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年6月16日,来自中国的第二大邻国——哈萨克斯坦的七名NazarbayevUniversity生物医院,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交流生活。
见面后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高颜值、有礼貌,非常符合新时代大学生青春激扬、又不失温文儒雅的气质。
经过简单的相互自我介绍环节,首先由我院副院长兼病理科主任陶琨教授对同学们的远道而来表示欢迎,医院医院中的重要地位向同学们做了简单介绍。随后,我院特聘教授,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的包士三教授与留学生们热情交流、深刻探讨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规划,并将7位留学生分为“临床”和“科研”两组,希望他们在这一个月里“好学习、勤思考、不耻下问”,合理规划时间,有所收获,完成学习目标。
六月里恰逢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两位老师还向留学生们介绍起中国文化,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继去年第一批四位哈萨克斯坦NazarbayevUniversity留学生到我院病理科学习交流后,病理科带教老师们结合先前的经验,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英文备课、为来访的留学生们“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对病理这个专业领域有较深的了解。
在病理科杨静副主任的带领下,留学生们一行还参观了整洁、规范化的实验室,医院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的工作氛围。
学生们通过亲自实践病理技术的操作步骤,切身体会到了病理技术员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病理医生们正是通过这些精心制作的病理切片,坚守在方寸之地的显微镜前,书写着关乎患者生死的一纸报告。他们的报告是判断肿块或者肿瘤良恶性和疾病分期的唯一标准。也正因如此,病理医生们被形象地喻为病人的“法官”以及医生的“医生”。我们的交流生们此次有幸跟随杨静副主任带教看片学习,对于观察细胞形态来辨别疾病的良恶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一个月的接触和了解,带教老师们成为了他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在学习中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在生活中,当留学生遇到签证问题或者身体不适想要就医时,带教老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孩子们提供家人般的帮助,温暖了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心。
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为未来的国际医学生们默默播种下了一颗病理的种子,愿漫漫医学路,一路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供稿:病理科赵诣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