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位于万里长城明长城西端起点,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因其雄峙于祁连雪峰与黑山之间,以其雄伟壮观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西通新疆,南临青海,北靠内蒙,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咽喉要地,也是内陆通往西域、中亚和东欧的必经之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嘉峪关市由原来的内陆城市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嘉峪关市的发展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上的嘉峪关
嘉峪关年设市,是随着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4%。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引进新建了旅游综合项目“方特欢乐世界”、“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等旅游项目,为嘉峪关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使嘉峪关市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旅游城市,具有较好的对外开放基础。
第一,嘉峪关市具有区位优势。嘉峪关市位于丝绸之路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城市西安和乌鲁木齐的中间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历史来讲,嘉峪关就是军事节点、外交节点、经济节点、文化节点、民族融合的节点。目前,市内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六大能源网”穿境而过,嘉峪关机场列为全国首批4E级国际备降机场,G30连霍高速和国道贯穿全境,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贯通连接。拥有河西走廊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嘉峪关火车站是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运站和一等编组站,多列中欧班列从这里经过。随着通往阿拉木图的“嘉峪关号”中欧货运专列的开行,嘉峪关与中西亚各国间的运距大幅缩短,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第二,嘉峪关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嘉峪关建立起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新能源、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新能源和现代高载能产业齐头并进,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园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向西开放的产业更加多元、基础更加坚实。
第三,文化旅游带动效应日益突出。嘉峪关是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地下画廊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悬壁长城、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已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在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四,具有向西开放的实践经验。嘉峪关市在产业发展上与新疆及中西亚地区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在钢铁及加工技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酒钢(集团)公司已经在新疆布局了相关产业项目,并和中西亚国家的多家矿业公司签订了资源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资源合作关系。年,嘉峪关市政府将建成霍尔果斯联络处,打开向中西亚开放门户。鉴于这些优势,嘉峪关参与“一带一路”的定位,就是打造“战略支点城市”。
当然,嘉峪关市在“一带一路”中也存在短板,一方面是离出境口岸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本地产品附加值不高,名牌产品少,出口竞争力不强。虽然有中欧班列穿城而过,但也存在产品怎么上的去下的来的问题。
嘉峪关市的“一带一路”
嘉峪关市地域小,人口少,在对外经济贸易上总量较小。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外经济,不断扩大外联外通渠道,积极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以龙头企业出口联通世界。以酒钢(集团)公司钢材产品出口为主,特别是酒钢(集团)公司牙买加铝厂投资项目,为嘉峪关市企业走出去发挥了头雁效应。年嘉峪关市进出口总额17.9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99亿元,进口13.94亿元。产品出口型企业有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澜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甘肃猛犸农业有限公司、酒钢集团天成彩铝有限责任公司;出口产品分别为钢材、钢结构件、汽车刹车片、花卉种子等。酒钢(集团)公司的钢材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口到了印尼、越南、韩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到了巴基斯坦等中亚国家;年1至5月,酒钢(集团)公司出口钢材4.6万吨,出口额达到万元。年8月,嘉峪关市开通了“嘉峪关号”中欧专列。自开行以来至年5月底,“嘉峪关”号国际货运专列已累计向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钢材产品车,约2.76万吨,出口贸易额约万元。其中,年共出口酒钢钢材产品63车,约吨,出口贸易额约万元。
二是以文化活动旅游节会联通世界。近年来,嘉峪关积极谋划,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热情参与和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节会活动,有力的带动了本市经济的发展。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展、国际房车博览会、长城丝路中国嘉峪关摄影展、奇石文化旅游节和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滑翔节等节庆赛事活动,各项节会精彩不断,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和商家来嘉峪关观光和商务洽谈。年6月19日,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以“唱响交响丝路·畅游如意甘肃”为主题的“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嘉峪关市举办开幕式;6月20日至6月22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房车博览会将在“丝路钢城”嘉峪关市举办。旅游节和房车博览会期间,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机构、政要名人前来参加各类论坛活动,为旅游及工业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建言献策。
三是以旅游项目建设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嘉峪关市围绕“天下第一雄关”的品牌与“万里长城丝绸路、欢乐旅游嘉峪关”的主题,加大营销投入,丰富营销手段,提升嘉峪关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到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嘉峪关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嘉峪关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消费型城市。目前建成和在建的一批旅游项目,将进一步带动嘉峪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度融合。方特欢乐世界已经建成,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效益可观。方特二期项目“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即将完工。嘉峪关戈壁大峡谷景区、嘉峪关黑山岩画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公园、魏晋壁画墓文化景区、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白鹿仓峪泉古街、温泉小镇等景区景点正在抓紧建设中。
