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云“牢记初心使命,决胜后发先至”
“四引四增”聚人才“三带两助”显担当
脱贫攻坚要人才支撑,乡村振兴靠人才引领。连云港市认真落实省委“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要求,积极实施“智汇港城·才富乡村”行动,通过组织引导增量、培育引路增值、平台引航增收、典型引领增色,激励广大乡土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1
组织引导,内联外接
促乡土人才增量
发现挖掘是乡土人才工作之基,连云港市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着力破解乡村“人难引”“智难留”困境。
三级联动抓统筹。将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归入人才分类标准、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市级抓顶层设计,制定支持乡土人才发展意见、措施等系列政策,县区抓配套衔接,出台操作性文件、扶持细则18个,乡镇(街道)抓政策落地、特色培育,实现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整体开发。
双轨并重强队伍。坚持本土挖潜和外地回流相结合,实施乡土人才寻访引荐、村社“两委”后备人才“千人计划”、凤还巢等行动,依据能工巧匠、种养高手、致富能人等分类建档,按照能力、贡献、认可度等建立“乡土人才榜”,由市县乡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对应管理,纳入市级“乡土人才库”培养人,吸引余名大学生回村任职、返乡创业。
一体资助同扶持。在人才计划和项目资助方面对乡土人才同等支持,对入选省“三带”行动计划的名人、能手、新秀,与市“工程”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市“花果山英才计划”设立乡土人才专项,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资助,整合各类涉农贷、创业贷、人才贷提供金融支持,累计发放乡土人才各类贷款11.8亿元,支持创业项目4.2万个。
2
培育引路,变土为“洋”
促乡土职业增值
赋能提升是乡土人才创新发展之本,紧扣“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因需施教、因势利导,推动乡土人才适应时代、提升影响、彰显价值。
定制化课程增强“专”的素养。支持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中专等本地院校开设特色专业,围绕现代种养殖、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开发微视频、远程课,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经营等多个领域延伸,变“口耳相传”为“网络扩散”,规模化培养乡土人才。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能人才15万人次。
精准化施训打通“传”的链条。鼓励“三带”名人、能工巧匠领办名师工作室,创办陶吧、剪纸“DIY”、都市茶馆,广泛开展“名师带徒”,融合新业态、贴近新生活、实现新传承。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东海县创新制定4级12档水晶雕刻人才评定标准,创办水晶工艺学校、水晶高研班,常态举办水晶雕刻新秀赛、名人赛等,有针对性地发掘“水晶雕刻大师”“水晶雕刻名师”名。
国际化交流提升“创”的格局。放大连云港“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优势,借助连博会、省农洽会等平台让乡土人才走到幕前、切磋技艺、共同提高。鼓励孙洪香、张西月等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哈萨克斯坦“感知江苏”文化周、马来西亚“国际郑和大会”等国际展演,推进文化交流、人才互动。东海县每年选派20名左右潜力人才赴捷克交流深造,与南捷克州开展学者定期互访,乡土人才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3
平台引航,拉长补短
促乡土产业增收
产才融合是乡土人才引领带动之要,我们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通人才与资金、项目、产业对接痛点,让“单干户”聚成“集团军”、小作坊孕育大事业。
“能人+农户”接长共富链。放大水晶、林果、海产、食用菌等资源优势,鼓励“甘薯大王”“泥鳅大王”等能人领办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家,吸纳成员71.9万人,信息共通、技术共享、渠道共用、品牌共建,组建集约式、联合式的发展平台。“80后”郝大宝创办鲜切花合作社,带动东海县三铺村家贫困户全部脱贫、整村摘帽,获全省唯一“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省“三带”名人王统扬领衔打造“老海边”煎饼品牌,带动赣榆区多个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
“基地+项目”延伸产业链。整合人才、财税、金融、产业扶持,建设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赣榆“潜园”示范基地、海州民主路文化街等乡土人才集聚区,推动创意设计、情景体验、文旅购物等多种业态融合,把作品转为商品、技艺做成生意、流量变成销量,放大产业集群效应、裂变效应。灌云县东王集镇以“90后”雷从瑞等人才为示范,集中打造衣趣产业园,带动千余家内衣厂商抱团发展,市场占比达60%,年销售额超10亿元。
“互联网+品牌”提升价值链。紧抓电商经济发展风口,“一镇一特色”打造电商创业产业园,聘请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等专家制定发展规划,邀请电商“网红”传授带货经验,配套提供仓储、物流、人才孵化等服务,建成赣榆海鲜小镇、连云紫菜小镇、东海鲜切花小镇等一批“互联网+人才+产业”特色小镇,塑造“网络购物节”品牌,涌现出“乡村小乔”“彩云海鲜”等超百万粉丝网红56人,年海鲜、鲜切花等网络零售额达亿元,连云港位列全国十大淘宝直播之城第三位,小屏幕做出了大产业。
4
典型引领,给名给位
促乡土身份增色
认同礼敬是乡土人才活力迸发之源,我们进一步加大激励关怀、典型培树力度,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热起来。
专线联系给指引。市领导带头结对联系乡土人才,定期走访慰问、解决困难、帮助成长,对政治成熟、贡献突出、带动力强的积极推荐吸纳,市县入库管理的人才中,人进入村干部队伍,37人入选县级以上劳模,35人当选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其中省“三带”名人张立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刘敏捷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专场表彰给荣誉。全省首家开展乡土人才“三带”典型评选,连续两批推出市级典型92个,高规格举办“香誉港城”专场颁奖典礼,省市领导颁发奖牌,面向社会公开播出,让乡土人才登台亮相、大放光彩。开展“港城工匠”“十佳农民”“草根能人”等评选,纳入高层次人才风采录,多渠道、立体式讲述乡土故事、营造社会氛围。
专属服务给温暖。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市级以上技能大赛的获奖人员免于评审,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向优秀乡土人才发放“人才服务金卡”,每年邀请乡土人才参加“连云港之夏”活动,组织参加休假疗养和国情研修,增强乡土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典型人物
孙睿
“筑梦至善水晶,雕琢振兴之路。”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晶雕刻)传承人、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志涛
“我争取尽快地将我多年的玉雕技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雕俏形艺术创始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张立祥
“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总要求,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不断地努力奋斗。”
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学用标兵”,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
刘敏捷
“激情奋斗,才能无悔人生。”
灌云县民发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经济师,全国劳模,全国百名全国劳动模范服务团成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宣讲团宣讲员、江苏省劳模和工匠人才讲师团成员,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连云港市乡土人才“三带”典型,灌云县乡土人才创业明星。
孙洪香
“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江苏先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