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五人乘着火车离开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几个小时以后,列车进入了俄罗斯境内,杨叔和许叔用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窗外的一切,直到日暮西沉。按照行程,列车在第二天的早上四点多到达了莫斯科,列车将在这里停留5个小时,更换车头,并补充给养,然后继续向东南方向进入哈萨克斯坦。由于和伊万家乡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们要和伊万在莫斯科说再见了。伊万走出车站,不多时,买来了许多俄罗斯的特产和食物送给我们。而作为回馈,我们赠送给伊万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的精美酒具和我从北京带去的陈酿二锅头,感谢伊万一周以来的陪伴和帮助。龙龙落下伤心的眼泪,依依不舍得和他的小伙伴告别。货运列车即将出发了,我们目送伊万的身影在站台上逐渐远去,继而消失......
虽然同样是乘坐火车看俄罗斯,但远东地区的俄罗斯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完全不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更有生机,更为繁华,而远东地区的俄罗斯则给人以荒凉和苍远的感觉。百无聊赖的我们打起了扑克,直到昏昏睡去。但我们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列车也即将驶离俄罗斯,进入一个一个新的国家。终于,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么跨越了亚欧边界,又过了两个小时,我们进入了哈萨克斯坦,一个崭新的国度,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了。
经历了繁琐的过关手续和检查后,我们在海关补办了四十八小时的过境签证。我们随列车继续着行程,并于第二天凌晨时分,到达了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火车将在这里停留二十一个小时补充给养、更换车头并稍作休整。我们四个人很早就整装待发,畅游阿斯塔纳,并于傍晚时分返回列车,继续我们的行程。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领土横跨亚欧两洲,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年独立,为中国的西面的邻国。我们所在的北部自然环境类似俄罗斯,较为湿润,北部和里海地区均可接受来自海洋的水汽。首都阿斯塔纳的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约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走出海关,我们有些茫然,因为我们几个人对哈萨克斯坦了解都不多,而且我们只有二十个小时在这里游玩。杨叔想起了他有一个朋友到过哈萨克斯坦,所以我们拨通了他朋友的电话。在他朋友的推荐下,我们选定了两个目标,科克舍套生态村,以及该国的总统府周边。生态村距离太远,所以我们首先去往总统府周边。我们很快就来到了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统文化中心,一座很精美的阿拉伯式建筑。总统文化中心是阿斯塔纳重要的中心博物馆,里面几乎囊括了该国所有的历史和文化。我对历史遗迹类的景点一向都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在拍了几张照片,并简单游了一圈后,我就走出了这个博物馆,许叔也有些心不在焉,所以我们在附近唯一的一家肯德基餐厅找到了一个视野很好靠窗座位,总统府周边的风景一览无余。而龙龙陪着杨叔,在当地临时导游的引导下,继续浏览着这个博物馆,他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深入了解这个博物馆。
这里的肯德基餐厅和国内的完全不同,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建立在高层建筑上的路边大排档。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一向不苟言笑的许叔和我聊起我这一趟东欧之旅的见闻。或许由于曾经的警察职业,他的聊天方式更像是在审问犯人。我并不介意这些,所以侃侃而谈,聊起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或许是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聊到了我们各自去过的很多个国家,当他听完我的北非之旅后,那种惊讶的表情,似乎我是一个外星来客。我们相约在第二年五月,一起再游非洲。聊天的间隙,我望着窗外,深秋的白桦已经落叶斑驳,几株高大的枫树已被寒霜染成了深红,那种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和并不繁华的街道,让我找到了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感觉,不一样的只是气候,一样的风情,一样的奶香。