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开发铀矿作为一项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既是提高中国核电发展的资源保障程度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哈乌两国是中亚地区目前主要的铀矿开采国,目前中亚地区铀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有以下5个特点。
铀矿开采规模大,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亚地区铀矿资源大规模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时期,乌兹别克斯坦铀矿年产量最高曾达吨铀。20世纪90年代,随着哈萨克斯坦一批新铀矿山的相继建设与投产,铀矿产量从年以前不到吨铀激增至年的吨,年更达到吨铀,占世界铀产量的32.4%,此后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年,中亚地区铀矿开采量为吨铀,占世界总产量的43.5%;其中哈萨克斯坦年产吨铀,占世界总产量的39.6%和中亚地区总产的91.1%。
铀矿以地浸法开采为主,生产成本较低
中亚地区铀矿资源储量中,砂岩型铀矿占比超过70%。由于这类铀矿采用开采成本较低的原地浸出工艺开采,较通常的井下或露天开采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环境友好(不破坏地表覆被和土层结构)等特点。年,哈萨克斯坦开采的铀矿中,约有50%开采成本低于78美元/千克铀,28%开采成本为78—美元/千克铀,只有22%开采成本高于美元/千克铀,而同期国际市场铀的现货平均价格为94美元/千克铀,因而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铀矿山分布较集中,规模较大
哈萨克斯坦现开采的铀矿山有18个,其中年开采量大于吨铀的大型铀矿山有9个,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南部的楚河—萨雷苏河地区。该地区分东、北两个矿区,包括11座铀矿山,年铀矿开采量为吨铀,占该国铀矿总产量的76.9%。其次为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锡尔河矿区,共有5座大型铀矿山,年铀矿开采量吨铀,占全国产量的21.2%。此外,哈萨克斯坦北部的阿克莫拉铀矿区因开发较晚,目前仅有舍米兹拜和扎尔帕克(“东部之星”)两座铀矿投产。
乌兹别克斯坦现有铀矿山13座。其中,北矿区的乌奇库杜克铀矿于年投产,年产能吨;南矿区的努拉巴德铀矿于年投产,年产能吨;中部矿区的扎法拉巴德铀矿于年投产,年产能吨。所开采的铀矿全部运至纳沃伊矿冶联合公司进行加工,设计能力为年产吨铀(U3O8)。
铀矿开采全部出口,中、俄两国合占其出口量的70%以上
由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迄今都没有核电站,因而中亚所开采的铀全部用于出口。年以前,铀矿出口国家相对分散,包括俄罗斯、欧盟(主要为法国)、美国、中国、日本及韩国等。自年以来,随着中国与哈、乌两国铀矿合作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国成为中亚地区天然铀的最大进口国。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统计,年哈萨克斯坦出口的2.87万吨天然铀中,中国占49.5%,俄罗斯占21.8%,法国占11.3%,加拿大占8.2%,美国占4.8%,吉尔吉斯斯坦占3%,其中中、俄两国合占71.3%。乌兹别克斯坦开采的天然铀主要出口中国、法国、美国及俄罗斯,其中中国占比约60%。
铀矿开采由国家控股,外国公司占40%
独立以后,哈萨克斯坦铀矿开采由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工业公司(以下称“哈原工”)控制。年,哈原工占全国铀矿开采量的60%(吨铀),而外国合资企业占40%(吨铀)。主要外国公司有:加拿大一号铀业公司、加拿大卡梅科公司、法国阿海珐公司、俄罗斯国家铀矿控股公司、日本能源公司、日本住友集团、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国广东核工业集团(以下称“中广核”集团)。乌兹别克斯坦铀矿开采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委员会,由国有公司垄断铀矿的勘探、开发与出口,参与合作开发的外国公司有:韩国电力技术公司、韩国水电与核电有限公司及中广核集团等。
文章节选自:“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的前景与对策,毛汉英曲建升李耀明包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