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西域新疆行
台恩普
朋友,你到过新疆吗?你欣赏过丝路花雨独特的西域风光吗?乙未年暮春,我们几位与会人员借参加“希望工程”新疆行启动仪式之机,特意来这里走了一趟。诚然,这条路上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小桥流水,但这里的山川风貌,西域文化,时代变迁,处处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
穿越天山大峡谷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是我国开放、边贸的前沿地区。秦汉时为西域地,汉初设西域都护府,清嘉庆后称新疆,面积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10个浙江省的面积。算上这次,笔者来过三次新疆,浏览过乌鲁木齐周边的天山牧场,天池、吐鲁番风光,北疆的福海、布尔津、阿勒泰、乃至“鸡尾顶尖”上的喀纳斯湖。这次,我们首先选择了大家都没去过的乌市南郊40多公里的天山大峡谷。
一辆越野小轿车离开乌市行进在绿树两旁、花草铺地的山间高速公路上。恰逢星期六,通往大峡谷树林里的小路上行人很多,大都步行向南山谷行进,不用说,他们都是带有锻炼性质的步行旅游者。担当这次旅游司机的维族兄弟努尔·买买提,待客热情,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天山大峡谷景区三面环山,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4-6℃,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囊括了除沙漠以外的新疆所有自然景观,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旅游欣赏和历史文化价值,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放眼望去,神秘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地质风貌,河湾湖泊,构成了一幅天然绝美的书画长廊。大家一致感叹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这个神秘的西域一睹其奇特的风采风貌感到十分庆幸。
来此参观的旅游团很多,汽车七弯八拐,首先来到景区的中心位置“照壁山”度假休息区。照壁山是天山大峡谷景区入口处的主要山体,山上云杉丛林挺拔茂密,山谷平坦开阔,绿草如茵。整个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三面被水环绕,侧面成一高耸的金字塔形。民间传说,此山因其地势易受阳光与河水的辐射,整个山形时常金碧灿烂、煜煜生辉,酷似旧时王公府第的照壁,“照壁山”因而由此而得名。在这里最具观赏价值的就是由人工修筑而成的瀑布场景——碧龙湾了。边疆山高风寒,我们没敢走近观赏,只是在远处观看了飞流直下、烟雾茫茫的碧龙湾瀑布,感受到远处瀑布传来的轰鸣水声,抓紧拍摄了几张照片留作难忘的纪念。
汽车停在了“天鹅湖”旁。这是一座高山草甸上的美丽湖泊,湖面虽不算太大,但水质幽深清澈,当地又称情人的眼泪。相传一位哈萨克姑娘哀痛于她不幸战死在沙场上的情郎而痛哭了三天三夜,流下的眼泪形成了天鹅湖。每年6、7月份,天鹅湖畔都会有美丽的天鹅在此驻足,与蓝天白云、青松绿草相映成辉。时令尚早,我们这次连天鹅的影子都没见到。
在景区里,我们看到一些蒙古包式的帐篷,里面有做生意的店铺。努尔·买买提讲,开店的老板大都是哈萨克族人。他讲,天山大峡谷景区内主要生活着哈萨克民族,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哈萨克民族原真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原滋原味的哈萨克生产生活方式,阿肯弹唱、姑娘追、叼羊等民俗活动和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哈萨克民俗节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景,为天山大峡谷景区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跟努尔·买买提学会的几句维族语,“幺尔达希(你好)”、“阿斯曼特(谢谢)”,再加上平时掌握一点的“亚克西”、“巴郎仔”等,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如偶尔跟景区内少数民族兄弟简单交流几句,也都能听懂。回味昨日下榻在位于大巴扎中心地带的“国际外贸大饭店”,夜晚散步逛街,穿行逗留在维族集中的市民中,说上几句维语,大家都会报以善意的微笑,此时不由让人心里充满了民族大团结的亲切感。来时,那种“不安定”的传言一扫而空。