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四个人在餐厅门口集合碰面了。美女导游妮娜帮我们租了一辆去往科克舍套生态村的车,讲好价格我们就出发了,这里距离阿斯塔纳有二百公里远,在科克舍套这个城市的西南方。这里没有高速公路,只有一条和中国的国道差不多档次的公路,路面条件不太好,车速根本提不起来。司机是个有着中国血统的哈萨克斯坦中年人阿西克,会说英语,他的爷爷是中国的塔吉克族。有了这层关系,我们很快就熟了起来。他开始向我们这些外来客详细的介绍他的国家。这是一个伊斯兰教居多的国家,所以一路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信徒的朝拜,以及很多小的清真寺。如果你是一个画家,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最绚烂的颜色冲击。水的蓝色,天的蓝色,树的绿色,叶的红色,草的黄色,清真寺的白色,还有信徒身上紫色或者黑色的衣服,一个天然的调色板。
就这样,边走边停边看。我们距离列车出发还有十五个小时,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这场色彩的盛宴。一边喝着当地的奶茶和奶酒,一边享受着这种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深秋的阳光并不温暖,但我们的心却在这油画般的美景的衬托下,显得暖意融融。此时已是中午,我们决定找一家特色的餐馆,享受一顿哈萨克斯坦的特色午餐。为了感受这个陌生的国度,也为了感谢阿西克先生的热情。就在路边的桦树林尽头,我们找到了一个类似于北京京郊农家院的饭馆。我们点了一些别史巴尔马克,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手抓羊肉,一些蔬菜沙拉,阿西克先生善解人意的递过来两瓶羊奶酒。阿西克先生因为开车,所以以奶茶代酒,我们就这样在这个陌生的西亚国度推杯换盏,笑声不断。
午饭过后,我们继续着旅途。终于,在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一片湛蓝的湖边停了下来,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这个生态村依偎在一片湛蓝的湖边,田园、湖泊、森林和小山组成了一副完美的山水图。阿西克先生说,他的一个同学就住在这湖边,所以我们拜访了他的同学,并在他同学布克的带领下,畅游了一番。穿上救生衣,我们乘坐布克先生家的柴油机小艇荡漾在湛蓝色的湖面上。小艇很小,只能坐三个人。阿西克带着我和许叔坐一条,布克先生带着龙龙和杨叔坐一条,尽兴的玩了两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布克先生的家,带上厨具和食材,我们一行人,和布克一家人登上了他的大游船,我们就在湖的中心,来了一次奇特的湖光晚餐。
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着半弦月,配上些许的星光,让人心生遐想。秋风拂过水面,掀起片片涟漪,耳边响起柔缓的哈萨克音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着花一样的笑容。像在土耳其一样,我们自己生火,自己穿着肉串,自己调配着各自喜欢的食材和作料。在布克夫人的手把手教授下,我学会了制作手抓羊肉和哈希烤肉。自己制作的食物,尽管不好看,却很美味。布克先生拿出了自己制作的锁古姆(一种肉食)和沙克(油炸面疙瘩),还有自己酿制的奶酒和奶茶。我们就这样,融在了绝美的湖里......
时候不早了,距离火车开车还有六个小时,我们必须赶紧回到车站,继续我们的旅程。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布克先生一家人,我们踏上了回程的路。天色已晚,车窗外没有什么景色可以看,所以这一路我们开的很快。以至于到达阿斯塔纳市区时,我们还剩下三个多小时时间。阿西克先生带我们夜游了阿斯塔纳,伊斯兰教国家的夜生活似乎有些单调,除了建筑上闪烁的霓虹灯,只有不多的娱乐场所。我们在一家咖啡厅停了下来,小憩了一会,享受我们在阿斯塔纳最后的宁静。
告别了阿西克先生,我们又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列车到达了位于中哈边界的天山山脉,远处雾气缭绕的群山耸立在云端,为我的这趟东欧之旅增添了许多的梦幻色彩。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
江汉深无极,
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
游子几时还。
列车从北京出发,途经蒙古国,俄罗斯,然后从乌克兰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回到中国,总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坐在火车上,欣赏着异国他乡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像这风景一样多变,有时忧郁,有时满足。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国际的铁路旅行,很奇特。列车在跨越阿拉山口边境线的一刹那,我心中居然有一种呐喊的冲动。
是的,中国,我回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