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观音出家日,生活怎可缺慈悲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与代表,对观音的信仰也极为普及,千年以来都流传着“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在无量国土中,他自降果位、倒驾慈航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会得到观音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因此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千百年来,其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形象早已根植在人们的心里,体现了人类对爱与和谐的永恒追求,更起到导世化俗、觉悟大众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那么慈悲具体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好好来了解一下。

慈悲的释义

慈悲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大乘佛教中,佛、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

慈悲的种类

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由于在生起慈悲心时,心境上便显现了一个一个的众生。

第二种是法缘慈,其境界的程度较高,可以说通过了解我们所见到的芸芸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说理解了无我的真理。

第三种是无缘慈,也是最高深的慈悲。小乘人所执着的法,在大乘人看来,依然是属于因缘和合的。我们的身心活动,依然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变化;那么不但众生是由因缘遇合,即使一切法也是由因缘遇合,这样才能够了解到一切如幻如化,并没有真实的众生与法。

慈悲与中华文化

文化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佛教的慈悲理念随着观音信仰的传播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并深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对民族团结、人民富乐、社会和谐、心灵净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慈悲的时代呼唤

当今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宗教需求,但又非常的盲目。然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宗教呢?当今中国,需要有观音菩萨那样悲悯众生的宗教。要用佛的智慧、佛的知见,打开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生命高度,这是智慧的一面;要以菩萨慈悲、大爱之心,联结着广大的众生和众生所依存的环境,放大我们的心量,拓展我们的生命广度,这是慈悲的一面。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南怀瑾

她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已有一五00年的历史。而远在一三00年前左右,正当中国唐代初期,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与教化,同时随着中国佛教文化而传播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地,至今已达千余年之久,所以他又是东方文化精神的坐标。

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

王雷泉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到过普陀山,据记载还有灵异的事件。他有一句名言:宗教可以弥补法律、道德之不足。我们当今中国需要什么呢?在经济、政治、精神三大层面,我们需要的是财富、社会正义和天理良心。21世纪的中国,无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那么,道在哪里?道,第一个层次,属于世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道还有更深层、更本原的来源,那就是超越世间的神圣的宗教精神。

我对当今中国大陆宗教有一个基本评价,百废待兴的宗教正处在复兴的前夜,蓄势待发。当今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宗教需求,但又非常的盲目。社会巨大的宗教需求,跟我们现在存在的种种体制性障碍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紧张关系,所以宗教出现了很多的乱象。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宗教呢?不妨借用佛教的五眼术语,从五种观察视角来观照,当今中国宗教处于哪些层面?

慈悲观世间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乱象,广东惠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峰法师、耶鲁大学宗教学博士依法法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徐文明教授、广东省宗教研究院夏志前教授各自从慈悲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慈悲这一古老的话题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感悟。

慈悲的践行我们不应向观音菩萨索取什么,而是要学习观音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在菩萨精神的感召下,提升智慧,觉悟自身,扩大心量,从自身和日常做起,自利利他,承担起更多的更大的社会责任。

怎么修行慈悲心

星云法师

一般人都知道慈悲,甚至自己也在奉行慈悲,但是对于慈悲的意义与层次却不一定能透彻了解。譬如某人做了破坏公益、伤害他人的事,必须接受惩罚时,有些人会为此人求情说:“请你慈悲饶了他!”慈悲由宽恕包容变成了姑息纵容,实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那么慈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说慈悲就是爱,但是世间上的爱有染污性,处理不当时,反而变成痛苦的渊薮、烦恼的来源。慈悲是净化的爱、升华的爱,是无私而充满智能的服务济助,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一种愿心;集合了爱心、智能、愿力、布施,就是慈悲。

观音菩萨体现出的精神

悲智双运

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够救苦救难。反过来就是告诉我们,平常人执着五蕴为我,有执有他有人有我有分别,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如果要是能够照见五蕴皆空,那么所有的人我是非就能够消除,就能为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这样能够成就无我的大慈悲心,同时,完善自己最伟大的人格。

文字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编辑:贺祖南

日行一善·一人一善·分享转发·也是一善

——END——

三教圣贤,何其济济。

常行多闻,增长我见。

小水常流,可以穿石。

二谛总持,三学增长。

普施智慧,焰续灯明。

信受奉行,功德无量。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z.com/htfz/3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