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离中国核心文明区相去甚远,为什么古代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西域的地理环境

玉门关以西的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就在这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东晋以后又设置了高昌等郡县。七、八世纪时唐王朝在此设置了伊、西、庭三个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两个都护府的辖境曾西抵里海、咸海。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游牧于天山北路,同时又控制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并经常出兵争夺蒙藏等地,是当时我国境内与清朝相对峙的一个强大割据政权。年清朝平定了天山北路的准噶尔部,年后又将天山南路收入版图,年设伊犁将军驻守伊犁城,统辖天山南北路。尽管伊犁将军的辖区,在此以前长时期都是中国的领土,但对清朝而言,却是新辟疆土,因此习惯上被称为“新疆”。年将伊犁将军辖区改建为新疆省,新疆开始成为正式政区名。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一块战略要地,历史上匈奴、西羌、吐蕃、回纥、大食均曾角逐于此,近代的沙俄、英国无不觊觎蚕食。今天的新疆,东北部与蒙古国为邻,北与俄罗斯为邻,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国境线总长达公里。

这里地域广阔(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约万),邻国众多(8个),地处西北边陲,是重要的国防前哨。新疆有失,敌可从河西走廊涌入内地,亦可从青藏高原循湟水谷地俯冲中原,实为大害。

分析新疆山川形势可以看到,全境地形轮廓明显,主要有三列高大的山脉、两个巨大的盆地,以天山山地为中轴,分为南疆和北疆两个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的部分。阿尔泰山地处中蒙边界,西北——东南向延伸,山峰海拔—米之间,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宽度也逐渐变窄,北塔山以南以东平缓而开阔,交通便利,大军可以纵横驰突,设防困难,防御问题突出。

天山横亘新疆中部,为高大的弧形山脉。大致以东经88°为界分为西段与东段。西段山势高峻,冰川发育,山体连续,交通极为不便。位于喀什西北边境线上的吐尔尕特山口是其中最重要的断裂垭口和通道,是阻止西敌进入南疆的重要隘口。天山东段由许多平行的断块山组成,中间夹有众多的谷地和盆地,山势相对较低,多断裂垭口,是沟通南北疆的主要通道。

盆地和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如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焉耆盆地等,是屯兵储资的有利地形,有些盆地则构成逾越天山的通道。新疆南部为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帕米尔高原环列,一般海拔--米,地势高耸,冰川广布,气候严寒,严重缺氧,环境极为恶劣。

位于最西端的乌孜别里山口居高临下,可以从西部高原向下直达南疆重镇喀什,是国防上的敏感地区。喀喇昆仑山区地处中巴印三国边界,大多海拔米以上,冰天雪地,生存和通行极为困难,有红其拉甫山口、喀喇昆仑山口、因地拉科里山口等交通咽喉。

在三列山脉之间,分布着两大盆地。地处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为高大山原环抱,仅东端有缺口与河西走廊相通,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盆地主要部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我国面积最大、最干燥的沙漠,且多为流沙,温度变化剧烈,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稀少,军事行动极为困难。只有沙漠两侧的冲积平原,为历代中西交通必经之路和大西北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在历史上是蒙古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重要争夺区域。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呈向西开口的不等边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固定沙丘。大西洋水汽可以深入该区,水份条件较南疆为好,人口集中,农业发达。此外,北疆的伊犁河谷地、塔城盆地、额尔齐斯河谷地均以喇叭型向西开口往境外展开,边界地区无障可依,设防尤难,应予以高度重视。

在历史上,西域之东北为蒙古高原牧业社会,南部为青藏高原牧业社会,东部是大江大河孕育的内地农耕社会,西部接近古代的伊朗和印度,居丝绸之路要道。这种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四方争夺的目标。

如八世纪下半叶,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哈利发王朝)的势力控制了中亚,并想向东发展,进入西域;而吐蕃则在年以后以破竹之势,从青藏高原俯冲南疆,攻占了唐的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而在蒙古高原上,回纥势力正处于鼎盛之际,也向西域发展。

二、西域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及历史地位

小国寡民,互不统一的西域各国,无法与强大的周围势力相抗衡,总是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他们有时依附于某一大国,又往往惹恼其他大国。汉代楼兰或附匈奴,或依西汉,汉武帝为此曾派人指责楼兰王,岂料楼兰王理直气壮地说:“小国之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在历史上,内地农耕社会与蒙古、青藏高原牧业社会在西域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夺。对中原王朝而言,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并切断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右翼及其与青藏高原西羌的联系,对确保长安(今西安市)安全,保证中原农耕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蒙古、青藏高原的牧业社会而言,占据西域,一可以截断丝绸之路,阻碍中原王朝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二可以榨取西域财富,作为游牧经济的必要补充,特别是天山以南的绿洲农业,较游牧经济有稳定的收获,与游牧经济互补性强;三可以将西域作为向中原王朝进攻的立足点与基地。因此,各方均不遗余力进行争夺。