景区内还有五道四沟、乔亚草场、“二湖、三瀑、四溪、十八沟”等蕴含着新疆十七个民族文化、风情、文化、习俗的特色的风景名胜。时间有限,来不及观赏,可天山大峡谷的那山,那水,那树,那草,都会永远铭记在我们的脑海里。
乌市——昌吉——石河子
“天蓝蓝,地茫茫,新疆是个好地方。面积一六零,相当十六个大浙江。王震、恩茂、包尔汉,新疆名人美名扬。乌市换新貌,天山峡谷建牧场。大巴扎,南大寺,汉维哈回人民喜洋洋。阿依古丽买买提,热情待客实难忘。天山南北新事多,大美西域耀星光。讲团结,促发展,丝路花雨撒四方。激情弹起冬不拉,赞盛世,歌颂党。”这是笔者来新疆的抒情感言,也验证了新疆西行的所见所闻。
由乌市西北方向沿高速公路西行大约一个小时,即到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昌盛吉祥之意。它在历史上曾是丝路北道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名埠。市区内高楼林立,绿树成行,交通四通八达,表面看去和内地城市无有多大差别,只是这里的道路更宽阔,绿地花坛更多。西域地区人民更加重视植树种草,视绿色为生命。
开车的老周对昌吉州很熟悉。这里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南部山区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适宜放牧。中部平原禾菽弥望,棉海千里,一派西部特有的田园风光。北部大漠粗狂神奇,雅丹地貌千奇百怪,海市蜃楼虚幻缥缈,令人遐思无限。
急于赶路,无暇仔细浏览,走马观花地感觉是,昌吉市的城市布局有似华北平原上的城市,地很平,道路正南正北,纵横有序,市民穿戴上和口内的人别无二致,看不出我们想象中的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车继续西行,出平原见戈壁,道路一马平川,像箭一样笔直地射向远方。路两旁不时出现一块绿地,水源,散落地点缀着房屋、帐篷,这就是西域特有的戈壁绿洲。大家一路谈笑,忙着摄影拍照,恨不得把所有见到的美景带回去慢慢欣赏。下午五点(当于当地的下午3点,这里与北京的时差为两小时),我们就到了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住进石河子宾馆。
新疆石河子,大名鼎鼎,无人不知。年轻时就知道这里是屯垦戍边之地,新疆建设兵团,当年周恩来总理在这里接见上海知青,这里还有一所文革前就有的石河子大学,笔者考大学时就有同学报考这所收分比较低一些的边疆大学。
如今的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面积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3万人,占5.4%。石河子历史上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它是由陶峙岳起义部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官兵建设起来的。石河子市是以农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军垦新城。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宾馆来到石河子市的中心地带参观。
石河子市的确是北疆绿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绿色浸染的小城,叫人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里。小城在绿色掩映下,格外的秀美,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般温柔、恬静。走在小城绿树成荫的街上,微风习习、神清气爽,但见林间清泉点点、绿草青青、仿佛置身野外的自然之中。花园里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开的正浓,五彩斑斓的色彩,给人爽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游嬉广场中央王震将军铜像屹然矗立。半个多世纪以前,面对戈壁荒滩,将军坚定的挥舞着有力的大手,说:“就是这里!我们要建设一座新城。”如今,这些豪情壮语,依然掷地有声。将军的心愿已经实现了,脚下这座田园城市,就是对将军的最好回报。老一辈的军垦人,为了新城的建设,艰苦奋斗、节衣缩食、战天斗地,才有今天绿色蓬勃的城市。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化做如今的兵团精神,石河子精神,永远激励着后辈们去发扬光大!
