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发布了《铀资源、生产与需求》报告,对全球铀市场的基本面进行了最新分析,提供了截至年1月1日世界铀工业的统计概况。报告包含31个国家官方数据以及关于铀矿资源、勘探、生产和反应堆相关需求的国家报告数据,对到年核电装机容量和反应堆相关铀需求进行了预测。主要内容如下:1、铀资源量总体而言,全球已探明的铀资源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较年已探明的资源总量仅小幅增加1%。虽然这些增量中的一部分与新发现有关(例如加拿大新发现的铀矿资源),但大部分来自对先前探明的铀资源的重新评估。截至年1月1日,已探明的常规铀资源(包括可靠资源和推断资源)中,开采成本低于美元/kgU资源量为.8万吨,较年小幅增长0.1%。高开采成本(低于美元/kgU)的铀资源估计有.0万吨,较上一版本报告增加了1%。所有开采成本类别的可靠资源量都有所变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类别,与年相比下降了2.8%;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kgU类别,较年增加了4.4%。上述变化主要由澳大利亚、中国、纳米比亚等国的铀资源枯竭或铀资源重新评估以及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新探明铀矿所致。相比之下,开发成本低于美元/kgU的推断资源,从年的.3万吨增加到年的.6万吨,增长5.5%,主要归因于铀资源的重新评估,其中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和尼日尔增长最为明显。截至年1月1日,未探明的常规铀资源总量为.0万吨,比上一版本报告中的.0万吨减少4%。非常规铀资源是未来潜在供应的另一个来源,目前已经超过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拥有大量探明铀资源的主要生产国并没有报告未探明的铀资源估计量,或估计量已经几年没有更新。2、铀矿勘探自年年中以来,由于铀市场持续低迷,铀市场价格走低,导致总支出持续下降。其中,全球国内铀勘探和开采支出从年的20多亿美元下降到年的5亿美元左右,非国内铀勘探和开采支出下降至年不到万美元。年报告的全球勘探和开采总支出较年下降75%。许多国家的支出都在减少,主要是由于铀价持续低迷,这已导致多个勘探和开采项目放缓。-年间,全球铀勘探和开采的三年支出总额为18亿美元,在支出国家排行中,加拿大支出最多,随后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加拿大一国的支出就超过其余四国的支出之和。3、铀生产年,全球有16个国家开展了铀生产活动,总产量达5.3万吨。年,全球铀产量小幅增长至5.4万吨,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尼日尔的产量增长。受市场持续疲软影响,哈萨克斯坦铀产量于年停止增长。尽管如此,哈萨克斯坦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年其铀产量达到2.2万吨,超过当年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产铀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纳米比亚总产量之和。原位浸出(ISL,有时称为原位回收或ISR)生产继续主导全球铀生产,占年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占年的近57%。总体而言,世界铀产量从年的6.3万吨下降到年的6.0万吨,下降了4.6%,年全球铀产量进一步下降至5.3万吨,主要归因于全球铀市场疲软抑制了包括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尼日尔在内的主要产铀国产量。由于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全球蔓延,全球铀产量进一步被抑制。年3月,加拿大宣布暂停雪茄湖矿和麦卡琳湖矿的生产活动。哈萨克斯坦4月初也宣布将减少所有铀矿的运营活动。疫情还对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纳米比亚或南非的采矿作业造成限制。8月,其中一些限制开始放宽,一些生产商逐渐复产。但受到上述计划外减产的影响,实现年全球的铀生产目标面临严峻挑战。4、铀需求预测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清洁能源转型推进,核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从而促使铀的需求增长,但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预计东亚地区年度铀需求最大。截至年1月1日,全球共有个商业核反应堆并网,净装机容量为GWe,每年需要消耗5.9万吨铀。考虑到若干国家宣布的政策变化和修订的核能发展计划,报告预计到年,在低需求量情景下世界核电装机容量将减少到GWe,在高需求量情景下则增加到GWe,分别较年下降11%和增长58%。因此,到年世界核反应堆年度铀需求量(不包括混合氧化物燃料[MOX])预计在5.7-10.0万吨之间。不同地区的核电装机容量预测存在很大差异。东亚地区预计将经历最大的增长,到年低、高需求量情景下预计较年产能分别增加超过24%和%。预计欧洲大陆非欧盟成员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也将大幅增加,到年预计将增加到66GWe,较年增加约50%。其他预计经历核电装机容量显著增长的地区包括中东、中亚和南亚,预计非洲、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增长将较为温和。对于北美洲,预计到年核能发电量在低需求情景和高需求情景下都将下降,这主要取决于未来的电力需求、现有核反应堆的寿命和政府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美国几个反应堆由于经济损失导致其被过早关闭。在欧盟,如果维持现有政策,到年低需求情景下核电装机容量预计下降52%,在高需求情景下预计下降8%。5、供需关系目前已探明的铀资源足以满足到年高、低需求情景下的全球铀需求,但需要及时投资将资源转化为实际产能。满足到年的高需求将消耗年成本低于80美元/kgU已探明可开采资源量的约87%。全球铀市场仍然面临挑战,供应过剩和库存量高导致持续的定价压力。铀矿开采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地缘政治因素、技术挑战以及法律及监管框架等。截至年1月1日,世界铀产量(6.2万吨)满足了世界反应堆需求量的约90%,而年全球初级铀产量满足了约95%的需求,其余需求则是由二次铀资源提供,包括过剩的政府和商业库存、乏燃料后处理、供料不足贫铀尾矿再富集产生的铀,以及通过混合高浓缩铀(HEU)生产的低浓铀(LEU)。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前,铀生产商对价格上涨的市场信号以及需求迅速增长的预测都会及时做出积极回应。然而,事故后铀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加上一些国家对核电发展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暂时降低了铀需求,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抑制了铀矿生产和开发活动。最近,铀现货价格在年春季出现暂时性大幅上扬(曾涨至约88美元/kgU),主要是新冠疫情导致铀矿停运进而导致大幅减产所致。应注意的是,由于电力公司和燃料循环生产商拥有大量库存,疫情引起的铀矿开采活动减少短期内不会造成核电反应堆运行中断。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按计划进行,预计原铀生产能力(包括现有、承诺、计划和前瞻性生产)将满足到年的低铀需求和部分高铀需求。满足到年高铀需求的消耗量将不到年已探明铀资源总量的28%(开采成本低于美元/kgU)。但在考虑成本较低的资源时,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到年满足预计的高铀需求需要消耗约87%的成本为80美元/kgU已探明资源。尽管能够满足市场的铀需求,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才能将这些资源推向市场。报告最后总结,全球有足够的铀资源满足长期、可持续核能低碳发电,以及工业供热和制氢等其他应用领域的需求。考虑到截至年1月1日的铀需求,已探明可开采资源,包括开采成本低于美元/kgU的可靠资源和推断资源,足以满足全球年以上的需求。但需要及时足够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用于核燃料生产的精炼铀,促进核能部署规模的扩张。然而受到市场低迷以及新冠疫情冲击,铀矿产业可能面临着投资受限的严峻挑战,这将迫使该行业进一步优化其活动。
原创声明:本文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团队原创,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团队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感谢喜欢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