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超声难以穿透气体的物理特性,长期以来在肺部疾病诊断中应用甚少,但近年来研究已经被证实超声检查对肺脏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从心源性肺水肿到急性肺损伤,从气胸到肺炎,从间质性肺疾病到肺梗塞和挫伤等等。X线和CT在肺部诊断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其放射性电离辐射对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损害较大,以至于临床检查较为慎重,不宜反复检查,对于重症患者由于不宜移位搬动亦给床旁检查带来不便,而床旁超声却因其无电离辐射损伤、廉价、可重复性高、便捷等优势可弥补这一缺陷。但肺部超声检查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目前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孕期妇女及危重症患者。
肺脏超声常用术语
●胸膜线:在正常肺充气时,肺表面检测到的一条高水平线,即胸膜线。
●A线:是在胸膜线外定期出现的与胸膜线相平行的高回声线。特征:A线呈高回声,随距离衰减;A线之间呈等间距。
●B?线是从胸膜线出现延伸至屏幕底部的离散垂直混响伪像影,不发生失落。特征:起自胸膜,随胸膜滑动而运动,呈激光束样高回声,不随距离衰减。
●实变:胸膜滑动减弱/消失;实变区表浅边界规则;无正弦波征;内可有动/静态支气管气像或支气管液像;实变区深部边缘不规则,远场可见彗星尾样表现者,见于碎片征;深部边缘规则者见于肺叶实变。
●支气管充气征:含气的支气管;如支气管通畅,随呼吸呈一暗一明的表现;如支气管不通畅,则呈与支气管形状一致的高回声像。
●平流层征:肺滑动征消失时,脏壁层胸膜无相对运动;M模式表现为平行的水平线,即“平流层征”。
●肺点:超声诊断气胸的金标准;正常肺与气胸的交界点;吸气时可见正常肺表现;呼气时胸膜滑动消失,M超呈平流层征。
检查规范
肺部超声扫查方法:
检查体位:仰卧位
●新生儿多彩用线阵探头,成人彩用凸阵探头。
●纵向:探头与肋骨垂直
●横向:探头沿肋间隙走形扫查,避免肋骨影,最大化的看到胸膜线
●以纵向扫查最为重要和常用
扫查分区:常规扫查一般选用12分区法,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和可搬动的患者,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症患者亦采用8分区法。12分区是以腋前线、腋后线将胸廓分为前、侧、后三部,再以乳头水平线将三部分为上下区,8分区是除去后部。
常见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又称肺透明膜病早产儿主要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不张。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时呻吟,发绀和呼吸衰竭。
●病理上广泛性肺泡萎陷和嗜伊红透明膜形成
●超声诊断要点:
1.肺实变伴细腻密集(雪花状)的支气管充气征
2.胸膜线异常,与A线消失,
3.出现B线,胸腔积液
4.双侧肺脏的病变程度与性质可不一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湿肺
又称Ⅱ型/良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暂时性呼吸困难。是由于经肺内淋巴管排除肺内液体延迟使之积聚引起。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一般病例无需特殊处理,多在1天内恢复,少数3--5天恢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生后出现短暂性气促,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羊水吸入综合征稍相似。
足月儿,出生2小时
足月儿,出生8小时
新生儿肺炎
●由于病原体感染或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病理:肺泡的炎性渗出,充血和水肿,可发生局限性肺气肿和肺不张
●超声表现:
1.出现B线
2.胸膜线模糊,纤细或中断,A线消失
3.胸膜下形态不规则的实变区,边缘锯齿状,内部不均匀低回声,周围可见致密B-线。单区或多区分布。
4.肺滑动征减弱或消失,可见肺搏动征。
5.动态支气管充气征
6.胸腔积液
肺泡—间质综合征(肺水肿)
●特点
1.肺组织中的液体量增加
2.气体和水的比例变化
3.气液体间的声阻抗差增大
4.超声在气体和水的界面上产生强烈的混响
●超声表现
1.A线消失
2.出现B线
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肺水肿
气胸
●实时超声下肺滑消失
●存在胸膜线及A线,不能排除气胸
●无B线或彗星尾征,如存在可排除气胸
●少量气胸是存在肺点,大量气胸时没有肺点
●M型超声正常的沙滩征被平流层征所取代替
气胸
成人肺部超声多采用凸阵探头检查,在判断重症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肺水肿有重要临床意义!
成人正常肺
急性肺水肿
肺部超声在儿科人群中作用在大量的研究中表示对诊断患儿肺炎甚至比胸片灵敏度更高,受益于患儿胸部较小的尺寸,线型探头便能实现对大多数情况下肺的可视化。另一方面,考虑到患儿对放射的高敏感性,患儿更能从肺部超声检查中获益。
因肺超声以肺内气体和液体比例不同而进行各类疾病的诊断,不同类型肺部疾病可出现相同表现,所以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其次肺部超声并不能排除诊断未累积胸膜的肺部异常病变,特别是在皮下气肿的情况下,超声无法穿透,一些肿瘤位于中央位置被气体包裹,难以检测到。因此单纯依赖肺部超声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