如今的石河子大学是国家“工程”重点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多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人,国防生人,硕士、博士研究生人,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以及实验室面积在全国都堪称一流。
我们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恰逢纪念馆正在维修,管理人员特意为我们开馆。大家漫步在周总理纪念碑前,苍翠的松树在风中轻轻絮语,仿佛在述说着总理那伟大的一生,高耸的纪念碑静静地,像巨手似的撑起蓝天白云。管理人员讲,纪念馆的大厅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记录着总理50多年前,在石河子看望兵团战士时,一幕幕难忘的瞬间。他的那句:“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名言,不知感动和激励了当时多少知识青年战士。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永远忘不掉登载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上的那张周总理接见杨永青等上海知青的的照片。总理右边那个脸蛋方圆,明眸皓齿,笑容灿烂,妩媚端庄,纯真大方的姑娘,就是当年只有24岁的扬永青。
去年,74岁的杨永青来到石河子,深情回忆并讲述了这段她一生难忘的经历。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归来第二天,赴石河子新城和农八师垦区视察。时任兵团副政委的张仲瀚独出心裁,把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的活动,安排在农场的林带里。在树影婆娑下,周总理接见了由连队指导员带队的11名上海支边青年代表,这其中就包括杨永青。
青年们围在总理跟前,周总理和大家谈笑风生。总理挨个问每个人的情况,了解她们的姓名、年龄、家庭、文化程度等。当问到杨永青时,总理听说她的父母都在香港,家里经济条件也比较好,她是响应党的号召来新疆参加边疆建设时,总理说:“你的父母在香港,你在这里比香港苦,照样可以独立生活,你是好样的!”50年过去,曾担任共青团新疆自治区委副书记的扬永青,后因腿摔伤而回到上海,但这些当年的上海知青依然难忘他们的青春岁月,视新疆为第二故乡。
历历往事,仿若昨日,让人心潮起伏,追思无限!
奎屯——伊宁——霍尔果斯口岸
第二天吃罢早饭,我们继续向西行进。这是戈壁滩上的一个典型的风沙天气,黄色阴暗的天空,大风卷着细沙让人睁不开眼睛,好在大家都在车里,否则难以行走。车逆着大风前进,听得见外面呼啸的声音,大家看到了一次真正的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的景象。
大约一个多小时,天空下起了蒙蒙小雨,漫天的风沙停了,天空慢慢恢复了正常,再过了一会儿,天气晴了,西域大漠戈壁扑朔迷离的景色又出现了。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奎屯,见到了专程来到高速路口等候的新疆奎屯市福心托老护理院长高志君。她是一位兵团军人的后代,河南平顶山人,老乡,在西域见面大家更显亲切。
高志君是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第二代传承人。在从事社会敬老爱老事业以来,以院当家,视老人如家人;以人为本,抓好管理,抓好建设,真正做到情系福利院,甘当老人的贴心人,愿做老人的亲儿女,被老人称赞为孝亲敬老的好院长。同时,她还承担了奎屯市残联“日间照料”服务站工作,并对有低保残疾人的家庭,经常做一些无偿的义务服务她的工作热情和先进事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的热情赞扬。
进入奎屯市,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高楼鳞次栉比,碧玉屏风绿树、花草铺地的现代化城市。高院长带我们参观了她艰苦创业、严格管理、开拓发展的爱心护理院,并邀我们参观浏览的美丽的边陲小城。历史上的秦时代,这里是塞种人的牧地,后为月氏牧地、乌孙牧地。新中国建立后,奎屯曾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师部所在地。年成立奎屯市,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属县级市。如今,奎屯市已建成我国西北部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截至年底,奎屯辖区总人口15.67万人,主要由汉、哈、维、回、蒙等十多个民族构成。奎屯市经济是新疆主要农牧区和粮油棉基地,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奎屯贯通。美丽的边陲小城,勤奋豁达、热情好客的朋友,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赛里木湖及果子沟是进入伊犁河谷的必经之路。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向右拐,不多远处,突然让你眼前一亮,进入你视线的是与远处的青山、蓝天相连接的碧蓝的湖水。在这里你会感觉到湖面高于地面很多,不论从湖的哪个方位看都是那样的神奇。不远处,湖中有一大一小的两座小山,山上有凉亭。微风吹过,湖面上掀起朵朵浪花,据说到了夏秋季节,成双成对的天鹅以及不知名的小鸟在水中嬉戏。听说离湖不远处还有一个果子沟游览区,来不及观看了。风很大,四周空旷无有一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家在风口中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吧。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伊宁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好客的维族兄弟阿不都为力,把我们安排在了伊犁宾馆——原苏联驻伊犁领事馆。说心里话,较之现代化的酒店,这里略显陈旧了些,但美丽的小森林,哥特式的西方建筑,高大宽敞的房间、走廊、吊灯,都给人一种到了欧洲的感觉。
