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国恩寺内千年古树。六祖《坛经》。
今年是六祖惠能圆寂一千三百周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因此偈被传金缕袈裟在圆寂前,他却决定不再将衣钵继续传下去——
公元年,六祖惠能在南华寺讲经说法已经三十七年。此时的惠能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世,突然萌生了要回故里新州的念头。于是,他吩咐门人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并督促尽早竣工。第二年夏末,工程建造完工,已是年迈之躯的惠能动身前往新州。到达新州的二十来天后,惠能沐浴更衣,端然静坐,直至三更时分,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走了”。就这样,惠能在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
如今整整一千三百年过去了,当年的惠能大师把自己生命的起点选择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或许不难理解。但他为何要在自己最后的一年时光中匆匆地在老家新州修建两座宝塔呢?他在圆寂前到底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哪些安排?这些安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苦心和秘密?
惠能(年~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1
袈裟引起无数纷争
一天,在印度灵鹫山,三界统领大梵天王化身为莲花座,请佛祖为众生说法,并亲自奉上金波罗花。然而,这一次佛祖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金波罗花,展示在众弟子面前。
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这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之间,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相传,迦叶为了使法脉常流,将佛祖传下的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的第二代祖师,及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携佛祖亲传秘宝进入中原,脉得以在中国延续。
传至六祖惠能,花开五叶,发扬光大,然而在六祖惠能圆寂前,他却对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禅宗秘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六祖圆寂前的安排,最为世人所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