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年11月上旬,《中欧班列》纪录片摄制组启动第二轮的海外拍摄,出访俄罗斯莫斯科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在为期8天的拍摄中,摄制组横跨亚欧大陆5个时区,飞行上万公里,在中欧班列行进的时间和地理的节点上挖掘人物,寻找故事。见证了俄罗斯卡卢加州沃尔希诺货运站冬季停运之前最后一列中欧班列的到达,俄罗斯出口中心比木卡有机食品公司计划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中外运长航阿拉木图分公司员工波力在哈国的生活以及中铁集装箱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本土化努力。这些故事也共同串起了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上的轮廓。
在中欧班列的无数个节点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会比莫斯科更加的重要,它是许多班列亚洲航程的尽头,也是开往欧洲的起点,来往亚欧的货物夜以继日的在蜿蜒的轨道上奔驰,最终汇集到距离莫斯科67公里的卡卢加州沃尔希诺。
德米特里是沃尔希诺货运村的总调度,也是出生在这里的居民,他亲眼见证了沃尔希诺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他的家乡。据他介绍,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升温,沃尔希诺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专场,往来东方的巨大的货流像奔腾的血液,刺激着这个在莫斯科西南边陲的小镇。年中欧班列开通以来,许多国际企业陆续将工厂搬到这里,小镇迅速发育成了现代化工业区,也彻底改变了他们所有人的生活,沃尔希诺人得到了稳定工作的同时,对于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直到今年最后一列中欧班列的到达,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客商来到沃尔希诺,了解明年开往中国的班次。
在莫斯科东北的老城区内,比木卡的办公室就坐落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旧巷子里,它是俄罗斯出口中心针对中国市场,专门成立的有机食品公司,且已经通过中欧班列将第一批样品运到中国南方试水。公司这几天还在计划着第一趟中国之行,年轻的总监艾拉维亚对于中国市场抱有巨大的信心,然而有机食品对于运输时间的要求苛刻,她和她的团队曾今也为运输路线的选择而发愁,而中欧班列的开行,也解决了他们的疑虑。在这之后,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丰富的物产,将通过这条新的亚欧大动脉,运往中国的餐桌上。
中欧班列延续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血脉,将千年之前的浩荡驼队变为万里钢轨。也将东西方贸易的千年传统保留至今,一件件中国制造得以跨越丘陵高山,雪山沙漠,一路西行。在2周的时间内,从出生地珠三角,抵达世界的另一端,欧洲。而在这过程当中,哈萨克斯坦是绕不开的一个国家。
哈萨克是中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哈萨克斯坦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之后,哈萨克斯坦几乎重建了自己的经济体系。直至今日,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着剧烈的改变。薄弱的轻工业基础让这个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九的内陆国家变成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从新疆阿拉山口换轨过境的中欧班列,原首都阿拉木图是它们出境之后的第一站。
波力是中外运华南公司驻阿拉木图分公司的员工,出生在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大学在广东,工作在哈萨克斯坦。这几个标签,让他对于中哈两国的市场了解度领先其他人一个身位,经过了9月世博会的洗礼,现在的波力,对于中哈过境贸易,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中欧班列的大部分客户,都是阿拉木图本地的商人和企业,他们和中国企业对接的货运平台,正是靠着中外运庞大的运营网,而大部分中国商品最终的流向,就是阿拉木图中国城的美莲市场。
在阿拉木图郊外,巨大的美连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完全是用几千个集装箱货柜,在荒原上凭空搭建而成开,下面是店面,上面是仓库,中欧班列巨大的运输量让它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发展成中亚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这里可以买到中国各地的各种商品。波力的许多潜在客户,都集中在这里。同样的语言,相似的生活环境,让波力和当地商人沟通起来多了一份天然的亲切感,而这份亲切感,也成了中哈贸易中千万个桥梁当中的一座。
和中外运一样,在哈萨克斯坦经营了多年的中铁集装箱分公司也是最早进驻阿拉木图的中国企业之一,今年是总经理李克服在哈萨克斯坦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最忙的一年,中国和中亚贸易的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加开的中欧班列时刻表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李克服和哈萨克斯坦铁路的合作也变得更为频繁,阿拉木图周围大大小小的繁忙堆场,边境线上来往穿梭的货柜,都是中哈两国铁路系统多年磨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同时也是公司里哈籍员工最多的一年,如何和当地雇员打成一片,也是李克服面临的另外一个课题。
物资,人员,甚至文化都随着中欧班列这个新的通道在亚欧大陆上快速流通。丝路上的古老国家,也正在通过像中欧班列这样的贸易纽带,重新凝结为一个整体。
2万公里的里程,蕴含着无数人的开拓和跋涉,摄制组8天的拍摄周期记录下来的,也只是中欧班列故事的几个切面,更多奇迹的创造者,也许已经踏上了西行的征程。
▼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