融入式的深解!他至今仍能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些特性演唱、演奏甚至舞蹈,足见他对此理解深入并情有所钟。这七年与民间音乐的零距离相处所结下的“情缘”,使赵塔里木受益终身。

新疆在年恢复高考后,新疆只有一个奎屯师范学院招收音乐本科专业,他排除万难,考入其中。年春天,他成为恢复高考后新疆的第一批音乐本科生。“文革”后恢复高考已经过去了整40年,赵塔里木至今仍对当时万人竞渡“独木桥”的情景记忆犹新,也深感不易。当时奎屯师范学院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学校全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除了满足应有的教学设备,最重要的是配备了非常优秀的教师,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得到了一生的欣慰。年,新疆师范大学成立,因当时音乐专业师资很缺乏,为了把学生教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由三个单位来共同培养学生,一是新疆艺术学院,二是新疆师范大学,三是新疆歌舞团。

年,调查蒙古族额鲁特民歌,新疆尼勒克牧区

赵塔里木说,由于他们七七级这个班是新疆第一个音乐本科班,因此作为新疆音乐教育的师资而重点培养的,所以学校对于将来的教学也是费尽心思,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人的培养方式都不一样。他当时主攻作曲理论专业,其班级有四个人是这个方向。他回忆说,当时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并不多,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于国内音乐名校的高材生,或是援疆的艺术干将、或因人所共知的政治原因来的新疆,专业非常优秀。如钢琴老师王莲是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在德国专家班深造,演奏技术精湛,教学要求严格;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老师赵梓辉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钱仁康的专业学生,知识宽厚渊博;和声、复调老师马辉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的学生,作曲技术理论娴熟,教学深入浅出,方法上有很多创新,他后来退休后还辅导了很多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主课祝令老师为人厚道,爱生如子,批改学生的作业认真到极致。这些老师艺术上,思想上有着崇高的理想,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苦难的洗礼,所以在音乐的理论和实践上颇有成绩,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人才培养的使命感非常强烈。可能是感到机会难得,赵塔里木说他当时的学习始终非常努力,这也就使其在本科阶段夯实了音乐基本技能及理论素养,为其后来的其它专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硕士论文答辩后与答辩委员会仁钦道尔吉、冯文慈、耿生廉、毛继增、朱卓健(秘书)合影

四年毕业后,赵塔里木留校,成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的一名教师。一开始,学校希望赵塔里木能去教学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课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qz/7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