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介绍特辑草原上的雄鹰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

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少数民族

[hāsàkèzú]

哈萨克族

关于哈萨克族

由来

居住

服饰

饮食

节日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

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人。

哈萨克族的居住

草原上的家——毡房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毡房是春夏秋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便的活动房屋。毡房日遮阳,夜隔潮,防风挡雨,通气透亮,移动方便,一般30分钟内就可支撑拆除装卸完毕。

富裕家庭的毡房很讲究,里面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种图案,围毡都加以修饰。格栏四周挂着壁毡和花色毡子。地上铺满花毡,绣花毡、地毯。富有的人家毡房格栏、辐柱上漆,镶上镂刻的骨饰和银饰。

不过以上是指在草原上的居住所,现在绝大多数的哈萨克族都是居住在城市里,在天气凉爽的季节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在草原的毡房里休息作乐。

附上一张小编在草原上的骑马图~

作为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也有着和哈萨克族的毡房很像的房子,要注意不要把毡房和右边的蒙古包弄混了哦!

1

蒙古包

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2

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带你领略那些哈萨克族的美食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在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的时候,哈萨克人要宰杀一些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谚语说:“奶是哈萨克的粮食”。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等等。传统面食主要有烤饼,油饼、炒小麦、“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手抓饮食)、“包尔沙克”(baursak)等。

图一是小编家过节时的图~是不是很诱人呢!

服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一般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男子一般穿软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胶鞋,以保护靴子。年轻男子穿长筒皮靴。猎人则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翘首软靴。此外,高寒地区的男子也有穿保暖御寒的毡靴的。

哈萨克族妇女的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女孩子从小戴“塔克亚”,这种帽子帽壳较硬,平顶,顶上插有表示吉祥的猫头鹰羽毛,上面缀有光彩夺目的珠玉。“沙吾克列”是姑娘们出嫁时戴的尖顶帽,里层为薄毡,外罩绸缎,帽壁绣有以花草和兽角的各种变形体为内容的花纹,镶嵌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

以上的服饰均为传统服饰,现在一般在大型节日时才会这么穿。

节日

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那吾肉孜节”则是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之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春节。哈萨克族很早以来就使用十二生肖的日历。这些生肖纪年的起点是日夜相等的春风(3月22日),叫“ULES”或者“那吾肉孜”(NAW—REZ)。“那吾肉孜”是“新年”的意思。生肖从“那吾肉孜”这一天开始转换,这一天算作新旧更替,叫“春分”(ULESKUNI)。“那吾肉孜”日,家家做“那吾肉孜”粥。哈萨克人成群结队,走村窜户,挨家喝粥,吟“那吾肉孜”诗,拥抱贺岁,祝愿新年牲畜旺盛,庄稼丰收。专为那吾肉孜节准备的份肉煮好后,需端到受人尊敬的长者面前,老人致祝词,祝牲畜兴旺,乳汁丰盈。

哈萨克族——热爱音乐的民族

民族特色音乐及舞蹈

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胡布兹、斯布孜合等。

冬不拉尤其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多用桦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肠制弦。过去琴身有铲子形和马勺形两种。现在有了将这两种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间新式冬不拉。

哈萨克族的各种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歌曲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为特征,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传统的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走马”)。

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对唱,就是两个阿肯(即对唱者)即兴进行创作比赛。在哈萨克族人们之中,对唱技艺相当普及。从形式上看,对唱体裁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即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歌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尔后再各自即兴歌唱。

阿肯弹唱是生命力很强的民间文学体裁,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唱作品在群众中流传。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各地、县每年都组织阿肯弹唱会。如今阿肯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对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

小编作为哈萨克族,也曾在小时候亲临阿肯弹唱会现场,领略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及音乐氛围。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哈萨克族同学。前不久进行的第二届大学生冬不拉大赛中,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哈萨克族小姐姐乌丽盼·阿色哈提凭借着出色的冬不拉实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曲动人的冬不拉弹唱。她说:“参加这个比赛,不仅跟优秀的前辈们学习交流,更是领略了哈萨克族文化的风采。”

多多了解这个民族吧

你会发现他们的魅力远不止这些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经典哈萨克谚语。

劳动能将戈壁滩变成绿洲,

懒惰能将绿洲变成废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ly/8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