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哈萨克斯坦一

二零一六年着实地、真真地、好好地、转了一下哈萨克斯坦。从大漠戈壁到沙漠瀚海;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荒滩草甸到苍翠森林;走过了大半个哈萨克斯坦,翻阅着自己二十年的履历,那是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最美的你。

总以为哈萨克斯坦的美,是那种阿肯弹唱的诙谐、智慧;大漠、草原,戈壁、湖泊、森林、人家,是那种夕阳西下,策马扬鞭的粗犷;却不知现今的哈萨克斯坦,众多神奇、唯美,装饰着戈壁、点缀着辉煌。短短的二十年的时光,在人生的岁月里是漫长的,在一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却是弹指一瞬。曾几何时,有人用《阿拜之路》点化着世人对哈萨克斯坦的认知;曾几何时,路边的石鹰眺望着旅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哈萨克斯坦。

烈士纪念公园

哈萨克斯坦网上旅游景点排名,前五名有四个在阿拉木图市(Алматыбольшойозеро阿拉木图第一大湖,ParkNamedAfterPanfilov’s28Guardsmen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Кок-Тобе阔克托别,КаиндыОзеро卡因德湖,первыйпрезидент-парк第一任总统公园),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直辖市。

二十年前,情智尚未成熟,遇见失意、彷徨时,就会踏上市中心果戈里大街的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公园。公园没有大门,摆放着二战时期两门反坦克炮的步行道,就是入口。沿着林荫的步行道漫步,一棵又一棵参天的大树,增加了少许肃穆和威严;轻风扫过,树叶婆娑,像是埋伏着雄兵千百万。偶尔透过树叶间隙闪过的一缕阳光,像探照灯一般,窥视着茂密树木后的斑驳影子。

公园深处有一座古铜色的群雕,在枝繁叶茂的苍松翠柏映衬下,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群雕下刻着一行俄文字:“ВеликаРоссия,отступатьнекуда,позадиМосква!(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处退缩,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这就是二战时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与德军坦克同归于尽英雄们的豪迈遗言。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中,有十位是阿拉木图的英雄。

群雕中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手握一枚反坦克手雷,张开双臂、敞开胸膛向前扑去,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来阻挡德军的坦克;身后其他的战士,全都是前仆后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无畏、无惧的坚毅。站在这无比高大的群雕下,立刻就会被这种英雄气概,深深震撼!比起他们,什么失意、彷徨就会灰飞烟灭。

群雕两侧是高大威猛的常青松,正面是一条笔直的甬道,甬道的正中央,是用大块的黑色大理石铺就的长明火台,长明火台上是一个巨大的、铜制的、稻穗环绕的金星,金星的中央象征着生命不息的长明火,熊熊地燃烧着。

烈士纪念公园里举行婚礼是常有的事,有时一对,有时是几对。新郎、新娘在亲朋好友簇拥下,来到烈士纪念群雕下,庄重的拍下结婚纪念照。新郎挽着新娘,像是在无言的承诺:“我有责任和义务,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幸福。”“我向我们的先烈、英雄们发誓!”新郎、新娘眼神里流淌着幸福、甜美,神情敬畏、庄重,以期让逝去的英雄们,见证他们这一神圣、幸福的一刻。照过像,新郎、新娘接过亲朋好友递过来的鲜花,献到长明火的大理石台上,并深深地鞠躬叩谢,以表达对先烈的敬仰。

新婚的第一天,穿着结婚礼服,去烈士纪念公园照相、献花、拜谢英雄们,早已成为当地青年的结婚习俗。很多年后,我才真正懂得,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度。哈萨克斯坦对英雄和文人的崇拜、敬重如醉如痴,许多地名、街道名字都是以历史英雄和文人的名字命名的。

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白雪映衬下的英雄群雕,轮廓更为鲜明。冬天的公园,总让人觉得特别宁静,长明火的大理石台上,也总能看到许多鲜花。

在这里呆久了,心里会不知不觉地泛起,一丝丝的忧伤,一个外国人的忧伤。

津科夫大教堂的鸽子

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公园里,还有一座美丽的建筑,建筑前的广场上站满了鸽子,那些鸽子不怕人,人一过去,就飞起来让开路,然后又落在不远处。很多人们给它们喂食,尤其是孩子们,前后左右地围着它们转。看到这群鸽子,就会想起母亲。

很小的时候和母亲上街,每每路过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时,总会感觉到母亲的伤感。

母亲说,“这里以前有过很多鸽子,现在没了。”“教堂变成仓库了!这么好的建筑当仓库,太可惜了。”母亲像是丢了很贵重的东西,神情暗淡地对我说,“其实圣·索菲亚教堂不是哈尔滨最大、最好的教堂,喇嘛台的才是。”“喇嘛台在南岗博物馆广场中央,你出生前一年,被拆了。当时红卫兵小将拆不掉,因为那座教堂是木结构建筑,差点没动用坦克。”“喇嘛台教堂里的所有东西都是莫斯科运来的,教堂的名字是用沙皇的名字命名的。”

母亲无奈的摇着头,眼里似乎有一些湿润。母亲不是基督教徒,母亲喜欢一切和文化有牵连的东西。当时的圣·索菲亚教堂,夹杂在乱七八糟的商业区里,才得以保存。母亲说过,罗马式的教堂建筑和希腊拜占庭的教堂建筑是不同的,她更喜欢拜占庭式的风格,这可能源于她懂俄语的关系。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并不懂这些,只是在刨根问底地追着母亲问,“鸽子都弄哪儿去了?”“为什么变成仓库了?”母亲回答说,“你快快长大吧!长大了就知道了。”

阿拉木图ZenkovCathedral(津科夫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钉子。教堂矗立在松柏翠绿之中,糖果色的外表,配搭上金光闪闪的的圆顶与十字架,像童话里的建筑,很是壮观、美丽。据说上个世纪初,阿拉木图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全城建筑几乎都倒塌了,唯有这座教堂依然矗立着。

津科夫大教堂广场上,喂鸽子的小女孩,撒了一些鸽子吃的食物,近处的鸽子涌了过来,远处的鸽子扑闪着翅膀,杵地一下落到眼前的地上,好像我们根本不存在似的,这些鸽子一点也不怕人。小的时候问过母亲,为什么教堂要有广场?广场为什么有鸽子?广场是给鸽子准备的吗?鸽子是谁养的?母亲想要告诉我时,外公制止了,“告诉孩子这些干嘛?”

至今我不知道正确答案,为了寻求答案,我看过《圣经》,《圣经》创世纪里说,诺亚在大水过后放出鸽子,是为了勘察水情,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才对。母亲要是还在世就好了,她一定会给我讲,鸽子和教堂的关系;我也一定会像小女孩和她妈妈一样,和母亲一起在广场上喂鸽子。母亲懂得的很多,可惜当时年少不更事,母亲又在我刚刚立事时去世了。人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不如母亲。母亲文化、大家闺秀、懂艺术、有气质、会美丽...母亲是我心目中的神,我不像母亲的女儿,没有学到她的真传。

喂鸽子的小女孩妈妈告诉我,津科夫大教堂正门旁边,有个拉小车车的俄罗斯老太太,卖鸽子喜欢吃的玉米粒。我找到了俄罗斯老太太,买下了她全部的玉米粒,两小包,是报纸包的。我将玉米粒放到手心里,伸出手臂,嘴里学着鸽子叫,俄顷,一只鸽子飞到了我的手臂上,“咕咕咕地吃着玉米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sakesitana.com/htdl/8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