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战略中的民族因素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
杨云安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摘要: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陆路纽带,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其文化、民族、宗教思想的多样性具有代表性。该地区的民族问题异常突出,各民族间、民族内的矛盾以及其他由民族冲突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新丝绸之路”计划会对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产生影响,而本地区各种民族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成败。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中亚;民族
年,习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旨在加深亚欧大陆国家或地区全领域交往合作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年,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习总书记又提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亚欧交流的构想,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目前,该战略已经成为亚欧各国特别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热议的焦点。亚欧大陆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密集、国家数量最多、经济活力最大、文化最多样的大陆,历史上一直是影响和推动世界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核心区。在全球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背景下,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辟和建构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沟通渠道的需要日益迫切。“新丝绸之路”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而提出的。
一、沟通亚欧大陆“新丝绸之路”是联系亚欧大陆的情感纽带,是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更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桥梁。“新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在历史上就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活动区域。以陆路丝绸之路为例,它东起中国,穿越中国内陆,在中亚地区一分为二,一条继续西进到达中东,沿地中海两侧分别到达南欧和北非,并由此分别向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扩展,与此同时,“丝绸之路”在中亚地区的另一分支南下阿富汗、巴基斯坦并到达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地区。这条丝路犹如一条主动脉,为上述地区带来了共同发展、成长、进步的资金流、信息流和资源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以我国华夏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周边的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波斯文明共同构成了东方文明群,而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在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中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波斯文明和本地区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发展,形成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欧洲地区从古希腊文明发端,经过罗马文明、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文明,形成今天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西方文明。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纽带将这些文明串起来,使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战略的关键区域。历史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处,也是沟通中西方的媒介。在14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东西方一直通过陆路交通实现经贸、文化、宗教等交流。奥斯曼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丝绸之路的发展,这成为促使西方,特别是欧洲人开辟全球航路的直接契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继承和发挥丝绸之路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西方交流合作,加快丝绸之路战略建设,中亚地区尤为重要。从地理上看,中亚地区与南亚、西亚、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等直接接壤,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便利性。这条商贸之路所经地区也是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带。文化多样性突出,世界主要宗教都有分布。目前,中亚地区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5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数目不等的民族分布,这些多民族国家在吸纳周边文明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产生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区文明。中亚是东西方文明汇聚处和多种文化的连接带,从古至今,中亚的文明几经变异、转型,萨满、佛教成为历史深处的积淀,突厥化、伊斯兰化与俄罗斯化共同塑造了当代中亚[1]。这些文化因素至今仍然影响着中亚各国人民的思想与生活。随着“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这一地区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中亚地区的文化、民族与宗教(一)地区文化多样性
中亚地区多种文化共同存在。按照历史顺序,先后影响甚至主导该地区的文化有中华文化、突厥文化、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俄罗斯文化以及今天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这些文化都曾在本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历史文化传统及生产生活。各种文化之间相互冲撞、影响甚至变异,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又衍生出更进一步的次生文化。目前,中亚各国有万居民,其中7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大。而中亚各国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在前苏联的领土版图内,俄罗斯文化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遍布各领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影响衰退。以土耳其为代表的周边国家,通过与中亚国家发展双边合作,传入突厥文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同属于突厥语族,语言优势为土耳其在中亚国家中推广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加强民众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土耳其还开通了针对中亚国家的电视和广播节目。伊朗也增多了在该地区活动,特别是在宗教领域。它利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派遣大批毛拉去中亚传经授徒,在教育和宗教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大。除此之外,这些国家也都积极吸收中亚国家留学生,籍此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力基础。美国文化也在该地区有一定市场。美国在当今世界中具有优势地位,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其软实力也就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通过资助学术和文化交流项目,吸引了大批中亚地区专家学者等赴美,其非政府组织也在该地区十分活跃,参与中亚国家各项国内社会、教育、文化等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美国理念、崇尚西方民主的中亚“新生代”力量。随着我国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长,客观来看,还不能与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伊斯兰等文化相比。我国与中亚国家解决领土划界问题后,经贸合作不断提升,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凭借地缘的便利向各国提供各类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文化交流,设立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等。
中亚地区偏重于吸纳外来文化,不同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历史上的伊斯兰文化和近代俄罗斯文化都在这一地区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印记,当地居民的饮食、服饰、居住环境等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这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中东地区传入的伊斯兰文化在中亚地区存在已久,已经融入当地人的血液。冷战结束后,伊斯兰世界分化更加明显,这也衍生出了几种伊斯兰文化的次生文化,这些次生文化如原教旨主义等在中亚地区也十分活跃。俄罗斯帝国时期在征服中亚之后通过系统性的改造,在中亚建立了俄罗斯文化的强势地位,但是也并未能消除本地的伊斯兰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力主要依托于前苏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在教育、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具有优势地位,随着俄罗斯国力的下降,这种影响力也在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开始深度介入该地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其思想文化和各种工业科技商品受到中亚国家民众的追捧。美国推行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在政治领域具有很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美国也力图在中亚进行民主化改造,部分国家也一度爆发“颜色革命”。这损害了目前各国既有的利益格局,受到了各国抵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行必然也会将中华文化引入该地区,中华文化与本地区业已存在的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如何协调,与同样进入本地区的西方文化、突厥文化如何竞争,保持有利地位,值得深入分析研究。不同文化源自不同的文明,其背后也凝聚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比如俄罗斯文化中对土地的追求和渴望,伊斯兰文化中对宗教的狂热等。中亚地区历史上从未形成过统一的集权王朝,只存在过少数几个小规模的王朝政权,其历史文化以外来文化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变化,缺少主导型文化。因此,在文化领域,中亚地区属于“文明洼地”,对外来文化和文明很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各种文化的汇聚将对该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形成压力,中亚各国国土较小,人口也不多,但是人口密度大,国内民众如何应对外来文化压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