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04169.html
近日,医院儿科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龄32周,出生体重仅克的早产儿。目前,宝宝体重增至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顺利出院。
康复出院
4月7日,医院儿科病房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快!有一名孕32周的高龄孕妇要临产,胎儿系早产儿,需你科协助抢救!”接到电话后,儿科主任胡晓斌立即组织抢救小组赶往分娩中心做好产时救护。
术前分析
14点28分,几声微弱的哭声打破了产房里面的紧张气氛,才在妈妈肚子里待了32周的朵朵(化名)迫不及待的和家人见面了。出生后朵朵全身青紫,呼吸微弱、肌张力低,体重只有克,小手也只有正常成年人拇指大小。
对早产儿来说,胎龄越小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就越困难。如何合理的用氧,减少早产儿脑损伤,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如何维持早产儿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如何给予合理的静脉营养,以及减少体重的丢失等等问题对儿科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场能力、毅力、爱心、细心和耐心的考验,一招不慎,早产儿便会有生命危险。
抢救治疗
“新生儿各个器官及系统发育都很不成熟,生命力非常脆弱,而且这个宝宝出生后还出现口吐白沫、呼气性呻吟,呼吸困难、全身青紫,体重也很轻,属于高危儿,我们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下转运到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进行抢救”。儿科主任胡晓斌介绍,因儿科团队抢救及时,该患儿缺氧症状得到及时缓解,为后期的救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室24小时有专人照顾朵朵,面对呼吸、循环、感染、营养、神经系统损伤等一系列考验,儿科医生为朵朵“量身”定制了一套诊疗方案,制定出详细的每日诊疗计划,并依据朵朵的病情变化,不断评估、完善治疗方案,实时做出精细调整。
为更好的为朵朵提供营养,在通过禁食、对症治疗两天后,朵朵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状得到缓解、呼吸趋于平稳,顺利撤离呼吸机通气,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照护下,朵朵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然而,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或衰竭。治疗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朵朵进食即吐、且出现了腹胀、NEC症状,儿科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洗胃,保留胃管胃肠减压并肛管排气,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朵朵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腹胀症状消失了。
接受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儿科医护人员悉心照料,在出生后的第3天,朵朵脱离了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出生后第5天,朵朵脱离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完全自由呼吸了。出生后第6天,朵朵撤了鼻饲管,可以像其他宝宝一样喝奶了。躺在小温箱里的她除了睡觉,偶尔会伸伸懒腰、踢踢腿,展示着新生儿的活力,奶量也从最初的每次3毫升逐渐增加至30毫升每次,体重亦升至2.1公斤。
从无创持续正压通气到自主呼吸,从胃管鼻饲奶到自己吸吮吃奶,从一次奶量1毫升到一次60毫升,从保温箱保暖到适应外界温度……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朵朵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体重增长到2.1公斤,经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正常水平,于近日出院回家。
第医院儿科简介
兵团第医院儿科专业成立于年,经过50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一支师资雄厚的专业队伍,目前拥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4人,护士5人。
目前儿科开设有门诊,夜急诊,门诊输液室,新生儿抢救室,儿童保健室,新生儿病房,急救室,普通病房等多个专业科室。同时引进了雾化吸入治疗仪,多功能电子监护仪,新生儿T组合复苏器、有、无创呼吸机6台,微量泵,输液泵,新生儿保温箱,经皮黄疸测试仪及蓝光箱等设备。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儿童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率及治愈率。我科现开放床位共38张,利用率达97.6%以上。门诊就诊量年平均人次,住院人数达人次,危急重人数人次,抢救成功率达%,夜急诊平均每天17人次。近10年内无医技责任事故,多次获得“医疗安全先进科室”、“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科室特色: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季节病,如各型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等。专业的治疗流程有效的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抢救急危重患儿方面,如上消化道出血、重症哮喘、颅内高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各种休克等方面的成就位居本地区首列。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有也较强的实力,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抢救成功率。
自年至今,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国家级5篇,省级9篇,省级科研4等奖项1项。完成师市科研立项2项。
胡晓斌,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从事儿科及新生儿工作30年。
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新疆医分会儿科分会委员、兵团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兵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六师五家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主任委员、第六师巡回医疗专家组成员及昌吉州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
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年《骨碱性磷酸酶对先天性佝偻病的诊断与治疗》获兵团笫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年《X线数字拍片吻合式高效遮线器的开发》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年主持并完成第六师科技《SIRS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科研立项1项,发表在国家级《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年与师市疾控中心合作并完成师市科研立项1项,课题为《第六师出生缺陷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的对照研究》,其论文发表在《中国妇幼保健杂志》。曾多次参加全国儿科年会的学术交流及专业学习,在急危重的抢救及新生儿、早产儿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
赵江勇,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年余。
曾在省级、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6-7篇,年《X线数字拍片吻合式高效遮线器的开发》获兵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参与第六师科技科研立项《SIRS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工作。年出版《实用临床儿科学》(ISBN:-7---9)中担任副主编,并负责撰写叁万字。曾参加儿科相关性学术交流及专业学习会议,在急、危重儿科疾病的抢救及新生儿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马艳,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及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1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年至新医院儿科及新生儿科进修一年。先后撰写发表论文数篇:即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发表“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发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时机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发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发表“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发表“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肺动脉悬带临床价值”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