四是以交通路网联通世界。国家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将嘉峪关列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嘉峪关交通体系将实现高速网络化发展,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趋势,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布局框架全面形成,基础设施网络趋于完善,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对全社会的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满足嘉峪关机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造嘉峪关国际航空口岸;市域内一主两辅3条运输通道(即兰新运输通道,包括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复线和G30连霍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县道X等;东北运输通道,包括嘉策铁路、金嘉公路等;西北通道,包括县道X、专用公路Z等)的格局将形成,不仅将从内部建设打破交通瓶颈,更从内外部旅游联动上建立新的发展条件。推进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国道线绕城、省道线嘉峪关段、省道线提级改造等对外通道建设;建成汽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新华北路公铁立交等交通设施;积极开展大草滩至嘉西站联络铁路、镜天铁路(公路)前期工作。努力形成公铁联运、路航对接、高速公路与省道、地方公路有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打造连接甘新青蒙“大十字”交汇的铁路枢纽和甘肃重要的国际空港,着力建设丝路枢纽城市。
五是以国际性物流枢纽中心联通世界。年,嘉峪关市政府组建了“嘉峪关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着力推进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工作。嘉峪关国际港务区由国际空港、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园、铁路物流园、嘉东物流园、大草滩编组站、高铁新城(外加保税物流中心和信息港)六大功能板块。通过建设,将嘉峪关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大通道上战略性陆地港口,西北地区国际港务区产业示范基地,西北地区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甘肃省重要的现代化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河西走廊最大的物流中心、商贸集散中心。
如何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嘉峪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嘉峪关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努力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新型产业集聚基地、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实现嘉峪关的“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战略机遇,嘉峪关市一定要抓住机遇,搭上“丝绸之路”的高速列车,实现快速发展。
一是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战略,与过去西北开发政策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西北的发展不再是作为内陆发展的附属来考量,东西均衡和协调发展成为主调;其次,以前西北开发,都是采用国家支援、援建、政策倾斜的促进策略,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更多地是将西北放到了更为广阔的竞争性市场中,西北就首先成为前沿,依赖和“等靠要”显然过时了。“一带一路”战略给西北开发带来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上不能消极等待,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出击,寻找各种商机,在经济建设、文化技术交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内外合作力度,抓住发展机遇。
二是实施好人才战略。缺乏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由于自身发展有限,缺乏有力的经济后盾和创业发展环境,嘉峪关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基本没有政策,或者有政策但实际没有什么吸引力。相反沿海内地,出台的人才政策吸引力就很强。每年从嘉峪关走出去的大学生多人,但回来工作就业的也就有四分之一左右,人才流失进入“锁定”状态,“孔雀东南飞”、“孔雀不回巢”现象短期难以改观。所以应充分认识到留住人才的重要性,以服务人才、留住人才的理念,出台有吸引力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譬如大学生到嘉峪关落户买房,政府可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再譬如对大学生就业薪酬进行指导规范等,让嘉峪关成为大学生回家创业的热土,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乐土。
三是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嘉峪关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节点城市,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中心、贸易港等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向国家、省上争取并落实物流业发展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示范工程、财税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申报建设“国际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保障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四是要做大做强工业、旅游等行业。在工业方面,“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钢铁生产装备相对落后、规模相对较小,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的钢铁需求,尤其是中西亚国家工业制品精细加工技术还较为缺乏。嘉峪关要找准契合点,发挥不锈钢制品等优势,运用成熟技术和设备开展务实高效的合作。面向中亚、西亚市场需求,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推进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建材等产业的对接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依托中核四〇四核乏料处理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核乏料后处理生产生活服务基地及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在旅游方面,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西北地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多样的人文积淀以及“新丝路、新旅游、新体验”的形象更多地被境内外游客知晓。我们要紧跟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多元、完备的旅游供给体系,吸引更多中西亚地区游客,持续放大文化旅游带动效应。对外合作方面,包括企业合作、产品外送、资源引进、技术人才交流等,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比如自身的产业要有向中亚西亚国家的明确定位,产品要能适销对路,具备成本价格优势,至少要对等才能产生效益。旅游发展方面,包括出境游、境内旅游产品包装推送、吸引境外游客等。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各民族有着家喻户晓的神话和传说,西北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民族风情绚丽多姿。其中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情节日,如回族的开斋节、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还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为西北旅游发展注入鲜活血液。文化交流方面,包括节会赛事、学术交流等,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融通。从人类文明的大背景看,丝绸之路几乎连接了世界所有的文明形态,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丝路沿线国家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嘉峪关市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做好做实各方面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嘉峪关调查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