还未到伊宁,耳边就不断听到了这么两句话:“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宁是新疆最早建市的三个城市之一。而实际上伊宁早在年就建城了,乾隆皇帝赐名“宁远城”。素有“塞外江南”、“西部明珠”、“瓜果之乡”和“白杨城”的誉称。天山环抱下的伊宁市,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成功地把中原文化、中亚文化、欧亚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有机地汇集交融在一起,独具特色。所以,伊宁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情特色,被称为“西部第一城”。给我们留下一个最深的印象是,别看这里是高原,可由于天山和伊犁河的影响,往地下挖上一米深就能见到水!到伊宁不能看“林则徐纪念馆”。位于新疆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林则徐纪念馆于年8月18日正式建成并开馆展出。展览部分以照片、绘画、图表等形式,反映了林则徐青少年时代、步入仕途生涯、禁烟抗英、遣戌新疆四个部分内容,主要突出林则徐在新疆、在伊犁时期所做的贡献。年,林则徐因鸦片战争得罪英国而被清廷遣戌新疆伊犁。本来,“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外风物凄凉、人情不再,实在是天造地设的折磨罪臣身心的好场所。然而,林则徐是一个有天经地纬之才的良臣,他在到达伊犁之后,不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而是带着病体,认真考察社情民意,积极向伊犁将军建言献策,并协助伊犁将军,首先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兴修水利,之后又到南疆勘查荒地60余万亩,推广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地下水利设施“坎儿井”等。新疆的父老们至今还在怀念林则徐开发西部、兴修水利的德政。
林则徐在没有任何头衔、仍旧是罪臣身份的情况下,在新疆的三年间,仍然能够以他那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的治事作风报效国家、服务于边疆各族人民,实是让人敬佩。到此参观就是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伊宁再沿高速公路西北方向行驶90公里,就到了中哈交界的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隋唐时,便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新中国成立后,霍尔果斯口岸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年,国际形势好转起来,中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热潮,自此,沉寂了近20年的霍尔果斯口岸又恢复了生机。
车停在了中方一侧的贸易中心大楼广场上,四周彩旗飘舞,店铺林立,做生意的和来旅游的人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随旅游团办了一张通行证,可以到口岸的另一端哈萨克斯坦游一趟。进入到哈萨克斯坦领土后,眼前是一座高大的城门式的中哈友好纪念碑,再往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近处几座哈萨克人居住的大型帐篷包,是哈方经营的市场。
我们在市场转了几圈,发现那些打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旗号的商品绝大多数原产中国。当地人讲,过去只要有人到口岸去,大家都要让捎带东西,现在口岸的商品其他地方都可以买到,即使来口岸也是以游玩为主,市场里卖家倒比买家多,也有来逛市场的,主要是外国商人到这里来批发商品。
当我们站在霍尔果斯口岸桥头的中方一侧,看着滚滚而去的装满商品的汽车长龙,见证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为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看罢霍尔果斯口岸,在回伊宁的路上酝酿了一首打油诗,权作本次新疆之行的结尾:“西行西行西行,告别石市奎屯来到伊宁。沿途戈壁绿洲风云瞬变,恰似唐僧西天取经。伊宁不能不提林则徐,向西百里霍尔果斯口岸成行。新丝路,新未来,中哈两国情意浓。打造人民币国际化新窗口,造福欧亚兄弟民众。汉维哈回等十十七个民族共同目标,长治久安,团结稳定。民富国强,繁荣昌盛,我们方能畅饮奶茶,美餐馕饼!”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