这种争夺在历史上形成了三次高潮:

一是汉匈争西域。

秦末汉初,匈奴占领了西域诸国,在此设“僮仆都尉”,有数千骑镇守焉耆、危须等地。西域匈奴与长城以北的匈奴常常东西呼应,进犯中原,并危及京师长安的安全。西汉政府经过60年的战争准备,在汉武帝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元狩二年(公元前年),西汉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自长安沿渭水河谷西进,出击匈奴,俘获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等,歼灭近人。同年夏,霍去病与骑侯公孙敖率骑兵再次进军河西,同时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骑出右北平,钳制左贤王,策应河西作战。霍去病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灵活的特长,实施远程迂回,突然袭击,重创匈奴右部。

汉朝先后于河西地区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并置阳关、玉门关,筑长城,建寨堡,徙民屯田,强固边陲。此后,又相继收降西域30余国,打通了通西域的道路。元鼎五年(公元前年),匈奴袭扰河西,时常遮断西域通路,并联合西羌夹攻陇西等郡。

为了与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汉匈之间又断续进行了22年的战争。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派李广利率7万大军出五原;御史大大商丘成率2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率4万骑出酒泉,进击匈奴。马通军进至天山,单于大将偃渠不战而逃,汉军联合楼兰等6国大破车师(匈奴的与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奇台一带),尽得其众。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联合车师侵逼乌孙。汉宣帝发兵16万分五路猛攻匈奴,校尉常惠持节监护乌孙兵配合汉五路大军夹攻匈奴。常惠与乌孙兵攻占匈奴王庭,斩获单于骑将以下4万人,得牲畜70多万头。此后又击降车师、莎车,威震西域。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西域都护府,西域36国均听汉令。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诸国兵4万人,分南北两路夹攻郅支单于于郅支城(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千东北的江布尔),杀死郅支单于,传首京师。从此,汉匈争西域的激烈较量终于以汉朝的胜利而告结束。

二是唐蕃争西域。

唐初吐蕃势力通过帕米尔地区,开始进入西域。龙朔二年(年),吐蕃军队在疏勒以南地区与唐军相遇。次年,吐蕃攻克于阗。咸亨元年(年),又攻陷了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占领安西四镇。唐被迫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这时,塔里木盆地均为吐蕃所占有。长寿元年(年),唐军在西域展开攻势,从吐蕃手中夺回龟兹、于阗等四镇,在龟兹恢复设置安西都护府,并驻3万大军镇守龟兹。

这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不仅使唐朝重新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地位,而且对吐蕃政局也产生极大影响。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和伊、西两州、北庭等地与中央政府的联系被吐蕃切断。建中二年(年)沙州失陷,西域处境更危。虽然回鹘助唐抗击吐蕃,但并未完全扭转唐在西域与吐蕃争斗中的劣势。德宗贞元三年(年),吐蕃攻打回鹘,北庭、安西无援,相继陷于吐蕃。

自此之后,天山北路同河西地区的吐蕃势力连成一片。唐与吐蕃对西域的反复争夺表明,西域对双方均有保障各自安全的作用,由于自身利益,势在必争,而得失取决于实力强弱与政策得当与否。

三是满蒙争西域。

清初,漠西厄鲁特蒙古分成四部,其中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最强。其汗噶尔丹吞并厄鲁特各部,势力扩至天山南北。为了夺回西域,康熙帝于年、年、年三次亲自率兵,转战大漠南北,迫使噶尔丹自杀。噶尔丹败亡不久,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取得汗位,在北疆纠集准噶尔部继续与清为敌。

他占据了北疆,又出兵南疆,控制了天山南北,而且攻人西藏。雍正五年(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续与清为敌。雍正七年,清军开始进攻噶尔丹策零。乾隆二十年(年),清军终于攻克准噶尔部老巢伊犁。

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再度叛清,清军自巴里坤(属新疆)等地进击,叛军溃败,阿睦尔撒纳叛逃沙俄后病死。清廷经过70年的战争,终于消除了准噶尔割据势力,通过伊犁将军的设置控制了天山南北。

纵观中国历史,每当中原局势初定,中原王朝便要经略天山南北。而中原王朝对新疆的控制每每因为内部局势混乱,无力西顾而丧失。到了清代,这种局势才完全改变。

进入近代,新疆成为沙俄蚕食鲸吞的对象。年10月,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土地。年6月,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并与入侵新疆的阿古柏伪政权相勾结,实行殖民统治。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兵分三路收复新疆。

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于年初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新疆的阴谋。此后,沙俄仍拒不交还伊犁。年2月,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虽收回伊犁,但沙俄却占据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年3月,沙俄私与英国订约,擅自瓜分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当时清政府坚决反对,并严正声明,“后日必重申前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中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jj/12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